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疼痛的护理,这事儿可真不是几条干巴巴的指南就能说清楚的。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场侦探游戏,一门需要共情和想象力的艺术,而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如果非要给个框架,那主要的核心手段无外乎四个方面:精准评估、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以及同样重要的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但每一个方面,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挣扎。
我们先说精准评估。教科书会告诉你用NRS数字评分法,让病人从0到10打个分。这有用吗?当然有用,这是基础,是和其他医护人员沟通的“通用语言”。但你真以为一个疼到蜷缩发抖的病人,能冷静地告诉你他的疼痛是7分还是8分吗?这简直就是一门玄学。
真正的评估,是“看”。看他的表情,是紧锁的眉头,还是毫无波澜的“面具脸”?有些长期忍受癌痛的病人,他们的表情可能很平静,因为疼,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但你去看他的手,是不是紧紧攥着床单?看他的身体,是不是下意识地保持着一个僵硬的、能让他稍微舒服一点的姿势?看他呼吸的频率,是急促还是屏息?这些,都是疼痛在说话。
评估也是“听”。不只是听他说“我疼”,更要听他怎么描述这种疼。是“钻心”的疼?是“烧灼”一样的疼?还是像“被电击”?不同的描述,指向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疼痛类型——伤害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这直接关系到后面用什么药,用什么方法。还要听那些没说出口的。比如一个刚做完大手术的硬汉,嘴上说着“没事,能忍”,可你问他想不想下床活动时,他眼神里的犹豫和恐惧,已经把答案写在了脸上。所以,评估疼痛,是剥丝抽茧,是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非语言信号,是把一个抽象的感觉,尽可能地还原成一个具体、多维的图像。这比单纯记一个数字,重要得多。
接下来是药物干预。这大概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了,不就是给止痛药嘛。但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最关键的一个理念,我个人认为是:要赶在疼痛的前面。而不是等病人疼到受不了了,哭着喊着要药,你再手忙脚乱地去拿。特别是对于术后或者癌痛患者,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是维持血药浓度、平稳镇痛的金科玉律。你要让病人相信,疼痛是可以被控制的,而不是让他活在对下一次剧痛发作的恐惧里。
给药也不是把药片塞过去就完事了。你得观察。用了阿片类药物,有没有恶心、呕吐、便秘?有没有过度镇静甚至呼吸抑制?这些副作用,有时候比疼痛本身还折磨人。便秘,听起来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对于一个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简直是灾难。所以,给止痛药的同时,预防性地使用通便药,或者鼓励病人多喝水、在床上做做腹部按摩,这些“小事”,恰恰体现了护理的专业性。我们得像个管家,不仅要解决主要矛盾,还要把方方面面的潜在问题都想到,都安排好。
然后,就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非药物干预。这玩意儿,常常被认为是“辅助”的,是“锦上添花”的。但在我看来,它有时候是“雪中送炭”,是赋予病人力量的关键。为什么?因为药物是被动接受的,而很多非药物方法,是病人可以主动参与的。这种“掌控感”,对一个被疼痛剥夺了所有掌控感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具体能做些什么?太多了。
一个简单的体位改变,比如在腰下垫一个软枕,就能极大缓解腰椎的压力。
一个温热的毛巾敷在僵硬的肩颈,那种从皮肤渗透到肌肉的暖意,本身就是一种慰藉。
引导病人进行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把注意力从疼痛的部位,转移到一呼一吸的气流上。这不仅仅是“转移注意力”,这是在用身体的节律,去对抗疼痛的混乱。
还有音乐疗法。放一段他喜欢的轻音乐、评书、甚至是相声,在他的世界里构建起一个“安全区”,一个疼痛暂时无法侵扰的角落。
想象引导也特别好用。你可以用轻柔的声音,引导他想象自己躺在温暖的沙滩上,听着海浪,感受阳光……听起来有点唯心,但大脑是很神奇的,一个愉悦的想象,真的能激活内源性的镇痛物质,让身体自己帮助自己。
这些方法,不需要处方,成本低廉,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它们传递给病人的信息是:你看,除了吃药,我们还有很多办法,你不是无能为力的,你可以和我一起,来对付这个叫做“疼痛”的怪物。
最后,但绝不是最不重要的,是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疼,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感觉,它会带来恐惧、焦虑、绝望、愤怒。一个病人如果觉得自己的疼痛永远不会好转,那么任何药物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所以,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治疗。让他说,让他抱怨,让他哭。你不需要给出什么人生哲理,有时候,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他床边,握着他的手,用眼神告诉他“我听着呢,我理解”,这种被看见、被理解的感觉,就能给他巨大的力量。
给予积极的反馈。当他成功地通过深呼吸度过了一次疼痛发作,你要真诚地表扬他:“您看,您做得多棒!您找到了一个对付它的好方法!”这种正向强化,会建立他的信心。
提供准确的信息。告诉他疼痛的原因是什么,止痛药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按时用药很重要,会不会上瘾(这是很多病人最担心的问题)。知识是消除恐惧的最好武器。当他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清晰的认知,恐慌就会减少,配合度自然就高了。
说到底,护理疼痛,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疼痛的“病例”,而是一个正在受苦的“人”。我们的工作,就是动用一切知识、技能、同理心和创造力,去减轻他的痛苦,维护他的尊严。我们用药物去钝化疼痛的锋芒,用各种非药物手段为他构建起一个缓冲地带,用语言和陪伴去支撑他摇摇欲坠的精神世界。这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我们护士,很多时候,就是那根能拽住他们、不让他们被疼痛的漩涡彻底吞噬的绳子。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