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总有那么几天,城市里会响起尖锐的警报声,特别是9月18日,很多城市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第一次听到的人可能会有点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其实,这是在提醒我们,不能忘了历史,同时也是在检验我们的防空系统。 这种警报声并不是随便响的,它有固定的种类和含义。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防空警报主要有三种: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
这三种警报,说白了,就是三个不同等级的信号,告诉你敌人飞机到哪了,你应该做什么。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很重要,万一真有情况,能救命。
第一种:预先警报
先说说预先警报。它的声音特点是“长 — 停 — 长 — 停”,具体来说,是鸣响36秒,然后暂停24秒,这样重复3次,总共持续3分钟。 你可以记成“长音间隔”,声音听起来不那么急促,有一定的缓冲时间。
这个警报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敌人可能要来了,大家准备一下”。 当有关部门通过雷达或者其他侦察手段,发现敌方的飞机或者导弹有可能会对我们这边发动攻击时,就会拉响这种警报。 它给你的信号是:有空袭的征兆,但还没到火烧眉毛的地步。
那么听到预先警报,我们应该做什么?这时候千万别慌,因为它给了你准备时间。你应该立刻开始做几件事:
首先,通知家人和邻居。特别是一些住在地下室或者工厂里噪音比较大的地方的人,他们可能听不到警报,需要有人提醒。
其次,快速收拾东西。准备一个应急包,里面装上重要的证件,比如身份证、户口本。再带上一点现金、必要的药品、少量食物和水。 如果家里有小孩,别忘了带上婴儿用品。这个包裹不要太大太重,最好是双肩包,方便行动。
接着,处理好家里的安全隐患。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你需要立刻切断电源总闸,关闭煤气和天然气阀门。 如果家里还在烧火做饭,要马上熄灭炉火。 做这些是为了防止空袭中发生次生灾害,比如爆炸或者火灾。同时,关好门窗。
最后,准备撤离。按照社区或者街道平时规划好的路线,准备向人防工程或者指定的疏散点转移。 这时候要有序,扶老携幼,不要乱跑。 在公共场所的人,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就近寻找掩蔽处,不要急着往家里跑。
简单说,预先警报就是给你一个“预备,跑”的信号。时间相对充裕,关键是要冷静、有条不紊地做好防护准备。
第二种:空袭警报
接下来说说空袭警报。这是三种警报里最紧急的一种。它的声音特点是“短 — 停 — 短 — 停”,非常急促。具体来说,是鸣响6秒,然后暂停6秒,这样反复15次,总共也是3分钟。 这种声音一听就让人紧张,因为它模仿的是炸弹快要落下来的感觉,节奏很快,一下一下的。
空袭警报的意思很直接:“敌人已经到头顶上了,马上躲起来!” 当敌人的飞机或者导弹已经飞到城市附近,随时可能进行攻击时,就会拉响这种警报。 这时候,危险已经迫在眉睫,没有时间让你慢慢准备了。
听到空袭警报,你的第一反应必须是“躲”。
如果你已经在去人防工程的路上了,那就加快速度,立刻进去。如果离得远,或者时间来不及了,就得就近找地方隐蔽。 这时候千万不能再待在空旷的地方。
具体怎么躲呢?这里有几个原则:
-
找坚固的地方:首选是进入人防工程,比如防空洞或者地铁站。 如果没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底层、楼梯间或者墙角也是比较安全的地方。 跨度小的空间,比如卫生间和厨房,相对也更结实。
-
利用地形地物:如果在室外,找低洼的地方,比如沟渠、土堆旁边卧倒。 身体要尽量贴近地面,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小爆炸冲击波的伤害。
-
避开危险区域:千万不要待在高楼下面、玻璃幕墙旁边、高压线底下,或者加油站、化工厂这些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 这些地方在轰炸中非常容易发生二次爆炸或倒塌。
-
保护好自己:卧倒的时候,用手护住头部和颈部这些要害部位。如果身边有头盔或者其他硬一点的东西,赶紧戴上或者顶在头上。 张开嘴巴,这样可以平衡冲击波带来的压力,防止内脏受伤。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听到空袭警报时,如果你在高层建筑里,绝对不能坐电梯。 因为电力随时可能中断,电梯会变成一个非常危险的封闭空间。
总而言之,空袭警报就是命令你立刻、马上、就地隐蔽。一秒钟都不能耽误。
第三种:解除警报
最后一种是解除警报。它的声音最好辨认,就是连续不断的长鸣声,持续3分钟。 没有间断,从头响到尾。这种声音听起来让人松一口气。
解除警报的意思是:“这一波空袭结束了,暂时安全了”。 它表明敌人的飞机已经飞走,短时间内不会再有下一波攻击。
听到解除警报,是不是就可以马上从躲藏的地方出来,恢复正常生活了呢?还不行。
虽然直接的空袭威胁解除了,但危险并没有完全过去。空袭过后,可能会有很多后续问题,比如建筑物倒塌、火灾、燃气泄漏,甚至可能存在未爆炸的炸弹。 如果是特殊袭击,可能还会有放射性物质或者化学毒剂污染。
所以,听到解除警报后,要做的是:
-
保持警惕:不要马上冲出隐蔽的地方。先观察一下周围的情况,确认没有明显的危险。要听从人防工作人员或者救援人员的统一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
清点检查:检查自己和家人是否受伤,清点一下随身携带的物品。
-
参与救援: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救援工作。比如,帮助寻找被困的邻居,扑灭小范围的初起火灾,或者为伤员提供简单的包扎。
-
关注信息:继续通过广播等渠道收听政府发布的消息。 了解哪些区域是安全的,哪些道路可以通行,以及是否有疫情或者其他次生灾害的通报。
解除警报不等于万事大吉,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结束的信号。后续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同样重要,也需要大家保持冷静和秩序。
现在我们平时听到的防空警报,绝大多数都是试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可以组织防空警报试鸣,并且会在试鸣的五天前发布公告,告诉大家不要惊慌。 很多城市会选择一些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进行试鸣,比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就是为了提醒大家居安思危,勿忘国耻。 同时,试鸣也是为了检测警报设备是否完好,确保在真正需要的时候能用得上。
虽然现在是和平时期,但了解这三种警报声,知道在不同情况下该做什么,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常识。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战争,在面对一些重大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时,这套预警系统和应对知识同样能派上用场。

七点爱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