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始终”前一句,是“不忘初心”。
这四个字,“不忘初心”,简直就是“方得始终”的灵魂和前提。没有它,后面那个“终”能不能“得”,得的是不是你想要的那个“终”,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什么叫“不忘初心”?说白了,就是别忘了你当初是为什么出发的。那个最开始的念头,那份最纯粹、最原始的冲动或者愿景。可能是为了一个很小的目标,比如想学会弹吉他,就因为觉得酷,想在朋友面前露一手;也可能是个挺大的理想,想改变点什么,想创造点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初心”,往往是热乎乎、亮晶晶的,带着一股子不管不顾的傻气和勇氣。它在你还没被现实的各种条条框框束缚、还没被路上的风风雨雨磨掉棱角的时候,是最清晰、最强大的。
可人走路,哪能总是一帆风顺呢?走着走着,路就变得复杂了。可能会有岔路口让你犹豫,可能有陡坡让你气喘吁吁,可能有迷雾让你看不清方向,甚至可能有旁人告诉你“你那条路走不通的,换条吧”。这时候,诱惑也来了,捷径似乎就在眼前,安逸的小窝也向你招手。你可能会累,会烦,会怀疑,会觉得“当初是不是想得太简单了?”
就在这个时候,“不忘初心”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就像你揣在怀里的一个罗盘,或者心里点着的一盏小灯。在你快要迷失方向,或者想要放弃、想要妥协的时候,它提醒你:“嘿,伙计,想想你当初为什么出发的?”
忘了初心,会怎么样?
那可太容易了。你可能会被眼前的利益绊住脚,忘了长远的目标;可能会为了迎合别人,把自己拧巴成不喜欢的样子;可能会在困难面前绕道走,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甚至可能走到了某个“终点”,却发现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忙活了半天,丢了最重要的东西。就像一艘船,没了锚,随波逐流,漂到哪儿算哪儿,那还能叫“到达”吗?顶多算是“搁浅”。
所以啊,“不忘初心”,不是让你死抱着过去那个幼稚的想法不放,不是让你刻舟求剑。时代在变,情况在变,具体的方法、策略当然要调整。但那个最核心的“为什么”,那个驱动你的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不能变,不能忘。它是你判断对错、做出选择的基准,是你遇到挫折时重新站起来的力量源泉。
然后我们再看“方得始终”。这个“方”字,是“才能够”的意思。它强调了一种因果关系,一种必然性。只有做到了“不忘初心”这个前提,你“才能够”得到那个“始终”。
这个“始终”,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结束。它不是半途而废的“终”,不是偏离轨道的“终”,也不是稀里糊涂混到的“终”。它是一个圆满的、与初心相呼应的结局。是你当初设定的那个目标,是你渴望抵达的那个境界,是你希望活成的那种状态。它意味着你的整个过程是有机的、连贯的,你的行动和你的初衷是保持一致的。你的“终”,是对你“始”的最好回应。
想想看,那些真正让人敬佩的人和事,是不是大多都透着这股劲儿?
一个科学家,可能最初就是因为对某个现象的好奇,一头扎进去几十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和压力,最终取得了突破。支撑他的是什么?是名利吗?或许后来会有,但最初驱动他的,可能就是那份最单纯的求知欲。他不忘初心,所以方得始终。
一个手艺人,可能年轻时就立志要做出最地道的东西,一辈子守着一家小店,重复着枯燥的工序,对抗着快节奏的商业诱惑,拒绝偷工减料。他的“初心”,可能就是对品质的执着,对传统的敬畏。这份坚守,让他的手艺得以传承,让他的作品有了灵魂。他不忘初心,所以方得始终。
我们普通人也一样。
谈恋爱,当初可能就是因为那份纯粹的心动,觉得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很开心。后来时间长了,激情退去,柴米油盐的琐碎来了,各种矛盾摩擦也来了。这时候,如果不忘了当初那份心动和在一起的理由,多想想对方的好,多点理解和包容,是不是就更能“得始终”,走向长久?要是忘了初心,只盯着眼前的矛盾和不如意,那可能就“终”不了了。
做工作,刚入行时可能满怀热情,想做出点成绩,想实现自我价值。干久了,可能变成“老油条”,觉得没意思,混日子。这时候,如果能回想起当初的那股子干劲和职业理想,重新找到工作的意义,哪怕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更用心一点,是不是也能找回一些成就感,让职业生涯这个“终”更有价值?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八个字连在一起,就像一句警世恒言,沉甸甸的。它告诉我们,起点决定终点。你出发时的那颗心,是你走完全程的导航仪和发动机。
当然,知易行难。
守住初心,太难了。人生路上,干扰太多,诱惑太大,困难太硬。有时候,不是我们想忘,是现实逼着你,环境裹挟着你,让你身不由己。甚至有时候,连自己当初的“初心”到底是什么,都模糊了,被岁月的尘埃覆盖了。
所以,“不忘初心”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一种需要时时自省、刻刻警惕的功夫。你需要经常停下来问问自己:
- 我还在那条我选定的路上吗?
- 我做的事情,和我当初想的,还一致吗?
- 我有没有为了走得更快,而丢掉了什么更宝贵的东西?
- 我还是那个出发时的我吗?如果不是,我喜欢现在的自己吗?
这个过程,可能会痛苦,会挣扎。但正是这份清醒和坚守,让你在喧嚣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定力;让你在遭遇风浪时,不至于倾覆;让你在抵达某个“终点”时,能够坦然地说:“嗯,这就是我想要的,我没有辜负出发时的自己。”
“不忘初心”是种子,是根脉;“方得始终”是果实,是枝繁叶茂。没有前者那深入土壤的、看不见的坚守,就不会有后者那向着天空的、看得见的圆满。
所以,别光盯着那个“终”,时不时回头看看那个“始”,看看你那颗最初的心,还在不在,还热不热。那才是你能不能“得始终”,以及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始终”的关键。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