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亲爱的们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亲爱的们”,听起来简单,但背后其实挺有意思的。你可能在直播间听过,可能在网店客服那里见过,也可能在某些老师嘴里听到过。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现在这么流行?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

首先,拆开看。“亲爱的”这个词,你肯定不陌生。在过去,这词用得非常谨慎。它专门留给最亲密的人。比如,情侣之间,夫妻之间,或者父母对孩子。这是一种情感浓度很高的称呼,带着爱意和珍惜。你在大马路上基本听不到谁这么喊。要是有人在外面大声喊“亲爱的!”,周围的人都会看过去,觉得这俩人关系不一般。我记得我爸妈那辈人,他们之间一辈子可能都没说过这三个字。情感是内在的,他们不习惯这么直白地表达。

那“们”呢?这个字很简单,就是把单数变成复数。一个人,变成一群人。“老师”变成“老师们”,“同学”变成“同学们”。所以,“亲爱的们”字面意思就是“一群我所亲爱的人”。

问题来了。一个原本用于一对一私密关系的词,加上一个表示多数的“们”,就突然从卧室走到了广场,从情书里的称呼变成了公开演讲的开场白。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关键的转折点是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和电商的兴起。

我们先说第一大使用场景:网红、博主、主播。
你随便点开一个美妆博主的视频,或者一个游戏主播的直播间,十有八九开场就是:“哈喽,亲爱的们,欢迎来到我的频道!”他们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一种快速拉近距离的工具。你想想,一个博主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粉丝。这些粉丝他一个也不认识。他该怎么称呼大家?叫“各位观众”?太正式,像在看新闻联播。叫“各位网友”?太疏远,感觉就是萍水相逢。叫“粉丝们”?有点高高在上,把自己当明星了。

“亲爱的们”这个称呼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听起来很亲切,好像屏幕对面的那个人不是一个陌生人,而是你的朋友。他不是在对一群冰冷的ID说话,而是在对他的一群“亲爱的朋友们”分享心得。这种称呼能瞬间建立一种虚拟的亲密感。你作为观众,会下意识地感觉自己被接纳了,被看作是“自己人”。

这背后其实有一种心理学现象,叫做“准社会关系”(parasocial relationship)。简单说,就是观众对媒体人物(比如博主)产生的一种单向的、类似朋友的亲密感。观众觉得很了解这个博主,把他当朋友,但博主其实根本不认识你。而“亲爱的们”这个称呼,就是建立和维护这种关系的催化剂。它让这种单向的关注,感觉上更像是双向的友谊。这种感觉能增加粉丝的黏性,让他们更愿意观看、互动和消费。

我有个朋友是做美食探店视频的,他一开始也觉得用这个词有点肉麻。他习惯说“大家好”。后来他发现,他视频的评论区互动很少。有个同行就建议他,试着改一下称呼。他硬着头皮开始用“亲爱的们,今天我们去吃…”。他说,一开始自己都起鸡皮疙瘩,但过了几个月,他发现评论区真的变了。以前是“这家店看起来不错”,现在变成了“阿浩,下次去试试那家烤肉吧,我推荐!”你看,称呼从“大家”变成“亲爱的们”,观众对他的称呼也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给他提建议的朋友。

然后是第二大使用场景:电商客服和销售人员。
你逛淘宝的时候,点开客服聊天框,第一句话大概率是:“亲,您好!” 这个“亲”就是“亲爱的”的缩写。它已经成了电商客服的标配用语。为什么?

逻辑和博主类似,但目的更直接:为了成交。
商业交易本质上是冰冷的。你付钱,我发货。但加上一个“亲”,整个对话的氛围就变了。它把一个纯粹的买卖关系,包装成了一次朋友间的帮忙。“亲,这款衣服您穿肯定好看。” “亲爱的,这个码数是正码哦,您可以放心拍。” 这种语言会降低你的防备心。你感觉对方不是一个只想赚你钱的销售,而是一个在热情为你提供建议的朋友。

而“亲爱的们”通常用在群发消息或者维护客户群里。比如,一个店主在她的VIP客户微信群里说:“亲爱的们,我们这周上新了,大家快来看看!” 这比“各位顾客,本店已上新”要有效得多。前者让你感觉自己是被特别关照的VIP,是店主的朋友圈里的一员。后者则让你感觉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哪种更容易让你产生消费冲动?答案很明显。

但是,这种用法也有它的问题。当一个东西被用得太多,它就会失去原本的意义。现在很多人已经对电商的“亲”免疫了,甚至有点反感。因为它太工具化了。你知道对方叫你“亲”,不是因为真的觉得你亲,只是因为这是他的工作话术。这种商业化的亲密,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虚伪。我个人就有过这种体验,进一家服装店,店员上来就喊“亲爱的,看点什么?” 我心里会咯噔一下,感觉我们没那么熟,这种热情有点刻意,反而让我产生了距离感。

第三个场景,是一些需要建立温暖氛围的场合。
比如,瑜伽课老师可能会说:“好的,亲爱的们,我们现在进入最后的放松环节。” 心理成长小组的导师可能会说:“亲爱的们,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各自的感受。” 在这些场合,使用“亲爱的们”是为了营造一种安全、包容、温暖的集体氛围。它强调的是“我们是一个团体,我们在这里是平等的、彼此关心的”。这里的“亲爱的”就更接近它本来的含义,情感浓度更高,也更真诚一些。

所以,总结一下,“亲爱的们”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不再是那个专属于私密关系的词汇了。它的含义变得非常依赖于语境。

当一个你关注了很久的博主这么说时,它的意思是:“我珍视的粉丝社群成员们,感谢你们的陪伴。” 它带有一种身份认同感。
当一个淘宝客服这么说时,它的意思是:“尊贵的顾客,为了让您有更好的购物体验并最终下单,我将使用亲切的称呼。” 它是一种商业策略。
当一个瑜伽老师这么说时,它的意思是:“各位学员,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互相支持、温暖放松的环境。” 它是一种氛围营造工具。

这个词的流行,也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沟通方式的一个特点:公共和私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过去只在私人领域使用的亲密语言,现在被大量地应用到公共和商业领域。一方面,这让我们的沟通看起来更有人情味了。但另一方面,也让“亲密”这个概念本身变得廉价了。

说到底,语言是活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亲爱的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从一个简单的称呼,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符号。它背后有商业的逻辑,有社群的心理,也有人际关系在新时代下的重塑。下次你再听到这个词,可以想一想,说这句话的人,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亲爱的们是什么意思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