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说结论:不是所有的胞内蛋白都需要内质网加工。其实,大部分在细胞质里干活的蛋白质,跟内-质网压根就没什么关系。
细胞里的蛋白质合成,可以粗略地分成两个“生产线”:一条是“本地生产线”,另一条是“出口加工生产线”。
“本地生产线”:在细胞质里自由生产
你可以把细胞质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车间,里面漂浮着很多叫做“游离核糖体”的机器。这些机器就是蛋白质的生产者。它们会根据基因的指令(也就是信使RNA),把氨基酸一个个组装成蛋白质。
这条生产线上造出来的蛋白质,基本上都是“本地员工”,也就是它们的工作地点就在细胞质里。比如,维持细胞骨架的蛋白质、催化各种代谢反应的酶,还有负责在细胞核里工作的蛋白质等等。这些蛋白质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完毕后,就直接被释放到细胞质里,然后去到它们各自的岗位上开始工作。它们不需要经过内质网的“深加工”。
举个例子,线粒体和叶绿体虽然有自己的DNA和核糖体,但它们自身能合成的蛋白质数量有限,大部分蛋白质还是需要从细胞质里“进口”的。这些蛋白质就是在细胞质的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然后通过特定的转运机制进入线粒体或叶绿体。这个过程同样绕开了内质网。
所以,对于那些最终目的地是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或过氧化物酶体的胞内蛋白来说,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是独立于内质网的。
“出口加工生产线”:必须经过内质网的“流水线作业”
另一条生产线就复杂一些,它和内质网紧密相关。内质网是细胞里一个由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 其中一种内质网因为表面附着了很多核糖体,看起来很粗糙,所以被称为粗面内质网。 这些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就是“出口加工生产线”的起点。
这条生产线主要负责三类蛋白质的生产:
- 分泌蛋白:这些蛋白质最终要被“出口”到细胞外面去发挥作用。比如,我们胰腺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消化酶,还有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都属于这一类。
- 膜蛋白:这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结构的“砖瓦”。
- 特定细胞器内的蛋白质:比如溶酶体里的各种水解酶,它们的工作环境需要和细胞质严格隔离开。
这些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很特别。它们的合成也是从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开始的。但是,在这条蛋白质链的开头,有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叫做“信号肽”,就像一个快递单上的地址。
细胞质里有一个叫做“信号识别颗粒”(SRP)的“快递员”,它会识别并抓住这个信号肽。 抓住之后,它会暂停蛋白质的合成,然后把整个核糖体-信使RNA-新生肽链的复合体,像一个包裹一样,精准地带到内质网的膜上。
内质网膜上有一个“接收站”,叫做SRP受体。当“快递员”带着“包裹”到达后,就会和这个接收站对接。对接成功后,新生肽链就会通过内质网膜上的一个特殊通道(转位因子)进入到内质网的腔内。 之后,蛋白质的合成继续进行,新合成的肽链一边延长,一边不断地被送进内质网腔。
内质网里的“深加工”
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之后,并不算完工,还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和修饰。这就像一个产品在流水线上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一样。
- 折叠与组装:蛋白质是一条长长的氨基酸链,它必须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才能正常工作。在内质网腔里,有很多“分子伴侣”蛋白,它们会帮助新生的肽链正确折叠。 如果蛋白质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也需要在这里完成组装。
- 化学修饰:内质网还会对蛋白质进行各种化学修饰,最常见的就是糖基化,也就是给蛋白质装上糖链。 几乎所有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都会被糖基化。 此外,还会进行二硫键的形成等修饰,这些修饰对于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 质量监控:内质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质量控制。它会检查蛋白质是否正确折叠和组装。那些没有正确折叠的残次品会被识别出来,然后被运出内质网,最终被降解掉,防止这些有问题的蛋白质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经过内质网这一系列加工、修饰和质检合格的蛋白质,会通过运输囊泡被送到下一个站点——高尔基体,在那里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最后才被运送到它们最终的目的地,比如细胞膜、溶酶体,或者被分泌到细胞外。
总结一下,细胞内的蛋白质根据它们最终的工作地点,选择了不同的生产路径。那些在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地方工作的“本地员工”,由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不需要经过内质网。而那些需要分泌到细胞外、嵌入到膜上,或者在特定细胞器里工作的蛋白质,则必须通过内质网这条“出口加工生产线”,进行合成、折叠、修饰和质量控制。所以,胞内蛋白需不需要内质网加工,关键看它要去哪儿。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