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学制在全球范围内“取消”了大学预科。但是,如果你问这个问题,大概率是听说了德国留学政策的变化。这个变化确实让很多中国学生不再需要读预科了,但这不等于德国取消了预科这个制度。事情比一句话概括要复杂。
我们先把最核心的变化讲清楚。真正让大量中国学生绕开预科的,是德国在2020年左右开始正式实施的一项针对中国高中毕业生的新政策。 在这之前,一个普通的中国高中毕业生,如果高考后想去德国读本科,路子很窄也很长。你必须先在国内的大学就读,如果你读的是“211”大学,至少要读完1个学期;如果是非“211”大学,则要读满3个学期。 满足了这个条件,你才有资格去申请德国大学的本科。而且,德国大学还会看你的专业是否匹配,不匹配的话,你还是得去读预科。
这个老政策的逻辑是,德国人认为中国的普通高中教育和他们的高中(Abitur)不等值,中间有差距。所以,你需要用在中国大学的学习经历来弥补这个差距。要么补够了,直接来上大学;要么就来德国上专门的“补习班”——大学预科(Studienkolleg),用一年时间把这个差距补上。
现在的“新”政策,其实是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议(KMK)在2019年就公布了,然后逐步开始实施的。 这个新规的核心是:德国开始全面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 只要你参加了高考,并且高考分数达到了总分的70%,你就可以直接用你的高中毕业证、会考成绩和高考成绩申请德国大学的本科,不需要先在国内上大学了。 比如高考满分是750分,你考到了525分,就达到了申请资格的门槛。
这个改变才是关键。它为绝大多数成绩还不错的中国高中毕业生,开了一条直接通往德国大学本科的路线,完全绕开了预科。从这个角度看,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预科确实像是被“取消”了。你不再需要那个过渡阶段,节省了至少一到两年的时间。
但是,这不代表德国就废除了大学预科(Studienkolleg)这个制度。预科本身依然存在,而且对很多国家的学生来说,仍然是必须的。 比如,如果你也是中国高中毕业生,但高考成绩没到总分的70%,那你还是得走老路,要么在国内大学读够学期,要么就得申请德国的预科。 对于其他国家那些高中毕业文凭不被德国直接认可的学生来说,预科也是他们唯一的通道。
所以,第一个结论很清晰:德国并没有一刀切地取消大学预科,而是为特定国家(中国)满足特定条件(高考成绩达标)的学生,开辟了一条免除预科的直接申请通道。
除了这个针对中国学生的重大政策调整,德国境内确实发生过“取消”公立预科的实例,但这是一个地区性的,而且是“过去式”的事件。这个例子发生在德国人口最多的一个联邦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简称北威州。
在2009到2010年左右,北威州政府出于节省开支的考虑,关闭了该州所有七所公立的大学预科。 当时他们给出的另一个理由是,根据州审计法院的报告,每年800名预科毕业生里,只有一半的人最终留在了北威州读大学,投入产出比不高。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这对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是个灾难,因为预科是他们进入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跳板。
不过,北威州的做法也留了个口子。他们虽然关闭了公立预科,但是私立的和教会承办的预科还在。 而且,作为预科毕业凭证的“大学入学资格鉴定考试”(Feststellungsprüfung)是被保留下来的,学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准备然后参加这个州立的考试。 后来,因为各方反对和实际需求,关于在北威州重新建立公立预科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止。
所以你看,北威州的例子是一个更字面意义上的“取消”,但它也有限定条件:取消的是“公立”预科,而且仅限于“一个州”。这和我们前面说到的全国性留学政策调整,性质完全不同。
放眼全球,真正从学制上彻底取消大学预科阶段的,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中国的香港地区。
香港以前长期沿用的是源自英国的学制。这个老学制是“三二二三”,也就是三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预科,最后是三年大学本科。 那个“两年预科”就是学生在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前必须读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结束后,学生要参加高级程度会考(A-Level),用这个成绩来申请大学。
从2009年9月开始,香港推行了一项名为“三三四”的教育改革。 所谓“三三四”,就是把学制改成了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和四年大学本科。 这项改革直接取消了原来两年的预科,把高中延长一年,大学也延长一年。这样一来,整个教育体系就和中国内地、美国、加拿大等主流学制接轨了。这次改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个地区范围内对大学预科制度的废除。它的目的不是针对某个群体的留学政策,而是对本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结构的根本性重塑。
总结一下,关于“取消大学预科”这个说法,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是德国针对中国留学生群体的政策性“绕开”。德国承认了中国高考成绩,为成绩达标的学生开通了直接申请本科的通道,使得这部分人不再需要读预科。这是影响最大、关注度最高的变化,但预科制度本身并未在德国消失。
第二,是德国个别联邦州(如北威州)出于财政等原因,取消了“公立”预科。这是一个地方性的、不彻底的行政举措,私立和教会预科依然存在,并且后来还有重新恢复的讨论。
第三,是像香港地区那样,通过整体学制改革,从根本上废除了预科阶段。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彻底的取消,用一种新的学制完全取代了旧的包含预科的学制。
所以,下次再有人聊起“大学预科被取消了”,你就可以把这些情况掰开揉碎了讲给他听。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背后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政策、财政考量和学制改革的复杂现实。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