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巧用主题词破解主旨观点题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主旨观点题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得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言语模块乃至行测总分的表现。考生在面对篇幅不短、信息繁杂的文段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难以在有限时间内精准把握作者的核心意图。然而,掌握并巧用“主题词”这一关键技巧,能够有效帮助考生拨开迷雾,快速定位文段核心,从而显著提升解题的准确率和效率。

所谓主题词,指的是文段围绕展开论述的核心对象或讨论焦点。它可能是一个核心概念、一个具体事物、一个人物、一种现象或一个议题。主题词是文段的“灵魂”,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证等都是围绕着它进行的。因此,准确识别并牢牢抓住主题词,就如同拿到了破解主旨观点题的“钥匙”。

如何精准地识别文段的主题词?

  1. 关注高频词汇:一个词语或其同义、近义、指代词在文段中反复出现,通常就是文段的核心讨论对象,即高频词。这是最直观也最常用的寻找主题词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高频词都是主题词,要结合文段内容判断其是否构成了论述的中心。例如,一个讨论“人工智能”发展的文段,“技术”、“应用”、“挑战”等词也可能高频出现,但真正的核心主题词是“人工智能”。

  2. 定位关键句:文段的首句、尾句、设问句、感叹句、或由转折、因果、总结等关联词引导的句子,往往是作者表达观点、点明主旨的关键所在。这些关键句中包含的核心名词或概念,极有可能是文段的主题词。例如,在“因此”、“总之”、“可见”、“笔者认为”等词语引导的句子中,通常蕴含着文段的核心论点主题词

  3. 把握论述对象:思考整个文段主要是在“说什么”或者“评价什么”。作者重点介绍的对象、着重分析的现象、反复阐述的道理,其载体往往就是主题词。可以通过提问自己“这篇文章主要谈论的是什么?”来辅助判断。比如,文段详细描述了某种濒危动物的生存现状、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那么这种濒危动物的名称就是主题词。

  4. 分析行文脉络:梳理文段的结构,看是总分、分总、总分总,还是并列、递进等结构。在不同的结构中,主题词出现的位置和强调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总-分”结构中,主题词通常在首句或首段提出;在“分-总”结构中,则往往在结尾处进行总结和点明。理解行文脉络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位主题词及其相关论述。

找到主题词后,如何运用它来破解主旨观点题?

  1. 选项匹配筛选:这是运用主题词最核心的一步。在阅读完文段、初步确定主题词后,立刻浏览四个选项。优先保留那些明确包含了主题词或其核心内涵的选项。果断排除那些完全没有提及主题词,或者将主题词替换为次要信息、甚至无关信息的选项。这一步能迅速缩小选择范围,排除大部分干扰项。

  2. 比对核心论述:仅仅包含主题词是不够的,选项还必须准确反映文段围绕主题词展开的核心论述或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例如,文段的主题词是“数字鸿沟”,并且主要论述了其“带来的社会不公问题”,那么选项如果只泛泛提及“数字鸿沟”,或者将其论述重点歪曲为“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即使包含了主题词,也不是正确答案。正确的选项应该同时包含主题词(数字鸿沟)和核心观点(导致社会不公)。

  3. 警惕范围陷阱:有些干扰选项虽然包含了主题词,但其表述的范围可能与文段不符,过于宽泛或者过于狭隘。例如,文段讨论的是“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主题词),某个选项却将其扩大为“全民网络使用”的泛论,或者缩小为“某款特定游戏的沉迷现象”,这都属于范围错误,需要排除。要确保选项的概括范围与文段对主题词的论述范围保持一致。

  4. 识别重心偏移:有时候,文段可能会涉及多个相关概念,但只有一个是核心主题词。干扰选项可能会故意“偷换”主题,将次要信息或背景信息作为核心来表述。例如,文段在介绍“可再生能源”(主题词)时,提到了“传统化石能源的弊端”,但其论述重心始终是“可再生能源”的优势与发展。如果选项将重心放在“批判化石能源”上,即使提到了可再生能源,也属于重心偏移,并非文段主旨。必须紧扣文段论述的主要方面最终落脚点

实战应用与深化理解

让我们通过一个假设性的例子来体会主题词的应用:

假设一个文段主要讨论“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先描述了其便捷性,接着重点分析了其乱停乱放、押金监管难、安全隐患等问题,最后提出需要政府、企业、用户三方协同治理。

  • 识别主题词:高频出现的词是“共享单车”。文段的核心论述对象也是“共享单车”。
  • 分析核心论述:文段并非简单介绍共享单车,而是重在分析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的必要性。
  • 运用主题词解题
    • 选项A:“共享经济是未来发展趋势。”(未包含核心主题词“共享单车”,排除)
    • 选项B:“共享单车的便捷性深受市民欢迎。”(只提及优点,片面,未反映核心问题与治理,排除)
    • 选项C:“共享单车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亟需综合治理。”(包含主题词“共享单车”,准确反映了文段的核心论述“问题”与“治理”,保留)
    • 选项D:“城市交通管理应引入创新模式。”(过于宽泛,未点明“共享单车”这一具体对象,排除)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抓住“共享单车”这个主题词,并结合文段对其“问题”和“治理”的核心论述,就能快速锁定正确答案C。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隐性主题词:有时主题词并非直接以高频词形式出现,而是蕴含在整个文段的论述中,需要考生通过归纳概括来提炼。这要求更高的阅读理解能力。
  • 多个主题词:部分文段可能围绕两个或多个关联密切的核心概念展开,此时需要辨析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或者看选项是否准确反映了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
  • 主题词并非万能:虽然主题词是破解主旨题的利器,但不能完全依赖。扎实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段整体结构作者意图的准确把握仍然是基础。主题词方法应作为一种高效的辅助策略,与其他阅读技巧(如关联词分析、句间关系判断等)结合使用。

总之,在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中,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主题词法来分析言语理解部分的主旨观点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备考策略。通过刻意练习识别高频词关键句论述对象行文脉络来定位主题词,再结合选项匹配筛选比对核心论述警惕范围陷阱识别重心偏移等步骤,考生可以显著提升解题的速度和准度。将这一技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定能在紧张的考场上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主旨观点题的挑战,为成功上岸增添重要砝码。切记,理论学习之后,大量的针对性练习是巩固和提升的关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巧用主题词破解主旨观点题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