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犯罪心理学,嚯,那画面感,是不是立马就来了?美剧英剧里那种,戴着手套,眼神犀利,看着犯罪现场几件不起眼的物品,或者对着嫌疑人照片墙沉思,然后“啪”一拍桌子,“我知道凶手是谁了!”——打住!打住!我得先给你泼盆冷水,如果你抱着这种幻想来考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生,那多半是要失望的,而且是大失所望。
现实中的犯罪心理学,尤其是在国内高校的研究生阶段,跟那种酷炫狂拽的“心理剖析”(Profiling)关联度,不能说没有,只能说,非常非常有限。那玩意儿,更多的是刑侦技术和经验的结合,而且实战中用不用,怎么用,争议一直挺大。咱们心理学这边,特别是考研进去搞研究,更多的是跟数据、理论、问卷、实验打交道。说白了,研究是主旋律。
那犯罪心理学到底研究个啥?简单粗暴点说,就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理解犯罪行为。
- 为什么有人会犯罪? 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环境影响?人格特质在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认知方式有什么不一样?情绪调节能力是不是有问题?童年经历埋了什么雷?社会支持系统是不是缺失了?……这一大堆“为什么”,是核心中的核心。你可能要啃很多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甚至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才能摸到点门道。
- 犯罪行为的具体机制是啥? 比如青少年犯罪,跟成年人犯罪一样吗?激情犯罪和有预谋犯罪,心理过程能一样?性犯罪者的心理特点?暴力攻击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力?这些都是具体的研究方向。你会接触到很多特定的理论模型,比如挫折-攻击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一般紧张理论等等,然后用实证研究去验证、去修正、去发展。
- 怎么预防和干预? 光知道“为什么”还不够啊,最终目的是要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安宁。所以,犯罪心理学也研究怎么进行风险评估(预测一个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有多大),怎么对罪犯进行矫治(比如监狱里的心理矫正项目),怎么对潜在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怎么设计更有效的社区矫正方案等等。这部分内容,听起来好像实践性强一点了?嗯,是强一点,但研究阶段,你可能还是在设计方案、评估效果、分析数据。
所以你看,它更像是一个交叉学科,根基是心理学,触角伸向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甚至精神病学。要求你既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跨学科视野。
考研要准备什么?
首先,心理学基础是重中之重。不管你报哪个学校的犯罪心理学方向,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这些都是大头,是初试的必考内容(大部分学校是考心理学综合,312统考或者自主命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绝对不是开玩笑。
其次,专业课方面。有的学校会在复试阶段考察犯罪心理学或者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的知识。变态心理学为什么重要?因为很多犯罪行为跟精神障碍、人格障碍是纠缠不清的。你需要了解主要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比如CCMD或DSM),理解不同障碍的核心症状和可能的心理机制。犯罪心理学本身的理论,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些,也要熟悉。推荐你看一些经典的教材,国内国外的都要看,比如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虽然不是犯罪心理学,但社会心理视角对理解犯罪太重要了!),还有一些专门的《犯罪心理学》教材,比如李玫瑾老师、马皑老师的书,国外的巴特尔(Bartol)的书等等。多看文献,尤其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导师们的研究方向,这些都得关注。
竞争激烈吗?
怎么说呢,心理学考研本身就挺卷的。犯罪心理学因为沾了点“刑侦”、“探案”的光,听起来比较吸引人,所以报的人不少。但真正开设这个方向,并且有比较强实力的学校和导师,其实就那么些。所以,某些名校的这个方向,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你不仅要跟学心理学的本科生竞争,还得跟跨考的(比如学法学的、社会学的,甚至公安院校的)竞争。所以,早点准备,全面准备,下苦功夫是必须的。
毕业后能干啥?
这大概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出路嘛,肯定是有的,但可能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样。
- 高校/科研机构: 这是最“对口”的出路之一。继续读博,然后留校任教,或者去社科院、公安大学、政法大学等机构做研究。这条路,难,卷,需要很强的科研能力和持续不断的成果输出。
- 公检法司系统: 这是很多人向往的。去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监狱、司法局等单位工作。听起来很棒对吧?但是!这里面门道很多。
- 首先,这些单位大多是公务员或者事业编,你需要通过相应的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考。心理学岗位有没有?有,但不多,而且不一定每年都有,具体看招考简章。很多时候是“不限专业”或者“法学类、社会学类、心理学类”这样的大类招生,你的竞争对手来自五湖四海。
- 其次,有些特定岗位,比如公安系统的某些技术岗,可能更倾向于招公安院校毕业的,或者有特定技能要求的(比如测谎,那得专门培训)。
- 监狱和社区矫正机构,相对来说心理学背景的需求会大一些,负责罪犯的心理评估、心理矫治、教育改造等工作。但工作环境和压力,也需要你有心理准备。
- 心理咨询/治疗领域: 有些犯罪心理学知识可以应用到特定人群的咨询中,比如有暴力倾向、反社会行为、物质滥用问题的人。但要走这条路,你需要系统学习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如果国家有的话),积累大量实践经验。单纯一个犯罪心理学硕士学位,离成为合格的咨询师还差得远。
- 司法鉴定机构: 有些鉴定机构会涉及“司法精神病鉴定”或者“心理行为能力评定”,但这通常需要精神医学背景或者法医学背景,单纯心理学背景进去做核心鉴定工作的比较少,可能做一些辅助性的心理测试工作。
- 企业/其他: 比较少见,但也有可能。比如一些大型企业做员工的背景调查、风险评估,或者一些安全咨询公司。但这属于非主流路径了。
所以,想清楚了吗?
犯罪心理学,它研究的是人性光谱上最灰暗、最复杂的那一截。它需要你极度的理性、客观、冷静,能从混乱的信息中抽丝剥茧,能面对冰冷的数据和残酷的现实。它也需要你有一定的共情能力,去尝试理解那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的逻辑,但又不能泛滥同情,要守住专业的界限。
你以为的天天跟连环杀手斗智斗勇?可能大部分时间是坐在图书馆里啃文献,坐在电脑前处理数据,写着永远也写不完的论文。你以为毕业就能成为神探夏洛克?可能要先经历考公考编的千军万马,或者面对科研道路的清苦与寂寞。
当然了,如果你对探究人性深处的复杂性有抑制不住的好奇,对用科学方法服务司法实践、预防犯罪有强烈的热情,并且做好了迎接挑战和枯燥的准备,那犯罪心理学这个领域,会为你打开一扇独特的窗口。它让你看到的,不仅仅是犯罪,更是人性本身,是社会结构,是无数因素交织下的结果。
这碗饭,不好端,但确实有它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的了解它,是不是真的适合它,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别光看贼吃肉,没看贼挨打。想清楚了再一头扎进来,不然,沉没成本会很高。毕竟,考研这条路,本身就已经够苦的了,选个自己真正热爱且适合的方向,太重要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