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怎么说

直接说结论,最常用也最地道的说法是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你跟任何一个说英语的外国人提这个,他们大概率能听懂。因为这个节日现在在国际上挺有名的,很多地方像温哥华、悉尼,都有大型的龙舟比赛,所以 “Dragon Boat Festival” 这个名字就传开了。它把这个节日里最显眼、最热闹的那个元素——划龙舟(Dragon Boat race)——直接放进了名字里,简单明了,画面感也强。

但是,这事儿没这么简单就聊完了。如果你只是想知道个答案,那上面那句就够了。但如果你想跟人聊得更深入,或者在不同的场合下用更准确的词,那就有得聊了。

我们先拆开“农历五月初五”这几个字来看。

“农历”这个词,英语里对应的就是 “lunar calendar”。所以,“农历五月初五”最直白的翻译,就是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这句话在语法上一点错都没有,完全正确。但问题是,它听起来太像一本说明书了,没人会这么说话。我有个朋友是加拿大人,刚来中国的时候,我就是这么跟他解释的。我说我们有个节日叫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他当时的表情就是那种“你说的每个词我都懂,但连在一起我就不知道是啥了”的迷茫。

后来我才明白,对于他们来说,一个节日的名字通常是一个固定的词组,比如 “Christmas”、”Thanksgiving”。你不会跟他们解释说“感恩节”是“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the fourth Thursday of November),虽然这是事实,但这不是节日本身的名字。你只会直接说 “Thanksgiving”。

所以,”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是一个解释,而不是一个名字。你可以在介绍完 “Dragon Boat Festival” 之后,补充一句 “It’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这样别人就彻底明白了。你看,顺序很重要。先说名字,再给解释。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其他的叫法。

除了 “Dragon Boat Festival”,第二常见的说法是直接用拼音—— “Duanwu Festival”。

这个用法在什么情况下比较好呢?

第一,当你和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聊天时。比如,在大学里学东亚研究的学生,或者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你跟他们说 “Duanwu Festival”,他们会觉得你很地道。因为这是我们自己人叫的名字,没有经过任何“翻译”的修饰。

第二,在一些比较正式或者学术的场合。比如,你在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用 “Duanwu Festival” 会显得更严谨。通常的做法是,在文章里第一次提到这个词的时候,在后面用括号加上注释,写成 “the Duanwu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这样既保留了中文的原汁原味,又方便了那些不熟悉的读者。

这里有个小细节。用拼音的时候,”Duanwu” 的 “D” 和 “Jie” (节) 的 “J” 最好大写,也就是 “Duanwu Jie”。但现在更多人为了方便,直接说 “Duanwu Festival”,把“节”这个字翻译成 “Festival”,这样更容易被理解。这两个用法都对,看你个人习惯。

我个人更喜欢在解释的时候,先说 “Dragon Boat Festival”,然后补充一句 “In Chinese, we call it Duanwu Jie”。这样既能让对方听懂,又能教他一句中文,效果很好。

还有一个叫法,叫 “the Double Fifth Festival”。

这个翻译就很有意思了,它抓住了“五月初五”这个日期的核心特征——两个“五”。”Double Fifth”,双五节,听起来简单又好记。这个说法在一些老派的翻译或者某些特定地区也挺常见的。它的优点是准确地描述了日期,而且比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简洁。

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它只说了日期,完全没体现出节日的文化内涵。你跟别人说 “Double Fifth Festival”,对方可能会问:“所以这天是干嘛的?庆祝两个五吗?” 你还是得解释一番,说这天要划龙舟、吃粽子。这么一来,还不如一开始就说 “Dragon Boat Festival” 来得直接。

所以,”the Double Fifth Festival” 可以作为一种补充知识了解一下,但在日常交流中,优先级可以排在后面。

除了上面这三个主流的说法,还有一些更小众、更有文化内涵的叫法。

比如,”the Poet’s Day”(诗人节)。

这个名字的来源大家应该都清楚,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年屈原投江明志,百姓划着龙舟去寻找他,把粽子扔进江里喂鱼,不让鱼虾伤害他的身体。这些传说都成了端午节的核心习俗。所以,从纪念人物这个角度出发,把端午节叫做“诗人节”是完全说得通的。

这个叫法很有文化感,但用的人非常少。它更像是一种文学性的称呼。如果你在和一个对中国文学、历史特别感兴趣的外国朋友深度交流,可以提一下这个名字,会让他觉得你对自己的文化有很深的理解。但在普通对话里,突然冒出个 “Poet’s Day”,对方可能会一头雾水。

最后,还有一个半开玩笑的叫法,你可以叫它 “the Zongzi Festival”。

粽子 (Zongzi) 大家都知道,就是那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外面包上粽叶的食物。端午节吃粽子,就像中秋节吃月饼一样,是雷打不动的习俗。对于很多吃货来说,端午节的本体就是粽子。

我之前在国外读书的时候,跟同学解释端午节,说了半天龙舟和屈原,他们还是有点模糊。最后我直接从冰箱里拿出个粽子,热给他们吃。他们吃完之后,一下子就记住了。后来再提这个节日,他们会直接问:“Hey, is it the Zongzi festival again?”

所以,”the Zongzi Festival” 是一个非官方、很口语化的叫法。它不正式,但在朋友之间用,特别是在分享美食的时候,非常管用。它能快速建立起一个具体、美味的联想。

总结一下,怎么用这些说法呢?我给你几个具体的场景建议。

场景一:你在国外旅游,一个路人甲问你“你来自哪里?”,你回答“中国”,他接着问“你们最近有什么好玩的节日吗?”
这时候,你就应该用最通俗易懂的那个:
“Yes, we’re about to celebrat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People race dragon-shaped boats and eat zongzi, which is sticky rice wrapped in leaves.”
(“是的,我们马上要庆祝端午节了。人们会赛龙舟,还会吃粽子,那是一种用叶子包着糯米的食物。”)
你看,简单直接,信息量也够。

场景二:你的一个外国同事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主动来问你关于端午节的事情。
你可以稍微深入一点:
“We call it Duanwu Jie in Chinese, but it’s more commonly known a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English. It commemorates an ancient poet named Qu Yuan. That’s why some people also refer to it as Poet’s Day.”
(“我们中文管它叫‘端午节’,但英文里更普遍的叫法是‘龙舟节’。它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屈原的古代诗人。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诗人节’。”)
这样一来,你不仅给了他名字,还提供了文化背景,显得你很有料。

场景三:你在写一篇关于中国节日的邮件或者报告,需要用书面语。
你可以这样写:
“The Duanwu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holiday in China. It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端午节,也被称为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这种写法既准确又专业,照顾到了所有读者。

最后,千万要避免一个常见的错误:直接把“五月初五”说成 “May 5th”。

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的农历和我们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历(Gregorian calendar)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农历五月初五换算成公历,每年的日期都不一样。比如今年可能在六月,明年可能还在六月,也可能跑到五月底。如果你直接说 “May 5th”,别人会以为这是一个固定在公历五月五号的节日,那就完全搞混了。

所以,记住,要么说节日的英文名字,要么就完整地说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绝对不能偷懒。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怎么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