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ghbour?这词儿,你要是直接问我,我第一反应就是“邻居”呗。这不就是初中英语第一课就该会的东西吗?
但真的,就只是“邻居”这两个汉字那么简单吗?
我觉得不是,远远不是。这两个字背后,藏着的是一整个社区的温度,是人与人之间那道看不见的墙,时而透明,时而厚重如钢板。Neighbour这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语境里,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尝起来的味道,那可是天差地别。
你先别急,听我慢慢给你掰扯。
我小时候,住的是那种老式的大院儿,或者叫筒子楼。那时候,邻居这个概念,几乎等同于“家人PLUS”。我家今天做了红烧肉,我妈肯定会让我端一碗给隔壁的王奶奶;李叔叔家买了台黑白电视,整个楼道的小孩儿都挤在他家客厅的地板上,那兴奋劲儿,比自己家买了还高兴。谁家要是缺了点酱油、一根葱,那都不是事儿,直接扯着嗓子在楼道里喊一嗓子,准保有人应。
那会儿的neighbour,意味着一种深入骨髓的参与感。你家的事,就是我家的事。我家的秘密,也瞒不过你的眼睛。这种关系,黏糊糊的,热腾腾的,充满了浓得化不开的人情味。当然,它也有烦人的一面。比如我考试没考好,还没进家门,全楼道的大爷大妈都已经知道了,然后你就会收获一连串“亲切”的问候和“惋惜”的叹息。隐私?不存在的。边界感?那是什么,能吃吗?
那时候的“邻居”,是一种你无法选择,但必须融入的亲密关系。它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无形的人情网络,把你牢牢地包裹在里面。这种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又温暖,又有点让人窒息。
后来,我长大了,也去了国外待了几年。在那里,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neighbour这个英文单词本身的味道。那味道,跟我们大院里的完全不同。
我住在一个典型的北美郊区,独栋房子,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草坪和一道象征性的白色栅栏。我的neighbour,一个叫Bob的大叔,人特别好。每天早上我出门,他要是在院子里浇花,一定会冲我大喊一声:“Morning!” 然后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下大雪的时候,他会顺手把他家门口的扫雪车开过来,帮我把车道也给清了。有一次我家的包裹被雨淋了,他看到了,就帮我收进他家车库,然后贴了张字条在我门上。
你看,这一切都非常友好,非常“neighbourly”(这是个很妙的词,意思是“有着睦邻精神的”)。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我从来不会在他没打招呼的时候,就推开他家的门进去坐坐。他家的私事,我一概不知,也绝不会去打听。我们之间有一道清晰的、心照不宣的边界感。那道白色栅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我们是友好的strangers,是生活在平行空间里的、偶尔会产生善意交集的个体。我们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君子之交,点到为止,互不打扰,但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是一种文明的默契。
这种neighbour关系,轻松,自在,没有我们小时候那种沉重的人情负担。但说实话,有时候也觉得……有点冷。那种可以深夜去你家厨房下面条的亲密,那种你家吵架我都能过去劝两句的熟稔,在那片土地上,是不可想象的。那是一种“邻居之礼”,而非“邻居之情”。
再后来,我回国了,住进了城市里那种几十层高的水泥森林。
这时候,neighbour这个词,几乎被彻底架空了,它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冰冷的地理学名词。
我的邻居是谁?
是每天在电梯里碰到,最多点个头,连对方姓什么都不知道的“眼镜男”?是半夜总传来高跟鞋走路声,却从未见过真人的“楼上的姑娘”?还是那个在业主群里因为停车位问题跟别人吵得天翻地覆,头像是个卡通人物的“ID用户”?
我们住在同一栋楼,分享着同一部电梯,呼吸着同一片雾霾。我们的物理距离,可能只有一堵墙那么厚。但我们的心理距离,却隔着一个太平洋。我们不再借酱油,因为外卖App半小时就能送到。我们不再串门,因为所有的社交需求都可以在手机屏幕上解决。那扇厚重的防盗门,关上的不仅是家,更是心。
现在的“邻居”,成了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Neighbour这个词,在这种环境里,已经失去了它大部分的社会学意义。它不再代表一种关系,一个社区,一种情感联结。它只是一个地址簿上的标签,一个跟你家门牌号相近的代号。
偶尔,我也会怀念起大院里的那种喧闹。虽然吵,虽然没有隐私,但那里面有一种东西,叫“烟火气”。那是一种你确信自己不是一座孤岛的感觉。你知道,无论发生什么,身边总有人在。
所以你看,neighbour是什么意思?
它在字典里,是邻居。
在我的童年里,它是没有血缘的亲人。
在异国他乡,它是一种保持距离的善意。
而在今天的城市里,它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沉默的符号。
这个词的内涵,其实不是固定的,它像水一样,装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就是什么样的形状。这个容器,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和我们内心对“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的定义。
说到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neighbour,和拥有一个什么样的neighbour,或许已经不再是环境的必然,而更多的是一种我们自己的选择。你可以在冰冷的楼道里,主动对那个每天遇到的“眼镜男”说一句“早上好”;你也可以在业主群里,对那个需要帮助的人,真诚地分享一个有用的信息。
也许,我们无法回到那个可以随意串门借酱油的年代了。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让neighbour这个词,在我们自己的生活里,重新变得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温度。哪怕只是一点点。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