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搞错了谦卑的意思。一提到谦卑,脑子里出现的画面就是唯唯诺诺、不敢说话,甚至有点自卑。但这根本不是谦卑。心理学上认为,谦卑是一种对自己准确的评估,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同时自我关注度很低。 换句话说,谦卑不是看不起自己,而是很少想到自己。
真正的谦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建立在自信之上。 只有一个对自己有稳定、清晰认知的人,才不需要通过外界的赞扬来证明自己,也不害怕承认自己的不足。他们内心很稳,所以不需要“装”。
那么,一个谦卑的人,具体是什么样的?
首先,他们敢于承认“我错了”。 这句话对很多人来说特别难。在工作中,我们见过太多即使证据确凿,也要辩解几句的同事。承认错误,就好像承认自己能力不行。但谦卑的人不这么看。他们把犯错看作是学习的机会。比如一个项目搞砸了,一个谦卑的管理者会直接告诉团队:“这个方案是我决策失误,我来承担主要责任。现在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看看哪里能改进,下次避免。” 这种坦诚不仅不会让他失去威信,反而会赢得团队的信任。因为大家知道,跟着他干,不用担心被甩锅。
其次,谦卑的人都有一颗受教的心。 他们明白自己不可能什么都懂。 我之前认识一位很有经验的设计总监,快五十岁了。有一次,一个刚毕业的实习生给他提了个关于新软件的建议。他不但没有觉得被冒犯,反而很认真地请那个实习生给他演示了一遍,然后说:“这个方法很好,效率确实高,我们团队以后可以推广。” 他不怕在一个年轻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知识盲区。这种开放的心态,让他能够不断吸收新东西,而不是固守在自己的经验里。
第三,他们是很好的倾听者。很多人在对话时,只是等着自己说话的机会,对方讲什么根本没听进去。谦卑的人不一样,他们真心对别人的想法和经历感到好奇。跟他们聊天,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在问“后来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们不是为了评判你,而是真的想理解你。这种专注的倾听,让他们能够从每个人身上学到东西,也让对方感到被尊重。
第四,他们从不抢功劳。一个项目成功了,骄傲的人会强调自己的贡献有多关键。但谦卑的人会很自然地把光环分给团队成员。他们会说:“这次能成,多亏了小王熬夜做的数据分析”或者“是李姐的那个点子启发了我们”。他们真心为别人的成就感到高兴,而不是把别人的成功看作对自己的威胁。这让他们成为团队里最受欢迎的合作者。
第五,他们能接受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这意味着他们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卑微时刻”。 比如在工作中被降职,或者自己努力了很久的事情最后失败了。很多人会因此感到羞辱,甚至怨天尤人。但谦卑的人能够接受这种不完美和不确定性。他们会把这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然后从中学习,调整自己,继续往前走。 这种心态让他们拥有很强的心理韧性。
很多人会把谦卑和软弱搞混。 但事实恰恰相反。敢于承认错误、乐于向人学习、甘心为人配角,这些都不是软弱,而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一个真正自信的人,他的价值感不依赖于“永远正确”或者“永远比别人强”。 就像一个登山者,越是攀登高峰,越需要弯腰低头,审视脚下的路。 这种低头不是懦弱,而是为了更稳、更安全地登顶。
那么,怎么才能练习谦卑?
第一步,从练习感恩开始。每天花几分钟,想一想那些值得感谢的人和事。 比如感谢同事在你忙不过来的时候帮你分担了一点工作,或者感谢家人为你准备的晚餐。感恩会让你把注意力从自己的欲求和不满上移开,更多地看到别人和外界的善意。这能有效抑制骄傲的滋生。
第二步,主动寻求反馈。找一个你信任的朋友或者同事,问他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你觉得我在开会时,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听,不要反驳,不要解释。哪怕你不同意,也要先说“谢谢你告诉我”。这很难,因为人的本能是自我防卫。但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自己的盲点。
第三步,去学一个你完全不懂的新东西。可以是一种乐器、一门外语或者一项运动。当你作为一个笨拙的初学者,需要手把手被教导时,那种感觉就是谦卑最好的老师。你会意识到,在很多领域,你确实一无所知,需要依赖别人的指导。
第四步,有意识地赞美和肯定别人。在团队会议上,公开感谢某个成员的具体贡献。在和朋友聊天时,真诚地表达你欣赏他身上的某个品质。当你习惯于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时,你自己的心态也会变得更开放和积极。
谦卑不是一种天生的性格,它更像一种需要刻意练习的技能。这个过程并不总是舒服的,甚至会让你感到痛苦。 但它能让你从“自我”这个小小的牢笼里走出来,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建立更真实的人际关系,并且获得内心的平静。 它不是让你放弃自己,而是让你以一种更健康、更现实的方式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

 七点爱学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