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s,最直接的翻译,就是“孩子”,或者更口语化的“小孩儿”。没错,字典上就是这么写的,考试的时候这么答,准能拿分。但如果你真的只想知道这个,那你可能就错过了这个词背后那活色生香、充满烟火气的整个世界。
这词儿,它有温度。
你试试看,闭上眼睛,分别念出 children 和 kids。
Children,这个词听起来就四平八稳,甚至有点……严肃。它像是一份官方报告里的用词,“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儿童心理发展);也像是一位穿着考究的老派教师在课堂上,点着花名册时会用的称呼。它很正确,很标准,但总感觉隔着一层玻璃,你看到的是一个群体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会哭会笑的小人儿。它有种距离感,一种需要保持礼貌的距离感。
但 kids 呢?
Kids 这个词一出口,画面感就来了。它带着一点点乱糟糟的、甜蜜的混乱。你能闻到夏天午后草坪的味道,看到他们沾满泥巴的膝盖,听到他们因为抢一个秋千而发出的尖叫,又在下一秒和好如初、分享同一根冰棍儿。Kids 是那种会把颜料弄得满身都是、把客厅当成探险乐园、问出一百个“为什么”的生物。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亲昵和随和,它把你从一个旁观者,拉成了一个参与者,一个会心地看着这一切、可能下一秒就要被拽着去玩捉迷藏的成年人。
朋友之间见面,最常问的一句就是 “How are the kids?” (孩子们怎么样啊?)。没人会正儿八经地问 “How are your children?” 如果真有人这么问,你可能会觉得他是不是在跟你开什么一本正经的玩笑,或者你们俩的关系还没熟到可以聊家常的地步。Kids,是熟人之间的通行证,它代表着“我们是一伙的,我们都懂养育这些小魔怪的甜蜜与辛酸”。
而且 kids 这个词的适用范围,简直是野蛮生长。它早就不仅仅局限于指代那些身高还不到你腰部的小不点了。
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在他父母眼里,永远是 a kid。这里的 kid,带着一丝宠溺和永远也放不下的心。“He’s still just a kid.”(他还是个孩子。) 这句话里饱含的情感,是 children 永远也承载不了的。
甚至我们成年人之间,也会用 kid。当一个老前辈拍着一个新人的肩膀说,“You did a good job, kid.”(干得不错,小子。)这里的 kid,是一种带着欣赏和过来人姿态的昵称,瞬间拉近了辈分间的距离,让一句表扬变得格外真诚和温暖。当然,有时候它也带点调侃,甚至是一丝轻视,比如“What does this kid know?”(这小屁孩懂什么?),语境和语气决定了一切。你看,多灵活,多微妙。
这个词甚至还能超越年龄,变成一种心态。我们常说 “a kid at heart”,心里住着个孩子。这说的是那些虽然年岁渐长,却依然保持着好奇心、玩心和对世界最初的惊奇感的人。他们会因为看到彩虹而欢呼,会为了一部动画电影的结局而落泪,会毫无顾忌地在空无一人的海滩上奔跑。他们内心那个永恒的 kid,是他们对抗庸常生活最有力的武器。
更有趣的是,kid 的原意之一,是指“小山羊”。你想象一下小山羊那个样子,活蹦乱跳,精力旺盛,有时候还有点倔,是不是和人类幼崽有着惊人的神似?这种词源上的巧合,让 kids 这个词更多了一层生动和贴切的意味。他们就是一群精力无处安放的“小羊羔”,在生命的草场上肆意撒欢。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kids 是什么意思?
它当然是“孩子”。
但它更是汗水、泪水、泥土和糖果的混合体。它是一句亲密的问候,一种放下防备的姿态。它可能是指你家那个正在沙发上乱蹦的小家伙,也可能是指你办公室里那个初出茅庐但干劲十足的年轻人,甚至是你自己心里那个偶尔会探出头来、渴望去游乐园坐一次旋转木马的灵魂。
它不像 children 那样,被工整地摆放在书架上,供人研究和学习。Kids 是散落在生活各处的,是鲜活的,是充满动感的,是带着体温和心跳的。它是一个如此简单,却又如此丰富的词。下次当你想用“孩子”这个词时,不妨停一秒钟,感受一下你想要表达的究竟是哪一种——是那个客观、标准的 children,还是这个温暖、亲近、充满了生命活力的 kids。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