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长沙学院为什么不叫长沙大学

这事儿吧,经常有人问,尤其是在长沙读过书或者刚来长沙的人。一看校名,“长沙学院”,感觉挺奇怪的,按理说省会城市,怎么也得有个“长沙大学”才对吧?就像隔壁南昌有南昌大学,合肥有合肥大学。

这背后其实没那么多阴谋论,就是一套实实在在的规矩。说白了,在中国,“学院”和“大学”不是随便叫的,教育部有明确的硬性指标。你想从“学院”升级成“大学”,就得跟游戏里打怪升级一样,把各项指标都刷满才行。

我们先来掰扯一下,从“学院”到“大学”,到底要过几道坎。这些规矩都是白纸黑字写在文件里的,主要是看这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规模。想叫“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至少要8000人以上。而且,研究生数量得占学生总数的5%以上。这一点是硬杠杠。学院可能本科生很多,但研究生培养体系不够强,数量不够,这就卡住了。

第二,学科专业。学院通常学科门类比较单一,可能就集中在工科、文科或者师范。但“大学”要求你有至少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而且,硕士点数量也有要求,至少要有10个。更关键的是,你得有博士点,这是衡量一所学校研究水平的核心标志之一。没有博士点,想叫“大学”基本没戏。

第三,师资力量。对老师的要求也高了一大截。叫“大学”的学校,专任教师里有研究生学位的人,比例不能低于50%。而且,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教授和副教授的占比,都有具体的要求。简单说,就是你的教师队伍,得有足够多的“高级玩家”。

第四,科研水平和硬件设施。这包括学校近几年拿了多少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发了多少高水平论文,拿了多少科研经费。硬件上,校园面积、教学科研仪器的总值、图书馆的藏书量,也都有明确的数字标准。这些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好了,规矩讲完了,我们再回头看长沙学院。

把这些标准一条一条往长沙学院身上套,你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长沙学院这些年发展很快,本科生规模早就超过8000人了,这点没问题。但是,在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上,离“大学”的标准还有距离。

长沙学院是2004年才由专科升为本科的,底子相对薄。它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70年,但真正以“长沙大学”的名义办学(当时是专科),是1996年。所以它的本科办学历史并不算长。

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硕士点和博士点。长沙学院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2017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算是一个里程碑。但从有硕士点到硕士点数量足够多(至少10个),再到研究生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这需要时间去积累和发展。更别提博士点了,那是更难啃的骨头。目前长沙学院还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这就是最核心的短板。

你可以去长沙学院的官网看看,它的专业设置很务实,很多都是应用型专业,对接长沙本地的产业发展。比如计算机、电子信息、土木工程这些。这说明学校的定位很清楚,就是培养能直接上手干活的人才。但从“学院”到“大学”,意味着你不仅要会“教”,还要会“研”,要能做高深的学术研究,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这个转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而且,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遗留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长沙其实曾经有过一个叫“长沙大学”的。但此“长沙大学”非彼“长沙大学”。在1994年,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曾经短暂地改名为“国立长沙大学”。但这个名字存在时间很短,很快就改回去了。这算是个冷知识,跟现在的长沙学院没啥关系,但确实让“长沙大学”这个名字在历史上被占用过。

更直接的一个原因是,长沙已经有一所事实上的“市属龙头”高校了,那就是长沙理工大学。虽然长沙理工是省属高校,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它在长沙的地位很高。如果再冒出一个“长沙大学”,在定位上可能会有些模糊。当然,这只是大家的一种猜测,不是官方说法。

那么,长沙学院自己想不想改名叫“长沙大学”呢?

那肯定是想的。没有哪个“学院”不想成为“大学”。这不仅是名字好听,背后代表的是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能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也能吸引到更优质的生源和教师。

事实上,长沙学院一直在为这件事努力。你可以去搜一下长沙市和湖南省的一些官方文件,比如“十四五”规划之类的,里面都明确提到了,要支持长沙学院创建“长沙大学”。

他们具体在做什么呢?就是对着前面说的那些标准,一项一项地去补短板。

比如,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特别是博士。你会看到他们这几年的招聘计划,给博士的待遇越来越好。这就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里博士的比例。

再比如,拼命申请硕士点。多一个硕士点,就离“10个硕士点”的目标近一步。同时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让研究生占比达到5%的红线。

还有,就是鼓励老师们搞科研,申请项目,发论文。学校会出台各种奖励政策,目的就是提升科研数据。

所以,整个过程可以这么理解:长沙学院就像一个正在努力练级的玩家,它的目标是升到“大学”这个等级。现在它经验值还在攒,装备还在打,技能还在学。等到有一天,所有指标都达到了,它就会向教育部提交申请,申请“晋级”。教育部派专家组来实地考察,评估审核,如果一切顺利,才会批准它更名为“长沙大学”。

这个过程通常很漫长,国内很多“学院”升“大学”,都花了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比如,重庆工商大学以前叫渝州大学和重庆商学院,也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合并才最终定名。

所以,长沙学院不叫长沙大学,不是因为它不想,也不是因为随便的原因,而是因为它正在通往“大学”的路上,还差几步。这几步,每一步都是硬骨头,需要时间、资源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下次再有人跟你聊起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把这些道道给他讲清楚。这不是个名字问题,而是个实力问题。等哪天长沙学院真的挂牌“长沙大学”了,那说明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上,都实实在在地迈上了一个新台台阶。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长沙学院为什么不叫长沙大学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