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咱就直接聊聊法学考研报考条件这事儿。别嫌我啰嗦,这玩意儿看着简单,条条框框不少,每年都有人在这上面栽跟头,真不是闹着玩的。
首先,最最基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个没跑。拥护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这些是“政审”层面的,一般人问题不大,但如果你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过往,自己心里得有点数。然后是身体健康,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的体检要求。这个也别大意,虽然不是让你跑马拉松,但有些学校或专业对特定情况有限制,比如视力、色弱啥的,真报了特殊专业,体检过不了也白搭。
接下来,重点来了,也是最容易出岔子的地方——学业水平。这块得分情况说:
-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个最省心。你大四在读,能按时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就行。录取当年入学前(一般是9月1日前)必须拿到手,不然录取资格会被取消。这是最大的一支队伍,每年浩浩荡荡的法硕、学硕大军主力。应届生身份有时候还有点“优势”,比如某些学校对往届生复试要求更高,或者应届生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备考。
-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也就是往届生。你已经本科毕业,有毕业证、学位证,随时可以报考。这部分人情况复杂点,有的是毕业一两年觉得工作不爽想回来读研的,有的是工作多年想提升或者转行的。往届生报考,档案、户口、工作证明(如果你是在职考)这些事儿得提前捋清楚。
-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这类考生,得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注意!这是个大坑!“同等学力”不是说你够年限就能随便报。首先,这个“2年”是硬杠杠,少一天都不行。其次,绝大多数、几乎是所有好一点的学校,对同等学力考生都有额外要求。比如,要求你修过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多少门,成绩合格(得有教务部门证明);或者要求在公开出版的期刊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有的学校甚至直接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或者只在特定专业招收。还有,就算你初试分数再高,复试时往往还要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所以,专科背景的朋友想考法学研,一定要、务必、千万!提前去目标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仔仔细细看他们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把同等学力报考的要求抠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别听某些机构瞎忽悠,说没问题都能报,到时候报了名,资格审查过不了,或者复试被刷,哭都来不及。这真不是歧视,是门槛实实在在摆在那里。
-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如果你已经有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再报考硕士研究生,属于“回炉重造”。这种考生报考,需要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如果你还在读),或者如果你是在职人员,通常需要单位同意。实践中,这种情况相对少见,毕竟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太高。
好了,以上是“硬性”的门槛。但光满足这些就够了吗?天真了。考研这事儿,尤其是法学考研,水深着呢。你还得琢磨这些“软性”或者说更具体的条件:
-
你的本科专业:这是个大问题。法学考研主要分三类: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 和 法学硕士。
- 法律硕士(非法学),简称“法硕(非法学)”或者JM(Juris Master,Non-Law Background)。这玩意儿是专门给本科不是法学专业(具体哪些专业算“法学”,教育部有目录,一般指0301开头的那些)的同学准备的。你是学物理的、学中文的、学挖掘机的,只要符合前面的基本条件,都可以报这个。这是国家为了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设置的,竞争极其惨烈,因为英雄不问出处,谁都能来掺和一脚,真正意义上的跨专业考生的主战场。
- 法律硕士(法学),简称“法硕(法学)”或者JM(Law Background)。这个要求你本科必须是法学专业。注意,这里“法学专业”的界定同样参考那个目录。
- 法学硕士,通常也叫“学硕”(LL.M. – Master of Laws)。这个一般不限制本科专业,但实际上,由于考试内容(考专业课一、专业课二,难度深度远超法硕联考)和培养方向(偏学术研究)的原因,非法本考生想考上名校的法学学硕,难度极大,简直是地狱模式。除非你天赋异禀或者对某个法学分支有深入研究和热爱,否则非法本同学还是老老实实考虑法硕(非法学)吧。当然,也有不少本科学法学的同学会选择考学硕,继续深造。
-
你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别看报考条件里没写GPA要求多少、英语四六级必须过,但这些东西,到了复试环节,就是实打实的参考。尤其是想去好学校,初试分数爆炸只是第一步,复试被刷的大有人在。你的本科成绩单、英语水平(有些导师可能直接英文面试)、科研经历(对学硕尤其重要)、实习实践经历(对法硕,特别是名校法硕越来越看重),都会成为导师选择你的依据。人家凭什么在那么多高分考生里选你?总得有点“闪光点”吧。
-
你的目标院校和专业: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方向(比如民商法、刑法、国际法、经济法等),要求和偏好可能完全不同。有的学校就是看重你的本科出身(所谓的“歧视”?现实如此,没办法),有的导师就喜欢英语好的,有的方向就偏爱有实践经验的。所以,光看国家线、看普适性的报考条件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精准定位,去目标院校的官网扒拉信息,甚至想办法联系学长学姐打听“内部消息”。别嫌麻烦,这都是信息战的一部分。
-
你的抗压能力和决心:这条没写在任何简章里,但可能比什么都重要。法学考研的卷是出了名的。几百页甚至上千页的教材、法条、案例,日复一日的背诵、理解、做题,还有来自同学、家庭、社会甚至自我的压力……没点“钢筋铁骨”和破釜沉舟的决心,真的很难坚持下来。每年弃考的人数都相当可观。所以,问问自己,你真的准备好了吗?能承受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和心理压力吗?
总而言之,法学考研报考条件,表面上是几条规定,实际上是一个需要你结合自身情况、目标选择、未来规划进行全方位评估的过程。别只盯着“我能不能报”,更要想想“我报了之后呢”、“我拿什么去竞争”。把这些都想明白了,再一头扎进来,或许胜算能更大一些。记住,信息搜集永远是第一步,而且要做得细致、再细致。别让“资格”这道坎,成为你漫漫考研路上第一个意想不到的“拦路虎”。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