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这个词,你要是查字典,它会告诉你两个基本意思:当形容词用,是“美国的”或者“美洲的”;当名词用,就是“美国人”或者“美洲人”。
简单吧?太简单了。简单到几乎是一种误导。
在我看来,这词儿根本就不是一个安安分分的词典条目。它是一个巨大的、活的、不断变形的文化符号。它被塞满了各种想象、偏见、渴望和失望。你问十个人“American”是什么意思,你可能会得到十一个答案,最后一个是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的纠结。
我们先说说那个形容词,“美国的”。
你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什么?是好莱坞电影里加州灿烂的阳光,一辆福特野马敞篷车沿着一号公路飞驰?还是纽约时代广场上铺天盖地的巨幅广告牌,闪得人睁不开眼?又或者是中西部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那个戴着棒球帽、开着拖拉机的农夫?
这些都是“American”的切片,但它们拼在一起,就像一幅光怪陆离的拼贴画。它可能是可口可乐的气泡在舌尖炸开的甜腻,是麦当劳薯条那熟悉的、带着工业气息的咸香。它也是Levi’s牛仔裤的粗糙质感,那种耐穿、不拘小节的劲儿,好像在说“我不在乎,但我很有型”。
但往深了挖,这个形容词的味道就变了。
它代表着一种深入骨髓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什么事都讲“我”,我的权利,我的自由,我的选择。这股劲儿,有时候是挺酷的,那种“我的生活我做主”的独立精神,确实塑造了很多传奇。但另一面,它也可能变得极度自私,人与人之间好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社区感、集体荣誉感,这些在我们文化里很重的东西,在那儿就显得有点……怎么说呢,有点不合时宜。
它还捆绑着那个被全世界念叨了无数遍的词——美国梦(American Dream)。好像只要你够努力,够聪明,无论你出身如何,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获得成功。这个故事太动人了,简直是现代神话。无数人怀揣着这个梦,踏上这片土地。有人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身价亿万;但更多的人,可能只是在三个不同的快餐店打着三份零工,用疲惫不堪的身体,支撑着一个摇摇欲坠的梦的空壳。所以,“American”这个形容词,本身就充满了这种矛盾的张力,一面是光鲜亮丽的许诺,另一面是残酷冰冷的现实。
然后我们再聊聊那个名词,“美国人”。
这更是个大难题。谁是“美国人”?
你是不是马上想到了一个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白人?如果是,那你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好莱坞电影里。
今天的“美国人”,可能是一个在硅谷写代码的印度裔工程师,他说话带着浓浓的口音,但周末会带着全家去看棒球赛。也可能是一个在迈阿密开着古巴餐厅的拉丁裔大妈,她的英语磕磕巴巴,但她烤的猪肉三明治,被整个社区誉为“灵魂的味道”。还可能是一个在底特律玩着嘻哈的非裔青年,他的歌词里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控诉,但他比任何人都坚信自己有权发出声音。
那个所谓的“大熔炉(melting pot)”理论,听起来很美,好像所有文化进去一搅和,就成了一种崭新的、统一的“美国文化”。但现在更多人喜欢用“沙拉碗(salad bowl)”来形容。大家都在一个碗里,但西红柿还是西红柿,生菜还是生菜,各自保留着自己的味道和形态,只是淋上了一层叫“American”的酱汁。
我记得有一次在洛杉矶,和一个墨西哥裔的第三代移民聊天。他土生土长,英语说得比我还地道。我问他感觉自己是墨西哥人还是美国人。他想了想,笑着说:“当我跟家里人说西班牙语、吃塔可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墨西哥人;当我看超级碗、为星条旗欢呼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美国人。大部分时候,我就是个‘Mexican-American’,一个混杂体,这本身就是最‘American’的事情。”
他的话,让我对这个词的理解,一下子立体了起来。“美国人”不再是一个固定的身份,而是一种持续进行时的状态。它关乎选择,关乎自我认同,关乎你在这个多元甚至撕裂的社会里,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然,“American”这个词,在世界很多地方,并不是一个完全正面的词。
它常常和“傲慢”、“霸道”挂钩。那个在国外旅游时大声喧哗、对当地文化指手画脚的游客形象,几乎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刻板印象。在国际政治的语境里,“American”更是常常代表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势,一种“世界警察”的姿态。
所以,当一个非美国人说出“You are so American”的时候,你得小心,这很可能不是一句赞美。它可能在暗示你过于直接、不懂含蓄,或者是在批评你那种“我就是世界中心”的思维方式。
这个词,就像一个被过度使用的背包,上面贴满了各种标签,有光荣的,也有不光彩的。每一个自称“American”的人,都或多或少地背着这个背包。
说到底,“American”是什么意思?
它是一种具体的地理归属,但又远远超越了地理。
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集合,充满了消费主义的符号,但也蕴含着对自由的极致追求。
它是一种国民身份的标签,但这个标签下的面孔,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复杂和多元化。
它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合体:既有改变世界的创新能力,又有根深蒂固的社会顽疾;既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又有令人侧目的排外情绪;既有最前卫的思潮,又有最保守的固执。
所以,下次你再碰到“American”这个词,别急着给它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不是一个结论,更像一个开放式的话题,一个永远在被讨论、被争辩、被重新书写的宏大故事。它本身,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对话。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