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022考研近代史纲要背诵: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咱们聊聊新中国发展这两个历史时期,这可是考研近代史纲要里头绕不开的坎儿,也是理解咱们国家走到今天这模样的关键。好多人吧,一提这事儿,就容易简单化,要么觉得前面一无是处,要么觉得后面是凭空变出来的。啧,这看问题就片面了不是?

这两个时期,指的就是改革开放前(大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这两个阶段。你看,时间上是连着的,但历史的面貌、发展的重心、面临的任务,那可真是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先说改革开放前那段儿。那会儿,新中国刚成立,真是一穷二白,烂摊子一个。你想想看,打了几十年的仗,国家穷得叮当响,工业几乎为零,老百姓肚子都填不饱。那一代人的任务是什么?是站起来!是奠基!所以,那段时间的核心,就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咱们得承认,那段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政治上,我们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全新的国家政权,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儿!经济上,我们勒紧裤腰带,集中力量办大事,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你想想,“两弹一星”不就是那个年代搞出来的?那可是咱们挺直腰杆子的东西!没有这些,后面哪来的底气?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人口素质大大提高。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基础啊。

但是,咱也不能回避问题。那段时期,咱们在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经验不足,也走了不少弯路。比如“大跃进”的头脑发热,高指标、瞎指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经济的严重困难。再比如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那更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些曲折和失误,代价是沉重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不能因为后来的辉煌就忘记那时的痛。这段历史,是激情燃烧的,也是艰辛探索的,更是充满波折的。

然后,时间来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那绝对是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为啥?因为它标志着咱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这一下子,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幕就拉开了。这个时期的主题,变成了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让国家富起来,让人民生活好起来。方向变了,思路活了,整个国家都动起来了!

你看这四十多年,变化有多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伯伯终于能吃饱饭了;兴办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引进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活力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全球化进程……这一系列的操作,让中国经济坐上了火箭,综合国力蹭蹭往上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缺衣少食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变化,翻天覆地都不足以形容。我们现在享受的很多便利,能有底气在国际上说话,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这个新时期的正确决策和不懈奋斗。当然,这个时期也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环境问题、腐败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快速发展中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

好了,说了两个时期各自的特点,关键来了: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割裂关系,更不是相互否定的关系。那种认为改革开放就是对之前全盘否定的看法,或者认为前一个时期一无是处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不符合历史事实。同样,认为前一个时期啥都好,改革开放“走偏了”的看法,也是不对的。

它们之间,首先是一脉相承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为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你想啊,没有前一个时期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国家的基本统一和政治稳定,没有初步建立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没有千千万万受过教育的劳动者,改革开放能那么顺利地搞起来吗?不可能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那个“站起来”的阶段,哪有后面“富起来”的可能?这就是奠基性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其次,它们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原有体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它不是推倒重来,而是革故鼎新,是对前一时期探索成果的坚持、完善和发展。比如,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些都是从第一个时期继承下来的根本政治原则。但是,在具体怎么搞经济建设,怎么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怎么对外开放等方面,我们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这就是与时俱进嘛!

再者,后一个时期对前一个时期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正是因为吸取了“大跃进”和“文革”那样的惨痛教训,我们才更加坚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才更加注重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可以说,没有对过去失误的反思,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这种反思,本身就是对前一时期历史的一种辩证继承

所以你看,这两个历史时期,各有侧重,各有探索,各有成就,也各有挑战。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构成了新中国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完整历史进程。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才能明白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非要打个比方,可能不太恰当,但就像盖房子。前一个时期,是打地基、立柱子、盖屋顶,把房子的基本框架搭起来了,虽然过程中可能图纸改过几次,有些地方甚至返工了,但主体结构立住了。后一个时期,是精装修、通水电、搞绿化,让房子变得更舒适、更现代、功能更齐全,住起来更舒坦。你说这两个阶段能割裂开吗?没有地基框架,装修给谁看?光有框架,不装修不完善,那也不是个好住处。

所以啊,看待这两个历史时期,得有历史的眼光,得有辩证的思维。不能用后一个时期否定前一个时期,也不能用前一个时期否定后一个时期。它们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各自的历史性贡献。理解透了这层关系,近代史纲要这块儿的逻辑才算真的捋顺了。这不光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咱们能更清醒、更自信地走向未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2022考研近代史纲要背诵: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