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尤其是我爸妈那辈,都觉得师范大学毕业,学校就该发个教师资格证。这个想法,搁在十几二十年前,没错。但现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说白了,现在绝大部分师范生毕业,手里拿到的只有毕业证和学位证。教师资格证,得自己去考。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以前为什么师范毕业就给证?因为那时候国家缺老师,尤其是中小学老师。为了鼓励优秀的人才去当老师,就给了政策倾斜。读师范,不仅学费有优惠,毕业还能直接拿到教师资格证,等于端上了“铁饭碗”。那时候的师范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定向培养,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全都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所以,毕业时学校给你做个鉴定,教育局盖个章,证就到手了。我有个长辈就是这么过来的,他说他们那时候,压根就没“考”教师资格证这个概念。
但是,时代变了。
大概从2015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推行了教师资格考试改革。核心就一件事:取消了师范生毕业直接认定的老路子,不管你是不是师范生,想当老师,都得参加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
为什么要改?原因挺简单的。
第一,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以前学校自己认定,标准有高有低,不太统一。现在全国一张卷,一把尺子量到底,能确保所有拿到证的人,都达到了一个最基本的门槛。这就像高考,不管你在哪个省,都得过线才能上大学。
第二,为了公平。以前只有师范生能轻松拿到证,很多非师范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想当老师就很难。比如一个学物理的,专业知识很扎实,也热爱教育,但因为不是师范出身,进门就比别人难。改革后,大门敞开了。不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只要你符合条件,有能力通过考试,你就能拿证,就能去当老师。这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多元化是件好事。
所以,现在的师蒙生,想拿教师资格证,具体要走一个什么样的流程?我给你捋一捋,基本就这么几步,一步都不能少。
第一步:考普通话等级证书。
这是前置条件。没有这个证,你连报名考试的资格都没有。通常来说,考语文老师要求高一点,得是二级甲等。其他科目的老师,二级乙等就行了。这个考试不难,就是多练。大部分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学校都会组织统一考试,这算是师范生的一个小便利。
第二步:参加全国统一笔试。
这才是硬仗。教师资格证的笔试,根据你申请的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科目,考的内容不一样。
如果你考小学的,要考两门:《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如果你考中学的,要考三门:《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综合素质》考的是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这些。说白了,就是看你这个人三观正不正,有没有当老师的基本素养。
《教育知识与能力》或者《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的就是教育学、心理学的东西。比如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各种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技巧等等。这部分内容,师范生在学校里都学过,算是专业对口,复习起来会比非师范生有优势。
最关键的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比如你想当高中物理老师,这门就考你物理专业知识和怎么教物理。这门考试难度不小,不仅要你懂知识,还要你懂怎么把知识讲给学生听。
笔试一年有两次机会,上下半年各一次。所有科目都考过了,才能进入下一步。注意,笔试成绩有效期是两年。你必须在两年内通过面试,不然过期的科目就得重考。
第三步:参加面试。
笔试是纸上谈兵,面试就是真枪实弹了。面试主要分三个环节:结构化问答、试讲和答辩。
结构化问答:考官会问你一些教育情境下的问题。比如,“你班里有个学生上课总爱接话,你怎么办?”或者“如果有家长质疑你的教学方法,你怎么沟通?”这类问题,考验的是你的应变能力和教育智慧。
试讲:这是面试的重头戏。现场抽个题目,给你20分钟左右的备课时间,然后上台讲10分钟的课。台下坐着的就是你的考官。他们会看你的教态、语言表达、板书设计,以及你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你能不能把一个知识点讲清楚、讲生动,全看这10分钟。
答辩:试讲结束后,考官会针对你刚才的试讲内容提几个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把这个知识点作为本课的重点?”或者“你刚才设计的那个互动环节,是出于什么考虑?”主要是考察你对自己教学设计的理解和反思。
面试的通过率比笔试要低一些,因为它更主观,也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实际教学潜力。
第四步:申请认定。
笔试、面试都通过了,恭喜你,你已经拿到了“考试合格证明”。但这还不是教师资格证。你得拿着这个证明,再加上你的毕业证、普通话证、体检报告等一堆材料,去你户籍所在地或者人事关系所在地的教育局申请“认定”。教育局审核通过后,才会正式给你发一本红色的教师资格证书。
到这里,整个流程才算走完。你看,是不是比以前复杂多了?
当然,你可能会问,那现在读师范专业,是不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了?
也不是。
最近几年,国家又出了一个新政策,叫“师范生免试认定改革”。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部分教育教学能力强、培养质量高的师范院校,可以参加这个改革试点。如果你就在这些学校的师范专业里读书,并且在校期间表现优秀,修完了规定的教育教学课程,通过了学校自己组织的考核,那么你毕业时,就可以不用参加全国统考,直接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证。
但是,这里有几个关键点你得听清楚:
- 不是所有师范院校都有这个资格。只有通过了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学校和专业,才能搞这个免试认定。说白了,就是国家认可的“王牌”师范专业。
- 不是这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免试。你得在学校里成绩好,各方面表现都得达标。学校会有一个严格的考核过程,包括你的课程成绩、教学实习表现、毕业设计等等,这个考核过程本身就不轻松。
- 这叫“免试”,不叫“免证”。你只是免去了参加全国统考的笔试和面试环节,但最后申请认定的步骤,比如提交材料、体检,一个都不能少。
这个政策,可以看作是对过去“毕业即发证”的一种回归,但门槛提得非常高。它只针对那一小部分最顶尖的师范生,对大部分师范生来说,老老实实参加全国统考,依然是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唯一途径。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大学师范专业毕业就给教师资格证吗?
答案是:不给。对95%以上的师范生来说,这已经是过去时了。想当老师,就必须和所有非师范生一样,通过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只有极少数顶尖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才有机会享受“免试认定”的政策。
如果你现在正准备读师范,或者正在读,千万别再抱着“毕业就有证”的老观念了。从大一开始,就得把考证这件事规划进你的大学生活里。认真学好专业课和教育理论课,练好普通话和教学基本功,早点准备,早点考试,这才是最稳妥的路。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