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dinner是什么意思?
要是只甩给你一个“晚餐”的翻译,那我简直太不负责任了。这词儿,哪是“晚餐”两个字能框住的?它背后藏着的是一整套文化密码,是时间、阶级、甚至是一家人心情的晴雨表。在英语世界里,dinner这个词的分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重,也复杂得多。
老实说,一开始我也以为dinner嘛,不就是晚上吃的那顿饭。直到我在英国被一个词彻底搞懵了:supper。那时候,我寄宿在一个非常传统的英国家庭,房东老太太是个一丝不苟的人。有天下午她问我:“What would you like for your supper tonight?” 我心想,supper?不是dinner吗?难道晚上要吃两顿?我当时那点蹩脚的英语,加上满脑子的问号,支支吾吾半天,最后只能尴尬地笑笑说“Anything is fine”。
后来我才慢慢搞明白,这dinner和supper之间的纠葛,简直就是一部微缩的英国社会变迁史。
在过去,尤其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对于广大的劳动人民来说,一天中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餐,其实是在中午吃的。那顿饭,他们就叫dinner。你想想,工人们、农民们,干的是体力活,中午必须吃顿好的,补充能量,下午才有力气接着干。所以,他们的dinner是正午时分的热餐,有肉有土豆,非常实在。到了晚上,睡觉前,就简单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可能是一碗汤,一点面包和奶酪,这个就叫做supper。
而那些有钱有闲的贵族和上层社会呢?他们不事生产,作息自然也不一样。他们的生活节奏是晚睡晚起,社交活动大多安排在晚上。于是,他们中午那餐吃得相对简单,叫做luncheon(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lunch)。而一天中那场最隆重、最具社交意义的大餐,则被安排在了晚上,通常在七八点钟之后。这顿饭,才是他们口中的dinner。它不仅仅是吃饭,更是一场社交仪式。
所以你看,一个词,就悄悄地在时间和阶级上划下了一道分界线。一个英国人说他要去吃dinner,你得看他是什么阶层、什么口音、在什么语境下说的,才能判断他到底指的是中午那顿还是晚上那顿。当然,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美国,dinner已经基本统一为指代晚餐了,而且通常是一天中的主餐。但supper这个词依然在某些地区(比如英国北部、美国南部的一些农村地区)和特定家庭中保留了下来,通常指代比dinner更简单、更随意的晚餐。如果一顿晚餐吃得比较晚,或者是在dinner之后再吃点宵夜,也可以叫supper。
但这还没完。dinner的魔力在于它的“仪式感”。
你听过dinner party(晚宴派对)吗?这可不是咱们中国人理解的“晚上攒个局吃个饭”那么简单。一个正式的dinner party,那阵仗,讲究可多了。主人会提前很久发出正式的邀请函,上面写明了时间、地点,甚至还有着装要求(dress code)。客人们会盛装出席,男士西装革履,女士身着晚装。餐桌上,刀叉杯盘的摆放,每一样都有规矩,从外到内,对应着从前菜、汤、主菜到甜点的每一道程序。你用错了叉子,虽然不至于被赶出去,但可能会在心里被默默记上一笔。
餐桌上的对话更是重头戏。大家不会只顾着埋头猛吃,而是要进行优雅得体的交谈(conversation)。谈论的话题通常是艺术、文学、时事,但又要避免过于争议性的政治和宗教话题。整个过程,吃是载体,社交才是核心。这就是dinner所承载的那个“正餐”和“盛宴”的含义,它代表了一种体面、一种阶级认同、一种社交资本。
相比之下,一个普通的家庭晚餐,虽然也叫family dinner,但画风就完全不同了。那可能是忙碌了一天的父母,和刚放学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桌上可能就是一盘意面,或者一份烤鸡。电视可能开着,孩子们可能在抱怨作业太多,父母在交流今天工作上的烦心事。这里没有繁文缛节,但dinner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一天中家人难得聚在一起沟通感情的时刻。它是家庭的粘合剂。很多美剧里都有这样的场景,一家人必须在dinner time到齐,天大的事也要在饭桌上说。这顿dinner,承载的是“亲情”和“日常”的重量。
所以,你再品品dinner这个词。
它可以是体力劳动者中午补充能量的燃料。
它可以是上流社会夜晚觥筹交错的舞台。
它可以是普通家庭维系情感的纽带。
它也可以是情侣间浪漫的二人世界(a romantic dinner)。
甚至,我们吃的圣诞大餐,叫Christmas dinner,感恩节大餐,叫Thanksgiving dinner。这些“大餐”,很多家庭也是在下午一两点钟就开始吃了,但它依然叫dinner,因为它是一年当中最重要、最丰盛的那一顿。在这里,dinner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时间”,而变成了“重要性”的代名词。
把dinner简单粗暴地翻译成“晚餐”,就像把中国的“江湖”翻译成“rivers and lakes”一样,丢掉了太多言外之意。它失去了那种在不同语境下伸缩自如的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所以,下次再看到dinner这个词,别再让“晚餐”两个字一叶障目了。你可以试着去感受它背后的场景:是中午工厂食堂里热气腾腾的土豆泥,还是晚上高级餐厅里摇曳的烛光?是楼上贵妇人优雅的谈笑,还是楼下厨房里女仆忙碌的身影?是一个家庭的鸡毛蒜皮,还是一个节日的举国欢庆?
一个词,就是一个微缩世界。而dinner,无疑是英语世界里最耐人寻味、最有嚼头的那几个词之一。它不仅仅关乎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更关乎你是谁、你活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与生活之中。这水,深着呢。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