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 jeans 是什么意思?
直接回答的话,很简单,就是牛仔裤。任何一本英汉词典都会这么告诉你。但如果我们的对话就此打住,那简直是对 jeans 这个词、这件东西、以及它背后承载的整个文化图腾的一种……怎么说呢,一种亵渎。
要我说,jeans 这个词,直接翻译成牛仔裤,简直是对它的一种“降维打击”。它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是一种态度,一段历史,一个符号,甚至,是你我身上会行走的“皮肤日记”。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去,拨到那个尘土飞扬、充满汗水和黄金梦的年代。美国西部。那里的矿工需要一种结实、耐磨、怎么“折腾”都不容易坏的裤子。于是,一种来自法国尼姆(de Nîmes)的坚韧斜纹布料,也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 denim(丹宁布),被一个叫 Levi Strauss 的聪明商人看中了。他用这种布料做成工装裤,还在口袋角等容易撕裂的地方用铜质铆钉(rivets)加固。
看,这就是 jeans 最原始的DNA——它不是为优雅而生,它是为“耐操”而生的。它骨子里就带着一种粗粝的、不加修饰的生命力。你能想象吗?那深邃的靛蓝色,在出厂时是那么的僵硬、古板,就像一块可以站立起来的画布。它被矿工、伐木工、铁路工人穿在身上,沾满泥土、机油和汗水,在日晒雨淋中,在与身体的无数次摩擦中,慢慢地、慢慢地变得柔软,并开始呈现出独一無二的痕迹。
这,就是 jeans 的第一个层面:一件功能性强大到极致的工装。
但故事如果只到这里,jeans 可能永远只会躺在劳保用品店里。真正的裂变,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当马龙·白兰度在《飞车党》里,詹姆斯·迪恩在《无因的背叛》里,穿着贴身的 jeans,配上白T恤和皮夹克,那种桀骜不驯、那种对成人世界的蔑视和挑战,瞬间引爆了整整一代年轻人。
突然之间,jeans 不再是工人的裤子了。它成了反叛的制服。穿上它,就等于在无声地宣告:“我跟你们不一样。”它代表着自由、独立、青春的躁动和对所有既定规则的“不”。学校禁止学生穿,家长看到孩子穿会皱眉头,但这恰恰为 jeans 注入了最迷人的魔力。它成了一种地下文化,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图腾。
我永远忘不了我十几岁时,攒了很久的零花钱,去买人生中第一条真正的 Levi’s 501。那不是一条普通的裤子。我把它带回家,甚至舍不得马上就洗。我能闻到那股独特的丹宁布料的味道,有点像工业染料和棉花混合的气息。我穿上它,在镜子前转来转去,感觉自己瞬间就“酷”了起来,仿佛拥有了对抗全世界的勇气。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穿上了一层铠甲,一层柔软却坚韧的铠甲。
随着时间推移,jeans 的形态也在不断演变,像一部流动的时尚史。
70年代,嬉皮士们把它改成夸张的喇叭裤(bell-bottoms),在上面绣花、贴布,把它变成表达爱与和平的画布。
80年代,摇滚乐手和流行偶像们则爱上了经过化学处理的酸洗(acid wash)牛仔裤,那种斑驳的、充满化学感的视觉效果,完美契合了那个时代的浮夸与奔放。
90年代,Hip-Hop文化兴起,jeans 变得无比肥大、松垮,被故意穿得很低,露出内裤边,成为街头态度的代名词。
然后是21世纪,skinny jeans(紧身牛仔裤)横空出世,包裹住每一个人的双腿,无论男女,仿佛在宣告一个身材自信、线条毕露的时代。
直筒(straight-leg)、靴型(bootcut)、修身(slim-fit)、男友风(boyfriend)……jeans 的版型越来越多,它不再是某个特定群体的专属,而是彻底民主化了。它走进了办公室,走上了时尚T台,从几十块的快时尚品牌,到几千甚至上万的手工赤耳丹宁,jeans 覆盖了所有的消费层级。
但对我来说,jeans 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养成”属性。
一条真正好的原色牛仔裤(raw denim),在你买下它的那一刻,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它会像一张白纸,忠实地记录下你所有的生活习惯。你每天把手机放在哪个口袋,钥匙挂在哪里,你习惯盘腿坐还是跷二郎腿……所有这些细微的动作,都会在日复一日的穿着和摩擦中,慢慢地在这条裤子上留下痕迹。
那些经年累月在你大腿根部磨出的褶皱,我们叫它猫须(whiskers),膝盖后方因为弯曲而形成的蜂巢状褪色,就是所谓的蜂窝(honeycombs)。这些专业的名词听起来很酷,但本质上,它们就是你个人生活的“地理图”。你的身体和你的生活,共同在这块布料上进行了一场漫长而沉默的行为艺术。这就是为什么养牛(牛仔裤爱好者的黑话)玩家们会对一条“落色”完美的旧 jeans 如痴如醉。因为那上面有时间,有故事,有独一无二的灵魂。
说真的,看一个人的牛仔裤,比看他的社交动态更能了解他。那条裤子是崭新笔挺,还是柔软贴身?是干净整洁,还是带着油点和破洞?它的磨损出现在哪里?这些细节里,藏着一个人的职业、爱好,甚至是他不经意间的生活姿态。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jeans 是什么意思?
它是牛仔裤。
但它又是一种从美国西部淘金热的尘土里生长出来的文化符号,带着汗水、野心和一种几乎可以说是野蛮的生命力,一路从工人的腿上,爬上了电影明星的身上,最后占领了全世界每一个人的衣柜。
它既可以是大众的、平庸的、随手可得的日常单品;也可以是小众的、昂贵的、需要花几年时间去“养”成的私人艺术品。
它是一种自我表达。它可以让你融入人群,也可以让你脱颖而出。
它是一件衣服,但更像你的第二层皮肤。它会随着你的生命而变化,最终成为你个人历史的一部分,一个无可替代的见证者。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