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g,就是猪。
但这问题,要是只回答到这个份上,那可就太没劲了,也太小看语言这东西了。真的,一个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母单词,背后牵扯出的文化、情感、偏见,那可是一片汪洋大海,深不见底。
我们先从最直观的开始聊。一头猪,你脑子里浮现的是什么画面?是那种粉粉嫩嫩、有着螺旋小尾巴、在泥地里打滚、发出“哼唧哼唧”叫声的家伙吧?对,这就是 pig 的本意,那个动物本身。在很多儿童故事里,比如家喻户晓的《三只小猪》,猪的形象是憨厚、甚至有点小聪明的。英国的小朋友看着《粉红猪小妹》(Peppa Pig),里面的 pig 一家也是其乐融融,可爱又日常。所以,在最纯粹、最童真的语境里,pig 就是那个我们都认识的动物,中性,甚至带点可爱。
但你只要一离开童话世界,踏入成人的语境,pig 这个词的味道,立马就变了。变得……相当不友好。
首当其冲的,就是“贪婪”和“肮脏”。
这个联想简直是根植在英语文化的骨子里。“吃得像头猪” (eat like a pig),这可不是在夸你胃口好,而是在说你吃相难看,狼吞虎咽,毫无礼仪可言。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人把脸埋进盘子里,酱汁沾满了嘴角,嘴里塞得鼓鼓囊囊,还在不停地往里填。这就是 eat like a pig 的精髓。还有一个更口语化的表达,叫 pig out。这个词组简直是为自助餐和放纵的周末量身定做的。昨天晚上我跟朋友去吃烤肉,吃到扶墙出,那就可以说 “We really pigged out last night.” 意思就是“我们大吃特吃了一顿”,带着一种毫无节制的狂欢感。
然后是“脏乱”。如果你的朋友走进你的房间,皱着眉头说 “This place is a pigsty!”,那你可得赶紧收拾了。Pigsty 的字面意思是“猪圈”,引申义就是一个乱得不堪入目、跟垃圾场没两样的地方。吃剩的外卖盒子,揉成一团的袜子,还有不知道放了多久、已经有点发硬的面包片……这些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完美的 pigsty。把一个人的生活空间比作猪圈,这侮辱性,你自己品。
说到侮辱,pig 这个词本身,就可以直接用作骂人的话。而且是相当重的一种。
如果你管一个人叫 pig,你基本上是在说这个人:要么极度贪婪,要么极其邋遢,要么就是品行卑劣,令人作呕。它不像 “jerk” (混蛋) 或者 “idiot” (白痴) 那样,有时候还带点朋友间的调侃意味。叫人 pig,那就真的是撕破脸了,充满了鄙夷和厌恶。
尤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反文化运动中,pig 被赋予了一个极其特殊且臭名昭著的含义——专指警察。这是一种极具挑衅性的蔑称,把执法者比作蛮横、肮脏、愚蠢的猪。这个用法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在日常对话中不那么常见了,但在某些抗议示威或者特定的亚文化群体里,你依然能听到。所以,在国外,你可千万不能对着警察开玩笑说这个词,那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更有甚者,还有一个词组叫 male chauvinist pig(男性沙文主义猪),专门用来指代那些思想陈腐、歧视女性、自大又油腻的男人。这个词在女权主义浪潮中被广泛使用,把“男性沙文主义者”和“猪”的负面形象捆绑在一起,可以说是骂人骂到了骨子里。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 pig 这个词简直一无是处,浑身都是负能量?
别急,事情还没完。英语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总有例外,总有让你意想不到的转折。
比如,guinea pig。字面意思是“荷兰猪”,也就是豚鼠。但它最常用的意思是“实验品”、“小白鼠”。当一个新软件发布内测版,第一批用户就是 guinea pigs。当公司推出一种新口味的饮料,找人来品尝,那些试饮者也是 guinea pigs。这个词本身是中性的,甚至带点儿“勇敢的先行者”的意味。你看,同样是 pig 的亲戚,待遇就完全不同。
还有一个表达,叫 when pigs fly。直译过来是“当猪飞起来的时候”。猪会飞吗?当然不会。所以这个短语的意思就是“永远不可能”、“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比如有人跟你吹牛说他下个月就能中彩票头奖,你就可以撇撇嘴,回一句 “Yeah, right. When pigs fly.” 充满了俏皮的嘲讽。
更有趣的是,piggy bank 是什么?是“小猪存钱罐”。这玩意儿简直是全世界儿童共通的童年记忆。那个陶瓷的、胖乎乎的小猪,每天往它背上的小口里塞进一两枚硬币,听着那清脆的响声,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在这里,pig 的形象又变了,它不再是贪婪,而是储蓄、财富和纯真的象征。多奇妙的对比!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中西方文化对“猪”这个动物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我们中国文化里,“猪”的形象可复杂多了。十二生肖里有猪,属猪的人通常被认为是有福气、敦厚老实的。我们说到“猪”,会想到“金猪送福”,想到富足和安康。“猪”这个字,在“家”的甲骨文里,下面就是一头猪的形象,代表着财富和稳定。更不用说《西游记》里的猪八戒了,他固然是好吃懒做,贪恋美色,但同时他又忠诚、有那么点可爱和可怜,是个有血有肉、让人又爱又恨的复杂角色。我们对猪的情感,是立体的。
但在英语世界里,pig 的文化形象就扁平得多,而且绝大多数是负面的。贪婪、肮脏、愚蠢、卑劣……几乎把所有不好的品质都占全了。
所以,你看,学英语,从来都不只是背单词那么简单。你背下来 pig = 猪,这只是第一步,是幼儿园水平。真正的学习,是去理解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味道”,是去感受它在骂人时的那股狠劲儿,在开玩笑时的那份戏谑,在特定短语里的那种约定俗成。
一个词,就是一扇窗。从 pig 这扇小小的窗户望出去,你能看到英语世界的童话和现实,看到他们的偏见和幽默,看到历史的烙印和生活的细节。这比单纯记住一个中文意思,要带劲得多,也真实得多。这才是真正地在和一门语言“交朋友”,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冷冰冰的工具。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