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ld”是什么意思?简单说,是“应该”。但你要是只记着这两个字,那迟早得在英语世界里栽跟头。真的,这词儿水深着呢。它远远不是一个硬邦邦的、非黑即白的词,它饱含着语气、情感、人情世故,甚至还有那么点儿宿命感。它像一个幽灵,飘荡在“必须做”和“可以做”的广阔中间地带。
我们被教科书坑得最惨的地方,就是把语言当成了一套公式。A等于B,C等于D。但语言是活的,是有体温的。should
这个词,就是最好的例子。
最常见的,当然是给建议。
这是一种非常“软”的用法,充满了善意。你朋友跟你抱怨最近丧得不行,你说:“You should watch this new comedy, it’s hilarious!” 看,这味道就对了。你不是在命令他必须去看,你是在分享,是在提供一个可能性,一种“我这儿有好东西,给你也试试”的友好姿态。这里头的should
,带着温度,像一杯温水,而不是一杯烈酒。你说“You have to watch it!”,那就变味了,成了强迫。而should
,保留了对方的自由选择权,这在人际交往里,简直是黄金法则。
再深入一层,是责任和义务。
但这责任,又跟must
(必须)那种板上钉钉的强制性不一样。“Citizens should obey the law.” 公民应该遵守法律。这是一种社会契约,一种道德上的期许,是文明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它指向一个理想状态。当然,总有人不遵守,但这个“应该”依然成立。换个场景,你老板板着脸说“You must finish this report by 5 PM.” 这是死命令,没得商量,后果自负。但他要是说“You should probably double-check the data.” 这话里就有学问了。他不是在怀疑你的能力,而是在提醒你一个职业标准,一个“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这个should
,是一种职业操守的体现,它指向“怎样做才是对的、专业的”。它比must
更有人情味,更像是提点,而不是压迫。
接下来这个用法,很多人会搞混,那就是表达一种推测或者说可能性。
这时候的should
,跟“应该”的道德含义已经没什么关系了。想象一下,你在等一个朋友,他一向很准时。你看看表,说:“He should be here any minute.” 他这会儿差不多该到了。你为什么用should
?因为根据你掌握的所有信息(他很准时、路况正常),他“理应”到达。这是一种基于逻辑和经验的合理推断。再比如,你网购了一个包裹,物流信息显示已经派送了。“The package should arrive today.” 包裹今天应该能到。这同样不是在给包裹下达命令,而是在预测一个极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这里的should
,翻译成“照理说应该”或者“估计”,味道就更对了。
但最要命的,也最能体现英语精髓的,还得是should
用在过去时态里。
啊,should have
… 这简直是英语世界里的“后悔药”专卖柜台。后面跟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了虚拟语气,专门用来谈论那些已经发生、无法改变的过去。
“I should have studied harder.” 我当初真应该再努力一点学习。
“We should have left earlier, now we’re stuck in traffic.” 我们早该出发的,现在堵路上了吧。
“You shouldn’t have said that to her.” 你当时真不该对她说那些话。
每一句should have
,都像一声叹息,飘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无人区。它不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它是在描画一个本可能存在,却最终错过的平行宇宙。这里面充满了后悔、遗憾、甚至是指责。当你说“I should have bought that stock.”,里面全是懊恼和对当初那个自己的埋怨。而当你说“You should have listened to me!”,那股子“我早就跟你说了吧,你不听,活该”的指责意味,简直要溢出屏幕。
所以你看,一个简单的should
,从轻描淡写的建议,到沉甸甸的责任,再到合情合理的推测,最后到充满悔恨的虚拟世界,它的跨度有多大。它所承载的,是说话人内心的那杆秤。这杆秤,衡量着得体、衡量着对错、衡量着概率,也衡量着那无法挽回的过去。
还有一个高级用法,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就是用should
来表示一种委婉和不确定,显得你特谦虚有礼貌,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正式或者需要表达恭敬的场合。比如,有人问你一个复杂的问题,你不太确定,但又想给出自己的看法,你可以说:“Well, I should think the main reason is…” 我想主要原因大概是……这里的should think
,比起硬邦邦的I think
,一下子身段就软下来了,它暗示着“这只是我个人不太成熟的看法,不一定对哦”,给了对话双方更大的回旋余地。这是一种语言上的智慧,一种高情商的体现。
我们学英语,最怕的就是学死了。把should
死死地钉在“应该”这两个字上,你就永远无法体会到它在不同语境下那种微妙的、跳跃的、充满人性的色彩。它可以在朋友间传递温暖,可以在社会规范中树立标杆,可以在逻辑推理中展现智慧,更可以在午夜梦回时,让你品尝遗憾的滋味。
所以,should
到底是什么意思?
它是一种期望,一种通往“正确”或“理想”状态的路径指南。这条路,有时是别人为你指出的善意小径(建议),有时是社会为你铺设的康庄大道(责任),有时是你根据线索自己推演出的捷径(推测),而有时,它只是你回头望时,那条你本可以走,却没有走的、长满青苔的岔路(后悔)。
搞懂了should
,你才算摸到了英语的脉搏,而不只是背了一堆干巴巴的单词。你开始能感受到说话人字里行间的情绪,是轻松的,是严肃的,是自信的,还是充满惋桑的。这,才是真正地“会”了英语。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