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孩子马虎的毛病怎么改

咱们先别给孩子贴“马虎”这个标签了。

一旦你觉得“我孩子就是个马虎的人”,这事儿就难办了。因为标签是个筐,什么问题都能往里装。算错题是马虎,忘带红领巾是马虎,读错题目也是马虎。最后,你和他都觉得这是个改不掉的性格问题,干脆放弃了。

但“马虎”不是性格,它是一堆具体行为的集合。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个集合拆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你得像个侦探,而不是法官。法官只管下判决书:“你,马虎!”侦探要找线索,查明真相。

第一步,就是观察和记录,把“马虎”具体化。

别再说“你这次考试又马虎了”,这太模糊。你要拿出卷子,和他一起分析。
“你看这道题,38看成了83,这是看错了。这道题,答案算对了,单位忘了写,这是漏掉了。还有这道,加法看成了减法,这是审题不仔细。”
你看,这么一说,“马虎”就变成了三个具体的问题:看错数字、遗漏步骤、审题不清。每一个问题,都有对应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用一句“下次仔细点”就打发了。这句话是全天下最没用的话,孩子听了无数遍,他要是知道怎么仔细,早就仔细了。

找到了具体问题,我们再往深挖一层,找到背后的原因。孩子为什么会犯这些错?原因五花八门,我见过的大概有这么几类。

第一类:知识点不熟练。
这是最常见的“伪马虎”。很多时候,孩子算错题,不是不小心,是他根本就没掌握。比如,两位数的乘法,他可能某个步骤的口诀还背不熟,做题时连蒙带猜,速度慢,精神一紧张,就出错了。你看着像马虎,其实是基础不牢。
怎么判断?很简单。让他把错题重新做一遍,如果他还是磕磕巴巴,或者用很长的时间才做对,那基本就是知识点的问题。
解决方法也直接:回炉。哪块知识忘了,就重新学哪块。别贪多,今天就把进位加法搞懂,明天再练退位减法。用小块时间,集中火力攻克一个点。准备一个错题本,不是抄题,而是让他写下“我当时为什么错”和“正确的思路是什么”。这比做十道新题都有用。

第二类:注意力资源不足。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个孩子如果要把大量精力花在“思考怎么写这个字”或者“回忆乘法口诀”上,那他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单位写了没”、“题目问的是什么”这些细节了。
这还是和基础有关。写字、计算这些基本功,必须练到成为肌肉记忆,不占用大脑思考空间。就像我们开车,熟练的老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聊天,因为换挡、打灯这些操作已经自动化了。但新手司机必须全神贯注,别人跟他说句话他都嫌烦。
所以,低年级的孩子,写字、计算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每天花15分钟,专心练练字,或者做几道口算题。目的不是为了超前学,而是为了把基础打磨得像本能一样。

第三类:缺乏好的学习习惯。
这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真马虎”。比如,做题不打草稿,所有计算都在脑子里完成,结果中间一步错了,全盘皆输。或者写完作业从来不检查,写完就万事大吉。还有审题的时候,眼睛一扫就过去了,没抓住关键词。
这些坏习惯,必须用好习惯去替换。这个过程不能靠吼,得靠具体的流程和工具。
给孩子建立一套“做题流程”:
1. 读题。不是默读,是用手指着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声。慢一点没关系,关键是把每个字都过一遍脑子。
2. 圈划。把题目里的关键词、数字、单位都圈出来。比如“谁比谁多”、“总共是多少”。
3. 列式。在草稿纸上清清楚楚地写下步骤,不要写得乱七八糟,自己都看不懂。
4. 检查。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怎么检查?不是让你从头到尾再算一遍,那样很容易按原来的错误思路又走一遍。我教你一个方法叫“反向检查法”。比如加法用减法验算,除法用乘法验算。或者只检查关键点:数字抄对了没?单位写了没?问题看清了没?

这套流程,刚开始孩子肯定不适应,会觉得烦。你要陪着他,像教练一样,一道题一道题地带着他走流程。坚持两三个星期,习惯慢慢就养成了。

第四类:视觉或感知能力的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有些孩子经常看错行、抄错数,不是态度问题,可能是他的视觉追踪能力或者空间感知能力比较弱。比如b和d分不清,6和9看混。
如果发现孩子大量出现这类问题,而且反复纠正效果不大,可以考虑带他做一些专业的测评。
平时在家里,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训练。比如“舒尔特方格”,就是在一张有25个格子的表里,把1到25的数字打乱,让他按顺序指出来,可以锻炼注意力和视觉搜索能力。或者玩一些找不同的游戏,都很有帮助。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家长的态度。
你一看到孩子犯错就火冒三丈,大喊“我讲了多少遍了你还错”,孩子只会越来越紧张。人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大脑会优先处理情绪,负责思考和记忆的部分就被抑制了,结果就是越骂越错,越错越骂,恶性循环。
所以,请务必冷静。把孩子的错题当成一个线索,一个帮你了解他学习状况的窗口,而不是批判他的证据。
把关注点从“结果”转移到“过程”上。
今天作业全对了,但写得乱七八t糟,过程一塌糊涂,这不值得表扬。
今天作业有三道错题,但是他每道题都认真打了草稿,还检查了一遍,这个过程就值得肯定。“虽然有错题,但我看到你今天用了检查的方法,这很棒,我们再看看错在哪里,下次就能更进一步了。”
这样的沟通方式,是让孩子知道,你在乎的是他有没有养成好习惯,而不是那一百分。分数是暂时的,好习惯是跟着他一辈子的。

改掉“马虎”的毛病,本质上是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培养好习惯的过程。这事儿急不来,它不像感冒吃药,三天就好。它更像健身,需要你陪着他,日复一日地练习。今天练练审题,明天练练检查,后天巩固一下计算。有耐心,有方法,你会发现,那个所谓的“马虎”标签,不知不觉就撕掉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孩子马虎的毛病怎么改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