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在职研究生考什么?这问题,啧,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得看你走哪条道儿。主要是两条路:一条叫同等学力申硕,另一条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两码事儿,考试内容和形式,差别可大了去了。
先说 同等学力申硕。这条路,听起来好像“宽容”点儿,对吧?它主要是面向那些有本科学位,工作了有些年头,想在不脱产的情况下拿个硕士学位的人。考什么呢?核心是两门全国统一组织的水平考试:外国语水平考试(英语居多,也有小语种选项,但绝大多数人碰到的还是英语)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这个学科综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就是考你的专业家底了。
这个学科综合具体考啥?那可就包罗万象了。基本上,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那些核心课程都可能涉及。你想想看: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浩如烟海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鲁郭茅巴老曹,各种流派,各种思潮)、外国文学史(主要是西方文学,古希腊罗马到现当代)、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本上就是这些东西的大杂烩。它考的是你的基础知识储备和知识面的广度。难度嘛,说难也难,因为它覆盖面太广;说不难也不难,因为它往往不要求你挖得特别深,更侧重基础。通过这两门全国统考之后,你还得完成学校自己组织的一些课程考试(通常是你入学后修读的研究生课程),最后还得写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所以,别看前面统考好像就两门,后面的关卡也不少。这条路,总的来说,感觉更像是对你现有知识体系的一次检验和拔高,入学门槛相对后面要说的那个,可能稍微低一点点。
然后,重点来了,就是 非全日制研究生。这条路,现在越来越主流了。为啥?因为它跟全日制研究生走的是同一个招考流程,参加的是每年年底那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对,你没听错,就是跟那些应届的、二战三战的考研大军一起卷。考的东西自然也跟全日制一样,一般是四门:
- 思想政治理论:全国统考,大家都一样,躲不掉。
- 外国语:通常是英语(分英语一、英语二,难度有别,看学校具体要求),也是全国统考。
- 业务课一:这门是专业基础课,由你报考的学校自主命题。
- 业务课二:这门是专业课,同样由学校自主命题。
看见没?重头戏就在后面这两门业务课上!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具体考什么,那真得看你报哪个学校、哪个具体方向了。这完全是各个学校“各显神通”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专业深度和区分度的地方。
一般来说,汉语言文学的业务课会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模块,但不同学校侧重不同,甚至考试科目名称和内容组合都五花八门:
- 文学理论与批评:可能单独考,也可能融入其他文学史科目中。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都得懂点儿,还得会用理论去分析文本。这玩意儿,光背不行,得理解。
- 中国古代文学:这绝对是大头。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都得门儿清。有的学校可能还会考点文献学基础。这部分内容量巨大,时间跨度长,绝对是硬骨头。
- 中国现当代文学: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当代,各种文学思潮、社团流派、代表作家作品分析。这部分跟历史背景结合紧密,需要梳理清楚脉络。
- 语言学部分:这块儿可深可浅。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训詁、语法,读古文的能力)、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语用,有时候也涉及方言、社会语言学)。有的学校可能还会考语言学概论,涉及更宽泛的语言学基础知识。语言学这块儿,逻辑性强,也挺考验人的。我当年就差点栽在古代汉语上,那感觉,啧啧。
- 外国文学:主要还是欧美文学,重点作家作品流派,也得有所了解。有的学校可能会考得细一些,比如某个国别文学或者某个时期的文学。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少数学校可能会在业务课里加大这方面比重,考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能力。
所以你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尤其那两门专业课,水深得很。它不仅要求你有广度,更要求你有深度。你需要提前很长时间去研究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和考试大纲(如果有公布的话,很多学校现在不提供详细大纲了,只给个参考书目,甚至书目都得自己琢磨),找到历年真题(这玩意儿现在越来越难找了),分析出题风格和侧重点。针对性地去啃书、整理笔记、刷题。
而且,别忘了,你是在职考。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回家还得挑灯夜战,周末别人休息你得泡图书馆或者上辅导班。时间、精力都是巨大的考验。这跟全职考研的学生比,劣势不是一点半点。所以,能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尤其是名校的,那都是相当不容易的,含金量其实并不低,别被“非全日制”几个字迷惑了。
总结一下,你要是问考什么?
走同等学力申硕,主要是英语和一门范围超广的汉语言文学学科综合全国统考,后面加学校的课程考试和论文。
走非全日制研究生,那就是政治、外语(通常是英语)这两门公共课统考,再加上两门由你报考学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课(业务课一、业务课二),这两门专业课才是决定你能否上岸的关键,内容通常涵盖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基础(古汉语、现汉)、外国文学等模块,具体侧重看学校。
哪条路适合你?看你的基础、精力、时间和目标了。同等学力可能过程相对平缓些,但最终拿学位也得下功夫。非全日制备考过程更像是一次残酷的“高考”,压力巨大,但一旦考上,那种融入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感觉会更强一些。
不管选哪条路,想拿汉语言文学的在职研究生学位,专业知识的积累是王道。那些厚厚的文学史、理论书、语言学教材,都得一本本啃下来。不是闹着玩的。想想那些经典篇目,那些理论流派,那些语法规则……是不是感觉头都大了?但没办法,这就是代价,也是收获。毕竟,能在工作的泥沼里,还愿意回头去啃这些“阳春白雪”,本身就挺值得尊敬的,不是吗?所以,搞清楚考什么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撸起袖子,干吧!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