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自来水(二次供水)的余氯含量不应大于5毫克/升。这个标准是为了保障人们饮用的自来水质量和卫生安全而制定的。
余氯是指在消毒过程中添加的氯化物消毒剂消毒后所剩余的游离氯,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们的用水卫生安全。但是,余氯浓度过高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规定了合理限制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饮用水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源地的环境状况、管道的状况等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并尽可能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和影响。
根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水中余氯的国家标准如下:
1. 管道输配水:
– 管道出水处余氯≤0.5毫克/升(mg/L)
– 管道终端余氯0.1-0.2mg/L
2. 其它饮用水(瓶装水、桶装水等):
– 出厂时余氯≤0.5mg/L
– 市场销售时余氯≤0.2mg/L
– 使用时余氯≤0.1mg/L
3. 备用水(如其它水源水):
– 出水处余氯≤0.5mg/L
– 管道终端或使用时余氯0.2-0.5mg/L
余氯是衡量饮用水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标准,正常情况下饮用水中应含有一定量的消毒剂余氯以对水中病原微生物起到持续抑制作用,确保水质安全。
但是余氯过高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氯气气味影响饮用水的感官品质,过高的余氯还可能与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有关。因此,国家标准对饮用水各个环节的余氯都做了严格限值规定。
一般来说,水出厂时余氯控制在0.5mg/L以下,终端使用时应在0.1-0.2mg/L,这两个值可以较好兼顾消毒效果与感官品质。备用水或非常规水源的水质较差,所以余氯限值稍宽,但使用时仍应受到严格控制,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所以,依据GB 5749-2006标准,正常情况下我国饮用水余氯限值应当控制在0.5mg/L以下,终端使用时不应超过0.2mg/L,其中生活常用的自来水使用时余氯应在0.1-0.2mg/L。这是确保我国居民饮用水质量和用水安全的重要参数标准。
回答如下: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饮用水中余氯的标准为:自来水厂出厂水和供水管网的余氯应≤0.5mg/L,居民自备井水和小区供水管网的余氯应≤0.3mg/L。
余氯标准为0.5 mg/L以下。
因为余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于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但过多的余氯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对呼吸道和皮肤造成刺激等。
因此国家颁布了饮用水中余氯的标准,要求其不超过0.5 mg/L。
除了余氯标准,国家还制定了许多其他的饮用水安全标准,如PH值、重金属、细菌、致癌物等。
这些标准都是为了保障人们喝到安全、健康的水源。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保证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