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d”这个词,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发送”。这个大家在学校都学过。比如,send an email (发一封邮件),send a package (寄一个包裹),send a message (发一条信息)。这个用法很简单,就是把一个东西从A点移动到B点。没什么特别的。
但是,如果你在网上冲浪,或者跟英语母语的年轻人聊天,你会发现“send”的用法完全不是一回事。它的意思变得丰富,甚至有点奇怪。搞不懂这些用法,有时候真的会跟不上别人的节奏。
咱们先说一个最常见的网络俚语:“It sends me.” 或者 “I’m sent.”
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你可能会愣住。它把我送走了?送到哪儿去?其实,这个短语的意思是“某件事让我笑得不行了”、“笑死我了”。它表达的不是一般的“好笑”,而是一种让你笑到失去理智、笑到岔气、笑到肚子疼的程度。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笑话或者一个视频,它的冲击力太强,直接把你的灵魂“发送”到了另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身体都暂时不受控制了。这就是“It sends me”背后的感觉。
举个例子。我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只猫想跳上一个很高的柜子,结果起跳的时候后脚一滑,直接脸着地摔下来,然后一脸懵地看着镜头。那个画面实在太搞笑了,我当时直接笑出了声。这时候,我就可以给我朋友发消息说:“Dude, that cat video just sent me.” (兄弟,那个猫视频真是笑死我了。)
或者,如果你的朋友给你讲了一个特别冷的冷笑话,但你觉得这个“冷”本身就特别好笑,你也可以一边笑一边说:“Oh my god, I’m sent.” (我的天,我要笑疯了。)
所以,记住这个用法:当某件事让你觉得荒谬、离谱到极点,以至于你无法控制地大笑时,它就把你“send”了。这比单纯说 “It’s funny” 或者 “It made me laugh” 要生动得多,也地道得多。
接下来说另一个高频词:“Send it!”
这个短语的意思是“干就完了!”、“别犹豫,上!”、“冲!”。它带着一种鼓励、果断、甚至有点豁出去的感觉。
这个词最早是从滑雪、滑板、山地自行车这类极限运动圈里流行起来的。想象一个滑雪者站在一个很高的、看起来很危险的跳台顶上,他可能有点犹豫。这时候,他的朋友们就会在下面大喊:“Send it!” 意思就是:“别想了,跳吧!你能行!”
后来,这个用法就慢慢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用来鼓励别人或者自己去做一些需要勇气,或者不想再过多思考的事情。
比如,你朋友在犹豫要不要申请一个他觉得可能够不着的新工作。他可能会分析半天利弊,担心自己不行。这时候,你就可以直接跟他说:“Just send it. What do you have to lose?” (直接申请就完了,你又没什么可损失的。) 这句话能给他一种“管他呢,先做了再说”的动力。
再比如,你自己想买一件有点贵的衣服,在购物车里放了好几天,反复纠结。最后你一咬牙,对自己说:“Alright, I’m gonna send it.” (行吧,我买了。) 然后就下单了。
“Send it!” 传递的是一种打破犹豫、拥抱风险、活在当下的态度。它不是让你鲁莽行事,而是在你已经做了基本判断之后,帮你下定最后决心的那一声呐喊。
除了这两个非常流行的俚语, “send” 还有一些固定的搭配,意思也跟“发送”有点距离。这些用法在日常对话和书面语里都很常见。
比如,“send a message”。字面意思是“发送一条信息”,但它经常被用作一个比喻,意思是“表明一种立场或态度”、“发出一个信号”。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条信息。
举个例子,一个足球队在一场关键比赛中以5-0的比分大胜对手。新闻报道可能会说:“The team’s dominant victory sends a clear message to their rivals.” (这场压倒性的胜利向他们的对手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这里的“信号”就是:“我们很强大,你们小心点。”
再比如,一个公司突然宣布给所有员工涨薪20%。这个举动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它也“sends a message”:公司在乎员工,并且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还有一个短语是 “send someone packing”。这个意思就比较直接了,就是“把某人赶走”、“解雇某人”。这个说法带有一种不客气、很果断的感觉。
比如:“After he was late for the fifth time, the boss sent him packing.” (在他第五次迟到后,老板把他给开了。)
还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send shivers down my spine”。意思是“让我脊背发凉”,可以用来形容恐惧,也可以用来形容激动或敬畏。
比如,你看一部恐怖片,一个很吓人的镜头突然出现,你就可以说:“That scene sent shivers down my spine.” (那个镜头看得我脊背发凉。)
但是,这个短语也可以用在积极的场合。比如,你去听一场演唱会,歌手的歌声特别有感染力,让你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你也可以说:“Her voice was so powerful, it sent shivers down my spine.” (她的歌声太有力量了,让我激动得浑身战栗。)
所以,我们怎么区分和使用这些不同的“send”呢?
关键在于语境。
第一步,判断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
在写工作邮件、报告或者和长辈、上司交流时,你就用它最基本的意思,“发送”。比如:“I will send you the document by 5 PM.” (我会在下午5点前把文件发给你。) 这是最安全、最正确的用法。
第二步,在非正式场合,比如和朋友聊天、在社交媒体上评论时,你就可以大胆地使用俚语。
看到搞笑的内容,用 “It sends me”。
想鼓励朋友或者自己做决定,用 “Send it!”。
你绝对不能在给客户的邮件里写 “Your proposal sent me”,对方可能会觉得你在嘲笑他,或者根本看不懂。同样,你也不会对你的老板说 “Should I finish this report now? Send it!”,这听起来太随意了。
总的来说,“send”这个词从一个简单的动词,演变成了能够表达复杂情绪和态度的多面手。它展示了语言是如何随着文化和社群的变化而不断进化的。下次你再看到这个词,可以先停一下,想想它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下,到底是要“发送”点什么东西,还是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