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争渡什么意思?这俩字儿,说白了,就是“抢着划船过河”。
听着挺简单,对吧?但这两个字,能量可不小。它不是那种慢悠悠、诗情画意的“欸乃一声山水绿”,也不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潇洒。争渡,带着一股子急切,甚至有点儿慌乱。
这词儿最有名的出处,当然是李清照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想想那个画面:一群年轻的姑娘,在溪边的亭子里玩耍,一直玩到太阳下山,喝了点小酒,有点微醺,高兴得忘了时间,也忘了回家的路。等到兴致差不多尽了,才想起来要划船回去。结果呢?天色暗了,加上可能有点晕乎乎的,一不小心,把船划进了密密麻麻的荷花丛深处,迷路了!
这时候怎么办?天越来越黑,四周都是一人多高的荷叶荷花,看不清方向。心里肯定急啊!又怕天黑透了回不去,又怕这野地里有什么不安全。所以,她们就开始使劲儿划船,想要赶紧冲出这片“迷宫”。这个“使劲儿划”“抢着往前冲”的动作,就是争渡。
你看,这里面有几个关键情绪和动作:
一是急。非常急。沉醉的愉悦瞬间被迷路的焦虑取代。
二是抢。可能不止一个人在划,大家七手八脚,都想使劲把船弄出去,有点“抢”着使劲儿的意思,动作可能都变形了,不像平时那么从容。
三是乱。手忙脚乱,慌不择路,没头苍蝇似的,所以最后才“惊起一滩鸥鹭”。你想,要是从容地划,鸟儿们可能就没那么受惊吓了。正是因为她们划得又快又猛,动静太大,才把那些在水边歇息的水鸟吓得扑棱棱全飞起来了。
所以,争渡描绘的,是那样一个特定情境下的、带有慌乱感的、奋力向前划船的动作和状态。它不仅仅是“渡”,更是“争”着去“渡”。这个“争”字,是点睛之笔,把那种紧张、急迫、甚至有点狼狈的青春瞬间,给写活了。
但,光是划船吗?就这么简单?
我觉得,争渡这两个字,之所以能流传这么广,被人反复咂摸,不仅仅因为它在李清照词里的那个具体场景。它里面蕴含的那种“劲儿”,那种想要突破困境、奋力向前的意味,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人生在世,谁没遇到过几次需要“争渡”的时刻呢?
想想看,考试前熬夜刷题,是不是一种争渡?为了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拼命加班加点,是不是一种争渡?创业初期,资源有限,四处碰壁,却依然咬牙坚持,想杀出一条血路,那更是争渡!甚至,每天早上挤地铁、挤公交,从人潮中奋力挤出一条通往车门的路,那狼狈又坚决的样子,不也是一种日常版的“争渡”?
这些时候,我们不就像那迷失在藕花深处的小船吗?周围可能是压力,是迷茫,是困境,是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心里也急,也慌,但也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冲出去,想要到达彼岸。我们可能姿态不那么好看,可能显得有些用力过猛,可能“惊起”了周围的一些“鸥鹭”(比如影响了别人,或者引来了侧目),但那个瞬间,最重要的就是“渡”过去。先过了这关再说!
这个“争”字,就很有意思了。它不光是和时间争,和困难争,有时候,也是和别人争。争渡,天然就带着点竞争的意味。一条河,好多船都想过去,尤其是在资源有限、机会难得的时候,你不“争”,可能就没你的份儿了。虽然李清照的原词里,主要是和迷路、和时间在“争”,但这个词语本身,确实可以引申出更广阔的竞争含义。
你看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词儿,“内卷”,不就是一种群体性的、疲惫不堪的“争渡”吗?大家都挤在一条越来越窄的河道里,每个人都拼命划桨,但船可能没怎么往前走,只是互相较劲儿,水花四溅,精疲力尽。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争渡,但它确实反映了某种现实。
所以,争渡这个词,是有很多解读空间的。
它可以是青春记忆里一次带着慌张的冒险,充满画面感和生命力。就像李清照笔下的那个瞬间,虽然有点小狼狈,但回想起来,可能还带着点儿刺激和别样的趣味。那是年轻时才有的、不管不顾的莽撞和活力。
它也可以是一种人生态度。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是选择退缩、抱怨,还是选择像那几个小姑娘一样,虽然慌乱,但依然奋力“争渡”,努力去改变现状,去寻找出路?这股子“争”的劲头,有时候就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原始动力。哪怕方向不太对,哪怕动作 clumsy,但至少在动,在尝试。
它还可以是一种状态的写照。我们可能正身处某个需要奋力挣扎的阶段,感觉四面楚歌,前路不明,只能凭着一股本能往前冲。这种状态,可能焦虑,可能疲惫,但也是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当然,我们也要思考,是不是所有时候都必须“争渡”?
有时候,慢下来,看清楚方向,也许比一味地“争”更重要。就像那艘小船,如果当时能稍微冷静一点,观察一下星辰或者水流,说不定能更快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一通乱划,反而“惊起一滩鸥鹭”。
人生这条河,有时候需要奋力争渡,有时候也需要顺流而下,有时候需要停泊休憩。知道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该“缓”,什么时候该“停”,可能才是更大的智慧。
但无论如何,争渡这两个字,提供了一个极富张力的意象。它提醒我们,在某些时刻,为了目标,为了生存,为了突破,那种近乎本能的、奋力向前的冲劲儿,是多么原始而又动人。它不仅仅是李清照笔下的一个细节,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成为描述某种人生状态和奋斗姿态的一个生动注脚。
下次再读到“争渡,争渡”,别只想到划船了。想想那背后的急切、慌乱、力量,还有那份想要冲破束缚的渴望。也许,你也能从中看到自己某个时刻的影子。那感觉,挺复杂的,不是吗?有点想笑,又有点心酸,但最终,可能还是会觉得,那股子劲儿,挺带劲的。毕竟,谁的人生,没几次需要拼命“争渡”的关口呢?渡过去了,回头看看,那惊起的一滩鸥鹭,说不定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