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师考试这事,其实没那么玄乎。很多人一听“高级”两个字就觉得门槛高得吓人,实际上,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把条件搞清楚,准备起来就没那么乱。
首先,你得有个中级经济师职称。 这是硬杠杠,没这个就别想了。这就像打游戏,你得先通了前面一关,才能解锁下一关。拿到中级职称后,也不是马上就能考高级,还得看你的工作年限。
具体到年限,规定是这样的:
- 如果你是博士毕业,拿到中级职称后,干满2年就能考。
- 如果你是硕士毕业,或者有第二学士学位,或者读完研究生进修班,拿到中级职称后,要干满4年。
- 如果你是大学本科或大专毕业,那拿到中级职称后,得干满5年。
这里说的“干满几年”,指的是你拿到中级经济师证书之后,继续从事相关经济工作的时间。计算截止日期一般是报考当年的年底。举个例子,假设你是本科毕业,2020年拿到了中级证书,那你最早也得等到2025年才能报名考高级。中间换工作没关系,只要你一直在做经济相关的工作就行。
解决了年限问题,就到了学历。这块要求相对宽松,基本上大专以上学历就够了。 当然,不同学历对应的工作年限要求不一样,前面已经说过了。
好,现在你确定自己有资格报名了,那接下来考什么?高级经济师考试就一门,叫《高级经济实务》。 这门课听起来很虚,但其实考得很实在。它分成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这10个专业方向。 你报名的时候就要选好一个,之后就考这个方向的内容。
选哪个专业,最好跟你现在做的工作挂钩。比如你一直在银行上班,那就选金融;在人力资源部,那就选人力资源管理。这样你复习起来有实践经验做底子,理解得快,考试答题也能结合实际,不会空对空。
考试题型全是主观题,比如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这就意味着你不能靠蒙,得真的懂行,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考试是开卷考,可以带指定的资料进场,但这不等于就能轻松过关。 很多人觉得开卷好,把书带进去抄就行了。真到了考场上,两个小时的时间,题目给个大案例,问你好几个问题,你要是现翻书,根本来不及。所以,提前把知识点吃透,书只是用来查漏补缺,确认某个细节的。
这门考试满分100分,一般60分就算及格。 这个分数线全国统一。考过了,恭喜你,你就拿到了一张“评审入场券”。
对,你没看错,考试通过只是第一步。高级经济师不是“考”出来的,是“评”出来的。考试合格证明只是你参与评审的资格之一,这个证明有效期5年。 也就是说,你必须在考过之后的5年内,把评审这事给办了,不然成绩就作废了。
评审才是真正的大头,也是很多人觉得麻烦的地方。评审需要准备一大堆材料,核心是两个东西:论文和业绩。
先说论文。大部分省份要求至少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省级以上经济类期刊上发表2到3篇专业论文。 而且,很多地方还要求其中至少有一篇是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什么是核心期刊?这个你可以去网上搜“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看看哪些期刊在名单里。论文的内容必须和你申报的专业方向一致,而且你得是第一作者。 论文这事,一定要提前准备。从写稿、投稿、审稿到最后发表,整个流程走下来,没个半年一年根本搞不定。千万别等到考试通过了才开始着急忙慌地写,那时候就晚了。
然后是业绩。这是评审里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你工作能力的地方。你需要整理一份详细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说白了,就是把你拿到中级职称以后,这些年干了些啥,取得了哪些成绩,都写出来。 不能光说“我工作很努力”,得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比如:
- 你主持或参与了什么重要的项目,给单位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这需要有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
- 你写的行业分析报告、调研报告是不是被市级以上的领导批示或者被单位采纳了?这得有采纳证明。
- 你是不是获得了什么市级以上的奖励,比如优秀工作者、技术能手之类的?证书复印件得准备好。
业绩材料的核心就是“具体”和“有证明”。你做的每件事,都要尽量量化,用数据说话,并且附上能支持你说法的佐证材料。单位的红头文件、获奖证书、项目合同、成果鉴定书,这些都是硬通货。把这些材料整理好,装订成册,评审的时候专家主要就看这个。
除了论文和业绩,通常还需要准备一些基础材料,比如学历证书、中级职称证书、考试合格证明、继续教育证明、单位推荐信等等。继续教育这个也别忘了,很多地方要求每年都要完成一定的学时,评审的时候会查。
所有材料准备齐全,按当地人社局或者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交上去,然后就是等通知。评审的形式一般是材料审核,有些地方可能还会有答辩环节。答辩就是几个专家坐你对面,根据你交的材料问你一些问题,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对自己的工作有深入的思考。
整个流程走下来,从备考到最后拿到高级经济师的红本本,顺利的话也得一两年的时间。这确实是个耗时耗力的过程,但它的价值也在这里。它不仅是一个职称,更是对你这么多年专业能力和工作成果的一次系统梳理和官方认可。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