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关于中秋思念已故父亲的诗句

又到中秋了。朋友圈里全是月饼、家宴和圆圆的月亮。这本是个讲“团圆”的节日,但对有些人来说,这个节过得挺拧巴。特别是家里少了一个人的时候,比如,父亲不在了。

“团圆”这两个字,在那个位置空出来之后,就变得特别刺眼。别人家的热闹,反而会衬得自己心里的那个洞更大。这种时候,想找点什么话来说,又觉得说什么都矫情。翻来覆去,最后发现,古人早就把这种感觉写透了。他们用的词,比我们现在苍白的“我想你”要重得多,也准得多。

聊这个话题,绕不开苏东坡。他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从小就会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被用得太多,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它背后的那种巨大的无奈和自我安慰。

苏东坡写这首词的时候,是中秋夜,喝多了,特别想他弟弟苏辙。他不是在思念一个已经离世的人,但他把那种思念的极限状态写出来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就是一篇说给自己的开导文。他告诉自己,分离是常态,圆满才是意外,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光你一个人倒霉。这是一种很高级的现实主义。他不骗你“一切都会好起来”,他只是说“这事儿就这么回事,接受吧”。

对于思念已故父亲的人来说,这句话的镇痛效果特别好。因为它承认了痛苦的合理性。你不用逼自己开心起来,不用在全家团聚的时候强颜欢笑。你可以坦然地承认,我的世界里就是有块缺口,就像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不丢人,这是规律。

然后才是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没法再对着父亲许愿“人长久”了,但我们可以看“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就是月亮。这句话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虽然阴阳两隔,但我们头顶上是同一个月亮。他走之前看过无数次的月亮,我现在也在看。月亮就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它见过他也见过我,我们通过它,好像建立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联系。这是一种想象,但这种想象有力量。它让你觉得,你不是完全孤立的。

但是,如果说《水调歌头》是一种带着理性的、克制的思念,那苏东坡的另一首词,就是把思念的伤口直接撕开给你看。那就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词是写给他去世十年的妻子的,不是写给父亲,也不是在中秋节。但它写“思念亡者”这件事,写到了极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十年,生和死,把两个人隔在两个完全无法沟通的世界里。这十年,我努力不去想,但怎么可能忘掉。这开头十个字,没有任何修饰,就是把事实砸在你脸上。我爸走后头几年,我经常有这种感觉。日子照样过,工作、吃饭、睡觉,好像都正常了。但冷不丁在某个瞬间,比如看到一个和他身形相似的背影,或者吃到一道他以前爱吃的菜,那种记忆和思念就猛地冲上来,完全不讲道理。这就是“不思量,自难忘”。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梦里,你突然就回去了。他还在,就在那个熟悉的地方,做着熟悉的事。你想跟他说话,但什么都说不出来,就是哭。这种梦,经历过的人都懂。醒来之后,枕头是湿的,心里是空的,那种失落感比没做梦的时候还要强烈好几倍。苏东坡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没写梦里说了什么感天动地的话,他写的是“相顾无言”。因为真正的思念深到一定程度,是说不出话的。所有的情绪,都在眼泪里。

中秋夜,一家人热热闹闹,你可能脑子里就突然闪回了这样的“梦境”或者回忆。那一瞬间,周围的喧嚣都跟你没关系了。你和你的思念,被单独隔绝在一个空间里。这就是这首词的杀伤力。它不安慰你,它只是精准地描述你的痛。有时候,被理解,比被安慰更重要。

除了苏东坡,还有一句更直白的诗,来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简单到像大白话,但就是因为简单,所以穿透力极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七个字,几乎成了所有在节日里感到孤独和思念的人的嘴替。

它点明了一个事实:节日,并不会冲淡思念,反而会加倍它。为什么?因为节日的核心是“对比”。别人家都在团圆,你家不团圆,这种对比会把你的失落感放大。别人的笑声有多大,你心里的空洞就有多深。这句话就是在告诉你,你现在感觉特别难受,是正常的。不是你太脆弱,而是节日本身就是一个情绪放大器。

当中秋的月光照下来,你想起父亲的时候,心里念叨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像是给自己这种复杂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一个定义。它帮你确认了你的感受,让你知道,哦,原来我这样是正常的,古往今来,大家都是这样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这种时候去读这些诗句?

不是为了掉书袋,也不是为了显得自己有文化。而是为了“共情”和“寄托”。

当你觉得自己的悲伤无法言说时,这些诗句给了你现成的语言。它帮你把一团乱麻的情绪,梳理成清晰的文字。你说不出口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苏东坡替你说了。你感受到的那种“佳节更难过”的心情,王维替你总结了。你看,一千年前的人,也和你有一样的痛苦。你的孤独,并不是宇宙独一份。光是明白这一点,心里就会好受一点。

而且,这些诗句提供了一种仪式感。中秋夜,你可能不方便在家人面前表现出过多的悲伤,怕影响气氛。那你可以自己倒杯酒,或者泡杯茶,对着月亮,在心里默念几句诗。这就像一个秘密的悼念仪式。你把对父亲的思念,寄托在这几句流传了千年的文字里。它很安静,很私人,但很有力量。

如果你觉得念古诗有点别扭,也没关系。核心是找到一个寄托。你可以打开手机备忘录,写几句想对他说的话。或者就只是看着月亮,安安静静地待一会儿,在心里跟他说说话。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这份思念找到了一个安放的地方。

说到底,中秋的月亮,对失去亲人的人来说,意义很复杂。它既是团圆的象征,又是“阴晴圆缺”的提醒。它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欢声笑语,也照亮过无数人沉默的眼泪。

所以,如果你在这个中秋夜,因为思念父亲而感到难过,别自责。去找一首能代表你心情的诗,或者用你自己的方式,和他说说话。让月光和这些文字,陪你度过这个思念被放大的夜晚。这不代表软弱,这只是意味着,你很爱他。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关于中秋思念已故父亲的诗句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