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望岳》,第一反应就是杜甫真有志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嘛,谁上学的时候没背过。这句话太有名了,以至于我们经常忽略掉前面的句子,直接跳到这个雄心勃勃的结尾。但这样其实有点亏,因为这首诗表达的感情,远不止“有志气”这么简单。它是一个年轻人看到一座雄伟的大山后,内心一连串真实的情感变化。
咱们得从头看。
诗的第一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句特别有意思。“岱宗”就是泰山,这我们都知道。但“夫如何”这三个字,语气特别口语化,就像你我今天看到一个壮观的景象,会脱口而出:“我去,这啥情况啊?” 杜甫当时就是这个感觉。他站在泰山远处,第一反应不是赞美,而是被震撼到有点发懵,只能发出一个最直接的疑问。
紧接着的“齐鲁青未了”,是对这个疑问的第一个回答。为啥泰山这么牛?因为它太大了,大到你在古时候的齐国和鲁国地界上,抬眼望去,那片青色好像永远没有尽头。这不是一个精雕细琢的比喻,这是一个最朴素的视觉事实。杜甫在这里表达的第一层感情,就是最纯粹的、被巨大事物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震撼。他还没开始思考人生,他只是在用眼睛感受。
然后是第二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句就开始从纯视觉,往更深一点的思考走了。“造化钟神秀”,意思是老天爷把所有神奇和秀美的东西都集中在这了。这是一种赞叹。他开始理解,泰山的雄伟不只是“大”,还因为它有一种神圣感,是自然力量的杰作。
后半句“阴阳割昏晓”就更绝了。说的是泰山太高了,把山的南北两面分割成了白天和黑夜。山南面是阳光普照,山北面还是昏暗的。这句话厉害在哪?它不是在形容泰山的样子,而是在形容泰山造成的结果。通过描述泰山对“光”和“时间”的影响,来侧面烘托它的高大。你想想,一个东西得有多庞大,才能把早晨和傍晚硬生生隔开?读到这里,杜甫的感情已经从单纯的视觉震撼,升级为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他开始意识到,在泰山面前,人是渺小的。
到这里,诗歌已经过半。杜甫的情感铺垫已经很足了。他先是被泰山的大小镇住,然后又为它的神圣和伟力而折服。这时候,才有了第三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生曾云”,有的版本是“层云”,意思差不多。是说翻涌的云气,就在自己胸前升腾。这说明他离山更近了,甚至感觉自己已经身在山中,云雾缭绕。“决眦入归鸟”这句特别传神。“决眦”,就是把眼眶都快瞪裂了,拼命地看。看什么?看那些飞回巢穴的鸟。为什么要拼命看?因为太高太远了,不使劲看就看不清。
这一联写得非常私人,非常具体。它把读者一下子拉进了杜甫的个人体验里。前两联还是在远观,在感慨,这一联就变成了近距离的感受。他感受着胸口的云气,他努力地追踪着远方的飞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是一种强烈的向往和渴望。他被泰山吸引,他想要看得更清楚,想要离得更近。他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他已经把自己的全部心神都投入到对这座山的观察和体验中了。
情感铺-垫到这里,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有的震撼、敬畏、向往,最终需要一个出口来释放。
于是,最后一句来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话为什么千古流传?因为它不是凭空喊出来的口号。它是杜甫在经历了前面所有情感积累之后,一个自然而然的爆发。正因为他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敬畏于自然的力量,渴望融入其中,所以他才生出了“我也要站到最高点去看一看”的念头。
这里的感情,才是我们常说的“抱负”和“志气”。但我们必须明白这个志气的来源。这首诗大概是杜甫二十四五岁时写的,当时他去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落榜了。对于一个满怀理想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打击。就在这个人生有点小挫折的时候,他游历到了泰山。
泰山的雄伟壮阔,给了他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宏大视角。当他看到泰山能“割昏晓”,能让齐鲁大地都显得渺小,他内心的那点失意和迷茫,相比之下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会当凌绝顶”,不仅仅是说“我一定要爬上泰山顶”,它更深层的意思是:“我一定要达到人生的顶峰”。
而“一览众山小”,也不仅仅是说站在山顶看别的山都变小了。它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期许。意思是,当我站到了足够高的高度,回过头再看今天遇到的这些困难、挫折(就像那些“众山”),它们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小”)。
所以,这最后一句,是杜甫面对人生困境时,从大自然中汲取力量,然后对自己发出的宣言。这是一种混杂着少年意气、不服输的劲头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复杂情感。它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在充分认识到困难(泰山很高很难爬)之后,依然选择要征服它的决心。
总结一下,这首诗的情感是一条清晰的流动线索:
- 远观的震撼:“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纯粹的视觉冲击。
- 思考后的敬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对自然伟力的折服。
- 走近后的向往:“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渴望融入、渴望体验的沉浸感。
- 最终的升华和立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对自然的敬畏转化为人生的抱负和自信。
所以,《望岳》表达的不是单一的感情。它是一个年轻人从被动地被自然震撼,到主动地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最终确立自己人生信念的全过程。这种感情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它真实、有层次,而且充满了年轻人那种未经打磨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