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会计分录怎么写

咱们直接聊聊固定资产原值增加这事儿,分录到底怎么写。这事儿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时,很多人会搞混。

首先,你得明白,什么情况下固定资产的原值会增加。主要就两种情况:
1. 你新买了一个固定资产。
2. 你对一个旧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改造升级,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

这两种情况,会计处理的思路有点不一样。咱们一个一个说清楚。

第一种情况:新买一个固定资产

这是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比如,公司买了一台新机器,价值50万,增值税进项税额是6.5万。从你付钱到这台机器能真正开工干活,中间会发生很多事,比如运输、安装、调试。

会计上,我们不喜欢把这些乱七八糟的费用直接扔进“固定资产”这个科目里。为什么?因为在机器能正常使用之前,它还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固定资产”。它只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项目。

所以,我们用一个中间科目来过渡,这个科目叫“在建工程”。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临时的篮子,所有为了让这台机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花的钱,都先扔到这个篮子里。

具体的步骤和分录是这样的:

第1步:付钱买机器
你跟供应商签了合同,把钱付了。发票也拿到了。
这时候,钱花出去了,但机器还没到或者还在安装,所以记在“在建工程”头上。

借:在建工程 50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5,000
贷: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 565,000

解释一下:
* 借:在建工程:机器本身的价钱,扔进“在建工程”这个篮子。
*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税额,这个以后可以抵扣,所以单独列出来。
* 贷: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钱付了就贷“银行存款”,要是赊账就贷“应付账款”。

第2步:发生安装费、调试费等
机器运来了,你找人来安装、调试,又花了一笔钱,比如2万块。这笔钱也是为了让机器能用起来,所以也要扔进“在建工程”那个篮子。

借:在建工程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现在,“在建工程”这个篮子里总共有 50万 + 2万 = 52万。

第3步:机器安装调试完毕,可以用了
好了,现在机器一切就绪,随时可以开工生产了。这时候,它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固定资产”。我们就需要把“在建工程”篮子里的所有东西,一次性倒进“固定资产”这个最终的科目里。这个过程,我们叫“结转”。

借:固定资产 520,000
贷:在建工程 520,000

做完这笔分录,你看:
* “在建工程”科目的借方和贷方都是52万,余额是零。这个临时篮子的使命完成了。
* “固定资产”科目的借方增加了52万。这就是这台机器的“原值”。以后计提折旧,就按这个数来。

这就是新购入资产导致原值增加的全过程。关键点就是用好“在建工程”这个科目,把所有相关的、合理的费用都归集起来,最后一次性转入“固定资产”。

第二种情况:改造升级一个旧的固定资产

这个情况比买新的要复杂,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你得先分清楚“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的区别。
* 费用化支出:就是日常的维修保养。比如机器一个零件坏了,你花钱换个新的。这种支出只是为了维持机器正常运转,让它别停工。这种钱,直接计入当期费用,比如“管理费用—维修费”。它不会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
* 资本化支出:这是指你花的这笔钱,能让这个旧资产“脱胎换骨”。比如,你给一台旧机床加装了一套数控系统,让它的生产效率翻倍了;或者通过技术改造,延长了它至少两年的使用寿命。这种能显著提升资产性能、延长使用年限的支出,才能加到固定资产的原值里去。

会计准则规定得很清楚,只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后续支出,才能增加固定-资产原值。

假设,公司有台旧设备,账面情况是:
* 原值:100万
* 累计折旧:60万
* 账面净值(原值 – 累计折旧):40万

现在,公司决定花30万对它进行重大技术改造,改造后,预计还能再用5年,而且效率大大提升。这个30万,就符合资本化的条件。

操作步骤如下,这里也要用到“在建工程”这个科目。

第1步:把要改造的旧设备“转入在建工程”
在开始改造前,你要先把这台设备从“固定资产”的账上暂时“请”出去,放到“在建工程”那个篮子里。因为改造期间它不能正常工作,状态就是“在建”。

这笔分录很多人会漏掉,或者做错。正确的做法是:

借:在建工程 400,000
借:累计折旧 600,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0

解释一下:
* 贷:固定资产 1,000,000:把这台设备的原值从“固定资产”科目里冲掉。
* 借:累计折旧 600,000:把这台设备已经计提的折旧也一并冲掉。
* 借:在建工程 400,000:用它的账面净值,转入“在建工程”。

做完这步,这台设备在“固定资产”科目里就暂时消失了,它的净值40万,现在正躺在“在建工程”里。

第22步:记录改造花的钱
改造花了30万,这笔钱当然也要扔进“在建工程”的篮子里。

借:在建工程 30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0

现在,“在建工程”篮子里就有两笔钱了:旧设备的净值40万 + 新花的改造费30万 = 70万。

第3步:改造完成,转回固定资产
改造结束,设备又能用了,而且性能更强。这时候,我们要把它从“在建工程”篮子里拿出来,重新登记为一项“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700,000
贷:在建工程 700,000

做完这笔分录,结果是什么?
* “在建工程”科目又清零了。
* “固定资产”科目里,出现了一个新的资产,它的“原值”是70万。

从此以后,这台设备就以70万作为新的原值,根据它新的预计使用年限(比如5年),重新开始计提折旧。

总结一下关键点:
1. 分清楚是“修理”还是“改造”。修理费进费用,改造升级才能进原值。判断标准就是看有没有显著提升性能或延长寿命。
2. 无论是买新的还是改造旧的,都要用“在建工程”科目来归集成本。这是一个临时的篮子,别直接把钱记到“固定资产”里。
3. 改造旧资产时,别忘了第一步,先把旧资产的净值转入“在建工程”,同时冲销它的原值和累计折旧。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4. 所有这些操作,都必须有依据。买机器的发票、安装合同、改造方案、付款凭证,这些原始单据一定要齐全,不然审计会找你麻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会计分录怎么写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