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这个词,你要是直接查字典,答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名词是“鱼”或者“鱼肉”,动词就是“钓鱼”。
就这么完了吗?当然不。要是英语真这么直来直去,那全世界的人学起来大概都跟玩儿似的,也就没那么多乐趣和抓狂的瞬间了。说真的,一个fish,背后牵扯出的东西,简直是一整个活生生的世界,有味道,有画面,还有人情世故。
咱们先从最基础的说起。
作为名词,fish最神奇的地方,可能就在于它的复数。你看到一条鱼,是one fish。看到一群鱼,浩浩荡荡从你面前游过,嘿,还是fish。不像猫啊狗啊,加个s就完事了。这感觉就像中文里的“一头牛”和“一群牛”,那个“牛”字本身没变。所以,你看,《苏斯博士》那本经典的儿童绘本,书名就是 One Fish, Two Fish, Red Fish, Blue Fish。这里面藏着一种童谣般的韵律感和语言的底层逻辑。
那什么时候用fishes呢?当你特别想强调“不同种类的鱼”时,这个词就派上用场了。想象一个海洋生物学家,他指着水族馆里几个不同的缸,兴奋地对你说:“Look at all the different fishes we have here!” 他眼里看到的不是一堆鱼,而是小丑鱼、蓝鳍金枪鱼、蝴蝶鱼……是物种的多样性。这个小小的“es”后缀,一下子就把谈话的专业度和语境的精确度给拉满了。生活里,你跟朋友去菜市场,指着一堆鲤鱼说“Look at all the fish”,完全没毛病。但如果你想跟人炫耀你新买的几条不同品种的热带鱼,说fishes就显得你更懂行。
你看,一个复数,就这么多讲究。
然后,是作为动词的to fish。钓鱼。这个动作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它不仅仅是把鱼钩扔进水里。To fish这个词,天然带着一种安静、等待、甚至是某种禅意。一个老人,戴着草帽,坐在湖边,手里握着鱼竿,一坐就是一下午。这个场景,就是to fish最经典的写照。它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心境。
但语言最妙的地方,就是从具体走向抽象。于是,to fish就延伸出了一个极其常用的短语:to fish for something。这不是在水里捞鱼了,而是在对话里“钓”东西。最常见的就是 fishing for compliments,钓赞美。你朋友穿了件新衣服,在你面前转来转去,嘴上说着“唉,这颜色是不是有点显黑啊?感觉不太适合我”,他/她八成就是在fishing for compliments。他根本不是在问你意见,而是在用一种迂回的方式,让你开口夸他“哪儿的话!好看死了!”。这种“钓”,是一种微妙的社交技术,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心理游戏。
还有to fish for information,钓信息。一个记者旁敲侧击地问一个明星,“最近感情生活还顺利吧?”,他就是在fishing for一点八卦猛料。这个“钓”字,把那种不直接挑明、暗中试探的劲儿,描绘得活灵活现。
好了,名词和动词的基本款说完了。但真正让fish这个词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气息的,是那些五花八门的俚语和习语。这些东西,课本上不怎么教,但老外天天挂在嘴边。
第一个,你肯定听过:Something’s fishy。有蹊跷,不对劲。为什么是fishy(鱼腥味)?你想想,新鲜的鱼其实没什么腥味,但一旦放久了、不新鲜了,那股子腥气就特别冲,特别可疑。所以,当一件事闻起来“有鱼腥味”了,就意味着它背后可能藏着什么猫腻,有什么东西腐烂了、变质了。侦探小说里,主角走进一个看似正常的犯罪现场,眉头一皱,心里默念:“Hmm, something feels fishy here.” 那个味道,是直觉,是经验,是对危险的预警。
第二个,叫a cold fish。冷血的人,感情淡漠的人。这个比喻简直绝了。你摸过刚从水里捞出来的鱼吗?冰冷、光滑、湿滑,没什么温度,也没什么反应。用a cold fish来形容一个人,你马上就能脑补出那个画面:他面无表情,不苟言笑,你跟他分享天大的喜事或者悲伤,他可能就“哦”一声,没有任何情绪波动。这种人,就像一条冰冷的鱼,你抓不住,也暖不热。
第三个,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小池塘里的大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或者“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池塘就那么点大,你在里面就是最大的那条fish,所有小鱼都围着你转,你就是这里的明星。这个说法带着一点点自嘲,也带着一点点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很多人愿意当那条big fish,享受在小圈子里的安逸和尊崇。
第四个,to have other fish to fry。有别的鱼要煎,引申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这句话特别实用,尤其是在你想礼貌又坚定地拒绝别人时。朋友拉你去逛街,但你晚上要赶一个重要的报告,你就可以说:“Sorry, I can’t. I have other fish to fry.” 对不起了,我还有别的“鱼”等着下锅呢。言下之意,你那点事儿,跟我这锅里的“鱼”比起来,没那么要紧。既表达了自己有要务在身,又不会显得太生硬。
第五个,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如鱼离水。这个太好理解了,描写的正是一种格格不入、浑身不自在的窘境。一个搞纯理论研究的科学家,被拉去参加一个全是商界大佬的酒会,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他可能就感觉自己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周围的环境不是他熟悉的水域,他连呼吸都觉得困难,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甚至,在当代网络语境下,fish还演化出了一个全新的、带着欺骗色彩的词:catfishing。这个词特指在网上冒充他人身份进行社交或诈骗的行为,就是我们说的“网恋奔现,发现对面是乔碧萝”那种事。用“猫钓鱼”这个动作来形容这种行为,充满了戏谑和讽刺。
所以你看,fish是什么?
它当然是水里游的那个生物。但它更是一种感觉,一种状态,一种人际关系的微妙隐喻。它可以是fishy的可疑气味,可以是cold fish的冷漠触感,可以是a big fish的沾沾自喜,也可以是fish out of water的窒息感。
一个简单的词,就像一个接口,连接着英语世界的文化、思维方式和生活百态。下一次,当你再看到fish这个词时,希望你脑海里浮现的,不再仅仅是一条餐盘里的鱼,而是一整个鲜活、复杂、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语言海洋。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