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打太极拳不是为了看起来好看,更不是为了表演给谁看。它是让你跟自己身体对话的一个过程。四十二式太极拳,是竞赛套路,融合了杨、陈、吴、孙几个流派的精华。 听起来复杂,但拆开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就没那么玄乎。这套拳练的是连贯,是圆活,更是内外合一。别急着求快,一个动作没吃透,下一个就是空中楼阁。

第一段:从静到动,建立根基 (第1式 – 第10式)

1. 起势

这是所有变化的开始。两脚并步站好,身体中正,什么都别想,就感受自己站在这里。 然后,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慢慢向前平举,到和肩膀一样高的时候,手心向下。接着,两腿弯曲下蹲,两手也跟着往下按,按到肚子前面。整个过程要慢,去感觉空气的阻力。呼吸要自然,手臂抬起来的时候吸气,下按的时候呼气。 很多人在这里的毛病是,膝盖弯得太多,超过了脚尖,这样很伤膝盖。 你要感觉是胯往下坐,像坐在一张高凳子上。

2. 右揽雀尾

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收回。同时,两手在胸前像抱一个球。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然后,左脚上一步,身体跟着向左转,弓步推出去,这个动作叫“掤”。接着,重心后移,身体再转回来,两手跟着身体走,往下捋。再向前,手心相对,像把人往前挤。最后,重心再次后移,两手分开,右手向下按。 这一连串动作叫“掤、捋、挤、按”,是太极拳的核心。关键在腰,不是用胳膊使劲。腰一转,力道就从脚底传到手上。

3. 左单鞭

接上一个动作,身体重心继续后坐,然后向左转体。右手变勾手,左手从胸前穿出,向左前方推出。最终形成一个左弓步,左手在前,右手勾手在后。单鞭这个动作,容易犯的错是耸肩。 一旦紧张,肩膀就端起来了。练习时要时刻提醒自己“沉肩垂肘”,感觉两个肩膀是挂在身上的,而不是耸着。

4. 提手

重心后移,右脚跟进半步,脚尖点地,变成虚步。同时,左手收回,右手从勾手变掌,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内。这个动作很简单,但也是一个过渡,练习的是身体重心的转换。

5. 白鹤亮翅

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跟步。同时,两手做一个向上向外分开的动作,右手举到头右侧,手心向内,左手按到左胯旁。 眼睛看着前方。这个动作舒展大方,练习的是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要点是立身中正,别前俯后仰。

6. 搂膝拗步

这是太极拳里重复很多的动作。左手向下搂过膝盖,右手同时从耳边向前推出。身体跟着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形成弓步。这个动作要求手脚协调,是典型的“上下相随”。很多人做这个动作时,手脚是脱节的,要么手快了,要么脚快了。练习的时候,可以放慢一百倍,去找到手脚同步的感觉。

7. 撇身捶

重心后移,身体向右转。右手握拳,左手护在右臂内侧。然后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身体跟着转,右手拳向前撇出。这个动作带有一点发力的意思,但记住,力是从腰胯发出的,不是胳膊。

8. 捋挤势

这个和揽雀尾里的捋挤有点像,但是是连续的。先是向后捋,然后向前挤。关键还是腰带动四肢。 捋的时候吸气,身体像弹簧一样收缩;挤的时候呼气,身体像弹簧一样放开。

9. 进步搬拦捶

这个动作名字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三步:搬、拦、捶。重心后移,右手划一个弧线,这是“搬”。然后左脚上步,左手格挡,这是“拦”。最后,右拳从腰间打出,落在左手心上,这是“捶”。每一步都要清清楚楚,不能含糊。

10. 如封似闭

这是第一段的结束动作。意思是好像把门关上,又好像没关上。右拳变掌,两手向前推按,然后重心后移,两手收回到胸前,再向下按。 这是一个劲力的转换,从向前推,变成向回收。呼吸配合上,推的时候呼气,收的时候吸气。

第二段:转换与连接 (第11式 – 第18式)

11. 开合手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动作。两手在胸前交叉,然后向两侧打开,再合拢。打开时吸气,合拢时呼气。这个动作能帮你调整呼吸和节奏,为下一段做好准备。

12. 右单鞭

和前面的左单鞭方向相反。身体向右转,左手变勾手,右手推出。 练习时注意左右的对称性。

13. 肘底捶

重心后移,左脚上步。右手收回,握拳放在左肘下方,左手立掌在胸前。这是一个防守反击的动作,要点是沉肩坠肘,两臂形成一个稳固的结构。

14. 转身推掌

这个动作也叫“倒撵猴”,是连续的退步推掌。一边后退,一边转身推掌。关键在于退步时要稳定,不能慌乱。很多人一后退,重心就没了。练习时,可以先把步法走稳,再配合上肢动作。

15. 玉女穿梭

这是一个四角穿梭的动作,分别向左右斜前方上步推掌。动作幅度大,要求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做这个动作时,要以腰为轴,带动身体转动,眼神要跟着推手的方向。

16. 左右蹬脚

这是对平衡能力的考验。先是右蹬脚,身体独立站稳,右脚慢慢向前蹬出。然后收回,再换左蹬脚。蹬脚时,支撑腿要微屈,不能站得笔直,否则容易晃。 蹬出去的脚,力点在脚跟。

17. 掩手肱捶

一个带有明显发力动作的招式。弓步,身体下沉,右拳向前打出。这个动作的力,是从后脚蹬地,通过腰胯传递,最后到达拳头。不是抡胳膊。

18. 野马分鬃

和搂膝拗步一样,这也是一个重复出现的基本动作。左右开弓,两臂像野马的鬃毛一样向两侧分开。步法是弓步,身体要保持中正。

第三段与第四段:复杂组合与收尾

后面的动作,比如“云手”、“金鸡独立”、“转身摆莲”等,是在前面动作基础上进行的更复杂组合。 “云手”练习的是腰的水平转动和两手的协调配合。“金鸡独立”和“蹬脚”一样,考验平衡。 “转身摆莲”则是在转身中用脚面拍击手掌,难度更高。

练习到这个阶段,单个动作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连贯”。从一个动作到下一个动作的过渡,不能停顿,不能断劲。这就像写毛笔字,一气呵成。这需要反复练习,直到身体形成记忆。

最后以“十字手”和“收势”结束。 两手在胸前交叉,然后慢慢分开,自然垂于身体两侧。身体站直,呼吸放缓,回到最初的预备姿势。这是一个让身体和心都静下来的过程。

打完一套拳,应该是微微出汗,但是气不喘,脸不红。 如果打完觉得特别累,甚至上气不接下气,那肯定是哪里做错了。要么是憋气了,要么是用蛮力了。太极拳练的是“气”,是“意”,而不是笨力气。

记住,学习太极拳没有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分解动作,一个一个地练,一个一个地抠。今天把“起势”练好,明天就练“揽雀尾”。不用贪多,把每一个动作的要领都融入身体,慢慢地,你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