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72条万能开头”这种标题,我第一反应是:假的。高考作文哪有什么万能公式,真有的话,阅卷老师早就看吐了。
但是,这不代表我们不能总结一些高效、好用的开头“套路”。它们不是让你生搬硬套,而是给你一个思考的框架。把这些框架搞懂了,别说72条,你自己都能变出100条来。下面我给你拆解几种最实用的开头方法,每一种都能衍生出好几个版本。
第一类:名人名言法(最常用,也最容易写砸)
这个方法大家都会,就是引用一句名人的话。它的好处是能快速拔高文章的立意,显得你有点积累。
但问题是,90%的学生用得都很生硬。比如写“奋斗”,开头就来一句“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直接开始讲自己的事。
这种引用是无效的。阅-卷老师一天看几百篇文章,这种开头他可能已经见了50次了。
正确的做法分三步:
1. 引述名言:准确无误地写出名言和出处。比如:作家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里写道:“我们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2. 解释关联: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一下这句话和你文章主题的关系。比如:这句话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构成了我们这个复杂又真实的世界。
3. 亮出观点:基于这个关联,提出你自己的核心论点。比如:因此,我认为,正视差距、理解差异,是我们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你看,这三步一走,开头就显得很扎实,逻辑链条也清楚。
这个方法能变出多少种开头?取决于你的积累。你背了10句名言,就能变出10种开头。但关键不是背得多,而是会用上面这“三步法”。
第二类:故事场景法(最能吸引人)
就是开头先讲一个小故事,或者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把读者直接拉进你的情绪里。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写记叙性强一点的议论文,或者情感类的话题。
比如,让你写“远方”。
一个很普通的开头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远方。” 这句话没错,但太干了,像一句口号。
换成故事场景法试试:
“那年夏天,我第一次坐上绿皮火车。车厢里混杂着泡面和汗水的味道,窗外的白杨树一棵棵向后倒退。我不知道终点在哪,只知道那节哐当作响的车厢,正载着我去一个叫‘远方’的地方。”
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对吧?这个开头有画面感,有细节,有情绪。它没有直接说远方是什么,但已经把“对远方的向往”这种感觉传递出来了。
使用这个方法的关键点:
* 要具体:不要写“一个夏天的下午”,要写“那个蝉鸣聒噪、柏油路快要被晒化的下午”。细节是魔鬼。
* 要简短:开头的故事不是文章主体,三五句话讲完就行。它的作用是引子,把你的观点引出来。
* 要相关:你讲的故事,必须和你后面的论述有直接关系。不能开头讲坐火车,后面全文都在论证读书的重要性,那就脱节了。
第三类:设问反问法(最能引人思考)
直接用一个问题开头。这个方法的好处是,能立刻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强迫他跟着你的思路走。
比如,写“快与慢”的主题。
你可以这样开头:“我们总是被告知要快一点,再快一点。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当我们追求速度时,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
这是一个反问句,答案其实已经暗含在问题里了。它引导读者去思考“快”的弊端。
或者用设问句,自问自答: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是拥有数不尽的财富,还是获得至高的权力?我想,都不是。真正的成功,是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平静。”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思辨性强的话题。它能让你的文章从一开始就显得很有深度。
注意事项:
* 问题要有价值:不要问“人为什么要吃饭”这种傻问题。你的问题本身就要能体现出你的思考。
* 不要故弄玄虚:问完问题,最好紧接着就给出你的方向或观点,不要绕圈子。
第四类:排比句式法(最有气势)
用一组排比句或者对偶句开头,能瞬间让文章的语言显得整齐、有力量。
比如,写“坚守”。
你可以这样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看到屈原的坚守,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我们看到文天祥的坚守,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绝;我们看到谭嗣同的坚守,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
这个开头,一下子就把“坚守”这个主题,放在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坐标里,显得非常有分量。
使用这种方法的要点:
* 内容要相关:排比的几个例子,必须都紧扣你的主题。
* 句式要一致:结构要相似,读起来才有节奏感。
* 避免空洞:不要为了排比而排比,说的内容要有实际意义。比如“坚守是风,坚守是雨,坚守是雷电”这种,就太空了,不知所云。
第五类:开门见山法(最直接)
这也是我个人很推荐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考试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它最稳妥,不会出错。
就是文章第一句话,直接亮明你的核心观点。
比如,作文题是关于“好奇心”的。
直接写:“我认为,好奇心是驱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根本的动力。”
完了。就这么简单。
这个开头的好处是,观点明确,毫不拖泥带-水。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明白你要写什么,对接下来的阅读有一个清晰的预期。对于逻辑性要求高的议论文来说,这是非常好的选择。
很多同学不敢这么写,觉得太平淡了,不够“有文采”。其实,真正的文采,是把一个简单的观点论述得清晰、透彻,而不是堆砌辞藻。
第六类:反差对比法(最显张力)
开头就制造一个矛盾和冲突,让读者在巨大的反差中产生兴趣。
比如,写“信息茧房”。
可以这样开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地开放的时代,我们指尖轻轻一点,就能连接世界。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前所-未有地封闭的时代,算法编织的巨网,正将我们每个人,都困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
用“开放”和“封闭”这对强烈的反差,立刻就把“信息茧房”这个问题的核心矛盾给揭示出来了。这样的开头,显得你对问题的理解很深刻。
使用要点:
* 反差要真实:你制造的矛盾,必须是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你凭空想象的。
* 对比要鲜明:两个对立面要足够清晰,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张力。
好了,我们来算一笔账。上面我讲了6大类方法。
- 名人名言法:你至少能准备10个不同主题的名言吧?这就是10个开头。
- 故事场景法:准备5个关于亲情、成长、社会现象的小故事,这就是5个开头。
- 设问反问法:针对常见的高考作文母题,比如“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各准备2个问题,这就是10个以上的开头。
- 排比句式法:准备几组关于历史人物、文学作品、自然景物的排比句,至少能变出10个开头。
- 开门见山法:这是最万能的,任何话题都能用,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 反差对比法:针对科技、社会、文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准备5组反差论述。
这些方法排列组合一下,灵活运用,72条真的只是一个小数目。
关键不是去背那72个固定的句子,而是把这几种思维方式装进你的脑子里。拿到一个作文题,你就挨个想:我能不能用一个故事开头?或者用一个问题?还是直接亮观点?
当你能熟练地在这些方法之间切换时,你就不会再害怕写作文开头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