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国考《行测》知识点:语句排序快速解题技巧

国考行测那堆题里,要我说,最让人抓狂、也最能看出你平时是不是个“有心人”的,语句排序绝对算头一号。每次看到那些打乱的句子,脑袋里就跟一团乱麻似的,剪不断理还乱。你是不是也有那种感觉?明明每个字都认识,可组合起来,就愣是捋不出个顺溜的逻辑。那种焦躁,那种无力,我太懂了!它不像数学题,公式摆那儿,代入就行;也不像常识题,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蒙。语句排序,它考的是一种综合语感,一种你对语言内在秩序的直觉,更是你快速捕捉逻辑线索的能力。

别担心,这东西,它不是天赋,是训练出来的。就像你学游泳,刚开始手脚不协调,呛水;练多了,水感自然就有了。语句排序也一样,熟能生巧,但前提是你得找对方向,用上那么几招“巧劲”。今天咱就好好聊聊这几招,怎么才能让那些看似“毫无章法”的句子,在你手里服服帖帖地排好队。

首先,你得明白,出题人摆这道题出来,绝不是为了为难你,而是想看你有没有一种“侦探思维”。每一句话,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都藏着或明或暗的“线索”。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线索一根根地揪出来,然后拼凑成一幅完整的“逻辑图”。

最直接、最粗暴但却异常有效的,莫过于“首句锁定法”了。你想啊,一篇文章、一段话,总得有个开场白吧?这个开场白,通常都承担着总领全文、引出话题的重任。它往往宏观概括性强,不依赖前文,而且很少出现指代词(比如“这”、“那”、“它”、“其”),或者关联词(比如“因此”、“所以”、“然而”)。如果一句话一上来就说“这些问题”、“然而它却”,你就可以断定,它绝不可能是首句!因为它必须有所指代或转折,这就意味着它前面一定还有别的句子。所以,先扫一眼所有选项,找出那个最不像承上启下的,最能“独立门户”的,它大概率就是你的“龙头句”。有了龙头,就好办了,至少排除了几个错误选项,不是吗?

接着,咱们来聊聊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小尾巴”——关联词语和指代词。这简直是语句排序里的“黄金线索”,比啥都好使!

关联词语,那简直就是句子间的“交通信号灯”,清清楚楚地告诉你它们之间的关系。什么“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仅…而且…”“首先…其次…最后…”“如果…那么…”,这些词一出现,基本上就板上钉钉地确定了两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先后顺序了。比如,你看到一个句子说“因此,我们必须…”,那它前面肯定得有个“因为”或者一个原因性的陈述。如果有个句子说“然而,事情远非如此简单”,那它前面肯定跟了一个“然而”所要转折的论述。别小瞧这些词,它们就是你手中的“定海神针”,能帮你稳稳地把句子对子配起来。练到极致,你甚至可以像玩拼图一样,一眼就看出哪个“茬口”对得上哪个“茬口”。

再说指代词,这玩意儿更绝!“这”、“那”、“其”、“此”、“他”、“她”、“它”、“这些”、“那些”,它们就像“空中飞人”,必须有一个“落脚点”。它们所指代的事物,必然出现在它们之前。比如,一个句子提到了“人工智能”,后面紧跟着一句“它的发展…”,那很显然,“它”指的就是“人工智能”,这两句话就得挨着。所以,当你看到指代词的时候,就得立马回溯,找它的“祖宗”。如果找不到,那这个排序就错了。这一招,简直是“大杀器”,很多时候能帮你迅速排除好几个干扰项。

除了这些显性的线索,还有一种更隐蔽,但同样重要的——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有些文段,它讲述的是一个发展过程,比如某个事物的起源、发展、成熟、衰落;或者某个实验的步骤,第一步干嘛,第二步干嘛。这时候,你就得像看电影一样,跟着时间线索走。“初期”、“后来”、“最终”,或者“首先”、“接着”、“最后”,这些词就是你的“时间坐标”

逻辑顺序则更广义,它可能是一种总分关系(先提出一个总论点,再分点论述);也可能是一种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先描述表面现象,再揭示其深层原因);或者是一种问题与对策的关系(先提出问题,再给出解决方案)。你在阅读时,心里得有杆秤,判断这些句子之间到底是什么“层级”关系,它们是并列的?递进的?还是因果的?

还有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却也相当重要,那就是话题的连贯性与核心词的一致性。一篇文章,总会围绕着那么一两个核心概念打转。如果你发现某个句子突然蹦出了一个与上下文格格不入的概念,或者同一个概念在不同句子中以不同的词语呈现,那你就要留心了。有时候,看似无关的几句话,只要它们反复提及同一个“主题词”,或者围绕着同一个“话题”展开,它们就很有可能是一伙儿的,应该挨在一起。这就像是找“同乡”,说同样的话题,用同样的专业术语,那他们多半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地应该凑一块儿。

具体到实战操作,我建议你,拿到题目别急着去看选项!先自己把题目给的几句话大致扫一遍,在脑子里有个初步的排序预感。就像是拼乐高,你总得先看看手头都有哪些砖块,对不对?当你有了初步的预感后,再结合选项去验证。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的直觉加上这些“硬核”技巧,一下就能排除三四个选项,直接锁定答案。

如果遇到那种特别纠结的,两个选项都看着挺顺,怎么办?这时候,你就得“微观放大”了,去看看句子内部的细枝末节,比如,句子的主语是不是一致谓语动词的发出者是不是能接得上?甚至有时候,标点符号都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提示。比如说,一个分号,它前后通常是并列或递进的关系,而且内容往往相关

最后,我想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些技巧再好,也得你勤加练习,才能真正把它们“内化”成你自己的本事。光看,不动手,那都是纸上谈兵。平时多读读报纸杂志,看看那些规范的议论文、说明文,感受一下它们是如何组织语言、层层递进的。培养你的“语感”,这种对语言天然的亲近和理解,才是让你在语句排序题中“一骑绝尘”的终极武器。

别把语句排序看成是洪水猛兽,它其实就像是语言玩的一个小游戏。你只要找到它的规则,抓住那些“线索”,多加练习,它就再也不是你行测路上的“拦路虎”,反而会变成你的“得分项”。记住,每一次的“理不顺”,都是你进步的空间。国考嘛,不就是一场心态细节的较量么?把这些技巧刻进骨子里,你就能在考场上,自信地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句子,排得整整齐齐,拿走属于你的分数。加油,我看好你!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国考《行测》知识点:语句排序快速解题技巧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