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口才好,觉得会说话以后走上社会不吃亏。这个想法没错,但很多人一上来就搞错了方向,比如直接把孩子扔到演讲班,或者逼着孩子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结果孩子越来越怕,话都说不出来了。这事不能急,得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给孩子安全感。别一上来就谈什么技巧、逻辑,先解决孩子“敢不敢说”的问题。孩子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甚至在家里都不敢大声表达,不是因为他笨,就是因为怕。怕说错,怕被笑话,怕被批评。
所以,家里得有个“说什么都行”的氛围。孩子说了个很幼稚的想法,你别马上就说“这不对”或者“你想得太简单了”。你可以说:“哦?这个想法有点意思,你再多说一点,为什么这么想?” 让他感觉,他的任何想法都是被认真对待的。我儿子小时候说想造一个能飞的汽车,他爷爷听了就笑他。我赶紧打圆场,说:“这个想法很好啊,那你说说看,这个汽车的翅膀要装在哪里?” 他马上就来劲了,开始比划。重点不是他说的对不对,而是他敢说,并且说的时候是开心的。
当孩子在家里敢说了,再慢慢扩大范围。比如,先让他对着自己的玩具熊讲个故事,玩具熊是绝对不会笑话他的。然后,让他讲给你一个人听。再然后,讲给爸爸妈妈两个人听。这个过程要慢,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准备好进入下一步。如果他退缩了,就退回上一步,没关系。安全感是开口说话的基石,这个地基没打好,后面盖什么楼都得塌。
第二步,教孩子怎么把话说清楚,而不是说得多好听。很多大人说话都颠三倒四,抓不住重点,更别说孩子了。所以要教他们一点简单的结构。
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我管它叫“汉堡包说话法”。一个汉堡包有三层:上面包、中间的肉和菜、下面包。说话也一样。
上面的面包就是“总起”,一句话告诉别人你要说什么。比如,“我想说说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猫。”
中间的肉和菜就是“分说”,讲一讲具体的原因,可以说一二三点。比如,“第一,猫很安静,不吵。第二,它毛茸茸的,摸着很舒服。第三,它会抓老鼠。”
下面的面包就是“总结”,再说一遍你的观点。比如,“所以,猫就是我最喜欢的动物。”
这个结构特别简单,但超级好用。孩子要跟老师请假,可以用这个结构。孩子想说服你给他买个玩具,也可以用。你平时跟他聊天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带着他用。比如你问他:“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事吗?” 他可能东一句西一句地说。你就可以引导他:“听起来今天发生了三件事,对吗?第一是玩滑梯,第二是画画,第三是吃到了草莓蛋糕。你最喜欢哪一件?” 这样就在帮他梳理思路。慢慢地,他自己说话也会变得有条理。
还有一个方法是鼓励他描述细节。不要只问“好不好玩”,要问“怎么好玩法?” 比如他说:“今天公园很好玩。” 你可以追问:“公园里有什么呀?” “你玩了哪个项目?” “那个滑梯是什么颜色的?有多高?滑下去感觉怎么样?” 让他把一个模糊的“好玩”说成一个具体的故事。这样不仅锻炼了口才,还锻炼了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第三步,才是练习具体的“怎么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音、语调、眼神和动作。但这部分千万别搞得像上课一样,要在游戏里学。
关于音量。很多孩子说话声音小,跟蚊子叫一样。你越是冲他喊“大声点!”,他可能越紧张,声音越小。可以试试玩“传话”游戏。你站在房间一头,他站在另一头,你们互相给对方说一句“悄悄话”,必须让对方听清楚。距离可以由近到远。或者玩“指挥官”游戏,让他扮演指挥官,向你这个士兵发号施令,指令必须清晰响亮,不然士兵就“听不见”。
关于眼神。让孩子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对有些孩子来说很难。别强迫他。可以先从看你的眉心、鼻子开始,那里离眼睛很近,但压力小很多。或者玩“谁先眨眼”的游戏,两个人对视,看谁坚持得久。玩着玩着,他就习惯看你的眼睛了。
关于肢体语言。说话的时候带点手势,会让表达更生动。但是这个教不了,只能示范。你在家说话的时候,可以多用一些自然的动作。比如讲到一个大的东西,你就张开手比划一下。讲到一个开心的事,你就笑一笑。孩子是模仿的天才,他看多了,自己慢慢就会了。千万别让他背稿子一样,规定他讲到哪一句必须做什么动作,那样特别僵硬,一看就是假的。
第四步,创造练习的机会,而且是低压力的机会。正式的演讲比赛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压力太大了,容易产生反效果。生活里处处是舞台。
比如,家里每周开个“家庭新闻发布会”。每个家庭成员,包括孩子,都要分享一件这周遇到的有意思的事。时间不用长,三五分钟就行。大家都可以提问。这比让他站在亲戚面前背唐诗好多了。
出去吃饭,可以让他试试自己点餐。从跟服务员说“阿姨,我想要这个”开始。这不仅是说话,还是真实的社交。
让他当个小导游。去公园或者博物馆,回来后让他给没去的家人讲讲都看到了什么。他可以拿着照片讲,或者自己画个地图讲。他说的就是他亲眼看到的,有内容,有底气,就不会那么紧张。
最后,有几件事千万别做。
第一,别拿他和别的孩子比。“你看隔壁小明,在那么多人面前说话一点都不怕。” 这话一出口,基本就把孩子的自信心摧毁了。每个孩子节奏不一样,要跟自己比。
第二,别过度纠正。孩子说话的时候,有语法错误或者用词不当很正常。只要不影响理解,先让他把话说完。你等他说完了,再用正确的说法重复一遍他的意思就行了。比如他说:“我今天吃了三个苹果们。” 你可以说:“哦,你今天吃了三个苹果,真不错。” 他听多了,自然就改过来了。总打断他,他就不想说了。
第三,别给他贴标签。“我这孩子就是内向,不爱说话。” 你说多了,他自己都信了。他会觉得“反正我就是这样的人”,干脆就不努力了。
教孩子练口才,本质上不是教说话技巧,而是帮他建立自信,教他清晰地思考,并且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这件事没有捷径,就是用耐心和鼓励,在生活里一点一滴地陪他练习。只要方法对了,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