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晚睡前故事

成年人,特别是那些白天用脑过度的人,晚上想直接关机睡觉,其实挺难的。脑子里总有辆卡车在跑,装着白天没干完的活,还有乱七八糟的焦虑。很多人睡不着,不是身体不累,是脑子太兴奋。 而且,睡前玩手机是个恶性循环。屏幕蓝光会干扰调节睡眠的褪黑素分泌,让你更难入睡。 就算睡着了,快速眼动睡眠(就是做梦的阶段)也会缩短,结果就是早上起来感觉没睡醒。

这时候,可以试试睡前故事。这听起来有点像小孩子做的事,但对大人同样管用。 它就像一个开关,帮你从白天的“战斗模式”切换到晚上的“休眠模式”。道理很简单,听一个平缓的故事能让你从自己的烦恼里暂时跳出来。 你不用再琢磨工作邮件该怎么回,也不用再担心明天开会要说什么。你的注意力被故事带着走,大脑就没空去焦虑了。

有研究专门对比过,睡前看纸质书的人比看平板电脑的人入睡更快。 另一项英国的研究也发现,睡前读半小时书,能显著降低压力水平。 压力是造成失眠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这事儿是说得通的。 当你沉浸在一个故事里,心率会放缓,肌肉紧张也能得到缓解,身体自然就准备好睡觉了。

把睡前故事变成一个固定的习惯,效果会更好。 每天晚上都这么做,等于给你的身体一个明确的信号:嘿,该睡觉了。 时间长了,身体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到这个环节就自动开始放松。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放下电子设备。说真的,睡前一小时最好别碰手机、平板或者电脑。屏幕发出的蓝光会让你更清醒。 如果实在想看点什么,选纸质书。 波士顿布里格姆妇科医院的研究就证实了这一点,看纸质书的人入睡速度更快。

第二步,创造一个适合睡觉的环境。把房间弄得暗一点、凉快一点、安静一点。 如果光线太亮,会影响睡眠。 可以用遮光窗帘,或者戴个眼罩。床头灯最好用暖白色的光源,太亮的光会抑制睡意。 还有,床就是用来睡觉的,别在床上办公或者干别的。 这样能让你的大脑把床和睡觉这两件事牢牢地绑在一起。

第三步,选对故事。这不是让你去看烧脑的悬疑小说或者专业课本。日本睡眠健康专家山本智子就说,那些让你情绪激动或者需要费脑子思考的书,会刺激你的交感神经,让你更兴奋,反而睡不着。 理想的选择是那些情节平淡、语言优美的散文、诗集,或者讲一些关于大自然、小动物的轻松故事。 重点是“不费力”,让你的大脑能跟着故事走,但又不需要主动去分析和思考。市面上也有专门为成年人写的睡前故事集,故事通常很短,结局温暖,没什么复杂的冲突。

听有声书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你可以闭上眼睛,让一个温柔的声音给你讲故事。这能让你彻底放松下来,把注意力从自己的思绪里完全抽离。很多播客应用里都有专门的“睡眠故事”频道,讲故事的人声音都经过挑选,语速平缓,能引导你慢慢进入睡眠状态。

第四步,固定时间和时长。不用太长,15到30分钟就够了。 可以是读一两个短篇,或者是一个长篇里的一两个章节。 关键是每天都在差不多同样的时间进行。 比如,设定好晚上10点半是读书时间,11点准时睡觉。规律作息能帮助调节你的生物钟。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有一段时间我压力很大,晚上总是失眠。后来我就开始在睡前听一个叫《Nothing Much Happens》的播客,专门讲一些平淡无奇的生活小事,比如在花园里喝茶,或者在旧书店里闲逛。主播的声音很柔和,故事没有任何戏剧性,但细节描述得很好。我发现听着听着,脑子里的各种念头就慢慢消失了,注意力完全被那些温暖的场景吸引。通常一个故事没听完,我就睡着了。这个习惯帮我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时间。

总的来说,睡前故事对成年人来说,不是什么幼稚的行为,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放松技巧。它能帮你切断白天的焦虑,让大脑平静下来,为身体创造一个更容易入睡的条件。如果你也经常被失眠困扰,不妨试试这个古老又简单的方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晚睡前故事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