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事业单位差旅费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咱们直接聊聊,事业单位出差报销这笔账到底怎么记。这事儿听起来复杂,一堆会计科目,其实掰开来看,就是三步:借钱、报销、平账。抓住了这个主线,就乱不了。

首先,得认识几个关键的会计科目,这是咱们的工具。

  • 在途款:这是个核心科目。你就把它想象成一个“中转站”。员工出差前借的钱,就先放这里。为什么不用“其他应收款”?因为政府会计制度规定了,“在途款”专门核算单位采用实地盘存制核算的存货、采购物资、款项等在途的资金。员工借的差旅费,就是一笔“在途”的款项,还没花掉,没变成费用,所以放这里最合适。用“其他应收款”是企业会计的习惯,事业单位这么做就不规范了。
  • 事业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差旅费:这是最终的费用科目。钱花出去了,确认是单位的公务开销,就记到这里。注意,科目名称要写全,至少要到“差旅费”这一级,这样账才清晰。
  • 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单位的钱从哪里出去,或者员工退回来的钱存到哪里,就用哪个。现在基本都是银行转账,所以“银行存款”用得最多。

好了,工具认识了,我们开始走流程。

第一步:出差前,员工借款

假设小王要出差去北京,申请预借差旅费3000元,领导审批通过,财务给他打了款。

这个时候,钱从单位账上出去了,但小王还没开始花,这笔钱不能算作单位的费用。它只是暂时“在路上”,所以我们用“在途款”来登记。

会计分录这么做:
借:在途款——小王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这笔分录的意思很简单:单位银行账户少了3000块,这3000块现在挂在小王名下,变成了一笔在途款项。账上清清楚楚,谁借了多少钱,一目了然。在明细账里记上“小王”,是为了方便以后核对。

第二步:出差回来,报销

这才是重头戏,因为有好几种情况。

情况一:花得刚刚好,报销金额 = 借款金额

小王出差回来,整理了一堆发票,机票、住宿费、市内交通费,填好报销单,最后合计下来,正好是3000元。

财务审核了发票和报销单,确认无误。现在,这笔钱的用途明确了,它不再是“在途款”,而是实实在在的“事业支出”。所以,我们要把“在途款”里的钱转到“事业支出”里去。

会计分录这么做:
借:事业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差旅费 3000
贷:在途款——小王 3000

你看,这笔分录做完,“在途款”科目下小王的欠款就清零了(一借一贷正好抵消),而单位的“事业支出”增加了3000元。账就平了,这件事就算完结了。

情况二:没花完,报销金额 < 借款金额(员工要退钱)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小王比较节省,最后只花了2500元。他拿着2500元的发票来报销,同时需要把多借的500元还给单位。

财务审核后,要做两件事:一是确认2500元是费用,二是收回多余的500元。

会计分录可以合在一起做:
借:事业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差旅费 2500
借:银行存款 (或 库存现金) 500
贷:在途款——小王 3000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笔分录:
* 借:事业支出 2500:承认了2500元是单位的费用。
* 借:银行存款 500:单位收到了小王退回来的500元,银行存款增加了。
* 贷:在途款 3000:把小王名下的3000元借款一次性核销掉。

你看,借方是2500+500=3000,贷方是3000,借贷平衡。小王的账也清了。

情况三:不够花,报销金额 > 借款金额(单位要补钱)

小王出差期间遇到了突发情况,多住了一天,最后花了3500元。他拿着3500元的发票来报销,单位审核通过后,需要再补给他500元。

这时候,财务要做的处理是:确认3500元的费用,核销掉他借的3000元,再支付给他差额500元。

会计分录这么做:
借:事业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差旅费 3500
贷:在途款——小王 3000
贷:银行存款 500

拆解一下:
* 借:事业支出 3500:确认单位的总费用是3500元。
* 贷:在途款 3000:核销小王之前借的3000元。
* 贷:银行存款 500:从单位账户再支付500元给小王,银行存款减少。

借方是3500,贷方是3000+500=3500,账又平了。

特殊情况:压根没借钱,出差回来直接报销

也有很多员工自己先垫钱,出差回来再一起报。这种情况最简单,因为它省去了“借款”和“核销在途款”的步骤。

比如,小李自己垫付了差旅费2800元,回来直接报销。

会计分录就是一步到位:
借:事业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差旅费 2800
贷:银行存款 2800

这笔分录的意思就是:单位确认了2800元的费用,同时从银行账户支付了2800元给小李。简单明了。

几个必须注意的细节

  1. 关于伙食补助和市内交通补助:这两项补助通常是按天数和标准计算的,不需要发票。报销的时候,它们也记在“事业支出——差旅费”这个科目里。比如报销单里有2000元发票,还有5天共500元的伙食补助,那么在做分录时,“借:事业支出——差旅费”的总金额就是2500元。
  2. 附件的重要性:会计分录不是凭空做的。每一笔分录后面,都必须附上合规的报销单、审批单和原始票据(发票等)。这些是做账的依据,也是审计检查的重点。发票的抬头、税号、日期、内容都得对,不然财务有权让你重新去开。
  3. 预算控制:事业单位花钱,不是想花就能花,一切都要在预算内。财务在报销时,除了审核票据,还要看差旅费的预算额度够不够。如果预算超了,这笔账就没法报。所以,做分录的同时,财务系统后台通常还会同步扣减相应的预算额度。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差旅费的会计处理,核心就是用好“在途款”这个科目,理清“预借”和“报销”两个环节。只要把每个环节的人、钱、事对应清楚,分录自然就出来了。实际操作时,把上面几个场景套进去用,基本不会出错。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事业单位差旅费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