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考口腔执业医师,就是玩命刷题。买几套题库,从头刷到尾,刷个几遍,感觉心里就有底了。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如果只是机械地刷题,而不懂方法,效果可能还不如你踏踏实实看半本书。题库是工具,不是圣经。关键看你怎么用它。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一件事:题库的作用是什么?它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帮你检验学习成果,找出知识漏洞。第二,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方式和思维逻辑。它不是让你用来学习新知识的。拿着一本题库从零开始学,就像没学过开车就直接上路,肯定会撞得头破血流。正确的顺序永远是:先通过教材和课程,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然后再用题库来练习和巩固。
那市面上这么多题库,怎么选?
第一选择,永远是历年真题。这是最接近真实考试的东西,没有之一。出题老师的风格、考点的分布频率、选项设置的陷阱,这些都能在真题里找到最直接的体现。有些商业题库为了凑数量,会出一些偏题、怪题,或者早就过时的考点,你花时间在上面,就是浪费生命。比如,十年前的粘接剂考点和现在能一样吗?材料都更新换代好几轮了。做真题,能让你把精力集中在真正会考的东西上。
第二,如果要选商业题库,重点看“解析”。一个好的题库,解析比题目本身更重要。只告诉你这道题选A,那是毫无意义的。好的解析会告诉你,为什么选A,A这个知识点在教材的哪一页,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告诉你,为什么B、C、D是错的,这几个错误选项分别对应的是哪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这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通过一道题,你能复习和辨析四五个知识点,这效率就高了。如果一个题库的解析只是简单复制粘贴教材原文,那也要小心,说明编者根本没用心。
第三,注意题库的时效性。口腔医学发展很快,每年都有新的指南和技术出来。一个好的题-库应该会定期更新。你拿着一套五年前的题库去准备今天的考试,有些答案可能本身就是错的。
选好了题库,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到底该怎么用?
我当年备考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一开始也是埋头傻做,一天做几百道,做完对个答案,看着正确率从60%慢慢涨到75%,感觉很爽。但一到模拟考,分数还是那样,碰到稍微变个形的题目就又不会了。后来我才明白,刷题的核心根本不是“刷”这个动作,而是“刷完之后”的思考和整理。
这里有一个你可以直接拿去用的方法,我叫它“测试-复盘-回归”三步法。
第一步:测试。
找一个你刚复习完的章节,比如牙体牙髓病学。然后从题库里找出对应章节的50道题,规定自己在40分钟内做完。为什么要规定时间?因为真实考试有时间压力,平时练习就要养成习惯。在这个阶段,你就当自己是在考试,把手机关掉,别去翻书,凭真实水平去做。
第二-步:复盘。
这是最最关键的一步,花的时间要远比做题的时间多。做完50道题可能用了40分钟,但复盘这50道题,你至少要花一个半小时。
怎么复盘?不是只看错题。你要把这50道题,每一道都过一遍。
对于做错的题:首先问自己,为什么错?是知识点没记住?是概念理解错了?还是题目里的陷阱没看出来?然后,把这道题对应的知识点,在书上找到,重新看一遍。不是看一眼就过,是要把它看懂、看透。最后,准备一个错题本(电子版或纸质版都行),把这道题记录下来。记录的不是题目和答案,而是你做错的原因,以及正确的知识点是什么。比如,“我把可复性牙髓炎和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温度测试反应搞混了。正确的应该是:冷测一过性敏感是可复性,持续性疼痛或激发痛是不可复性。”这样记录,印象才深刻。
对于做对的题:也要再看一遍。特别是那些你蒙对的、或者做的时候有点犹豫的题。问自己,我当时选这个答案的逻辑是什么?这个逻辑真的站得住脚吗?其他几个选项为什么是错的?我能明确说出它们错在哪里吗?如果你能把每个错误选项的错误原因都讲清楚,那说明这个知识点你才算真正掌握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凭着一点模糊的印象选对了答案,知识体系并不牢固,下次换个问法,照样会错。
第三步:回归。
复盘完所有题目,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你可能发现自己对某种根管消毒药物的成分总是记不住,或者对某个分类标准理解有偏差。这时候,就要“回归”到教材上。把这些通过做题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在教材上重新标记出来,进行强化学习。
这个“测试-复盘-回归”的循环,才是使用题库的正确姿势。它强迫你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思考和分析”。这样做一遍,比你傻傻地把同一套题刷五遍效果还好。
还有几个常见的坑,一定要避开。
第一个坑:背题。
千万不要试图去背题。执医考试的题库非常大,每年都会有新题,而且老题也经常会改头换面。你背下“A疾病的典型特征是B”,考试的时候他可能问你“具有B特征的是什么病?”。你背的是答案,而考试考的是你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理解了,题目怎么变你都会。没理解,换个说法你就懵了。
第二个坑:用刷题量来麻痹自己。
“我今天刷了500道题”,听起来很努力,但这可能是一种虚假的安慰。如果你做完不对答案,或者对了答案不复盘,那你这500道题基本等于白做。学习的质量永远比数量重要。与其花三个小时刷500道题,不如花三个小时,用“三步法”彻底搞懂50道题。
第三个坑:只做题,不看书。
到了复习后期,很多人会觉得看书太慢,不如做题来得快。于是就彻底丢掉教材,一天到晚都在刷题。这是本末倒置。书是知识的根基,题库只是工具。当你觉得做题遇到瓶颈,正确率上不去的时候,往往不是你题做得不够多,而是你的知识体系有漏洞。这时候,你应该停下来,回到书本,把相关的章节重新梳理一遍,你会发现很多之前忽略的细节。
总而言之,题库是个好东西,但它不能代替你思考。不要把它当成一个“答案生成器”,而要把它当成一个“问题发现器”。用它来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回到书本上去解决问题。这样,你做的每一道题,才算真正发挥了它的价值。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