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公式先给你:应收账款资金占用成本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 资本成本率。
就这么简单?对,就这么简单。但你信我,这背后藏着的东西,能让一个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公司,一夜之间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这玩意儿,就像温水煮青蛙,一开始你根本感觉不到疼,等到水开了,你想跳都晚了。
咱们一个个拆开来看,别嫌我啰嗦,魔鬼全在细节里。
先说这个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这可不是你随便拿资产负债表上那个期末数就算了的。这样做,太粗糙,简直是在自欺欺人。最起码,你得用(期初应收账款余额 +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 2。这个“期”是多久?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看你业务的波动性。如果你的生意淡旺季特别分明,比如卖月饼的,你用年度平均数,那得出的结果就跟闹着玩儿似的。更精细的玩法,是把每个月的月末余额加起来,再除以12,这样得出的年度平均数,才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个“平均”?因为应收账款是个流动的玩意儿,它今天进来一笔,明天又出去一笔。你只看一个时间点,就像给一个正在跑百米冲刺的运动员拍了张静止的照片,然后说他一动不动。荒唐不?你要捕捉的是它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性地、平均占用了你多少钱。这笔钱,才是你真正“借”给你客户,没收回来的本金。这个数字,就是你失血的总量。
好了,重头戏来了——资本成本率。这玩意儿最要命,也最容易被搞错。
很多人,尤其是小老板们,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银行贷款利率。比如说,我从银行搞了笔一年期经营贷,利率5%。行,那我的资本成本率就是5%。
这么想,不能说错,但格局小了,而且是严重低估了。
银行贷款利率,这只是你资金成本的下限。是你为了弥补应收账款这个窟窿,付出的最直接、最看得见的代价。你把价值100万的货发出去了,钱没回来,但你得给工人发工资,得给供应商付货款,钱从哪儿来?从银行借。那这100万的应收账款,一年下来,光利息就让你实实在在掏出去了5万块。这是最基础的成本,谁都看得懂。
但真正的成本,远不止于此。你得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这100万不是一笔应收账款,而是现金,就躺在你公司的账上,你会拿它干嘛?
这就要提到一个更高级,也更真实的概念——机会成本。
什么叫机会成本?说白了,就是你为了做一件事(把钱借给客户),而放弃掉的、能做的其他事情中,收益最高的那一件所带来的收益。
举个例子。你手上有这100万现金。
你可以:
* A计划:投入到新的生产线,预计每年能增加20万的净利润。
* B计划:做一波猛烈的市场推广,预计能带来15%的销售增长,折合利润15万。
* C计划:啥也不干,买个理财,一年也有3万的收益。
现在,因为这100万变成了应收账款,被客户“免费”占用了。那么A、B、C三个计划你都干不成了。你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不是15万,也不是3万,而是那个最高的,20万!
所以,你的资本成本率,就不是那个可怜的5%的银行利率了,而是20%!
现在我们再来算那笔账:
应收账款资金占用成本 = 100万 × 20% = 20万。
看到没?同一个应收账款,在不同的老板眼里,它的“隐形成本”是天差地别的。一个只想着还银行利息的老板,觉得成本是5万;一个雄心勃勃、满脑子都是扩张计划的老板,他看到的成本是20万!这20万,是他活生生被拖慢发展脚步的代价,是他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抢占市场的代价,是他心头滴血的代价!
所以,这个资本成本率,对不同的企业,甚至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如果你公司正处于高速扩张期,遍地都是高回报的投资机会,那你的资本成本率就高得吓人。每一分钱被客户占用,对你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反过来,如果你是个成熟期的企业,现金流充裕,市场上也没啥好的投资项目,那你的资本成本率可能就真的只比银行理财高那么一点点。
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有点虚。那我再给你一个更具操作性的指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这是财务经理们最爱用的,它综合考虑了公司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成本。公式很复杂,我就不展开了,但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我公司用来经营的每一分钱,都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是所有资金来源成本的一个加权平均值。用WACC来作为资本成本率,比单纯用贷款利率要科学得多。
好了,公式的两个部分都说透了。但光会算,没用。你得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
这个成本算出来,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让你做完账,然后把报表扔到一边。它是你公司管理的“仪表盘”和“警报器”。
它告诉你,你所谓的“利润”,有多少是看得到摸不着的“纸面富贵”。很多公司,利润表上看着赚得盆满钵满,现金流量表却是一塌糊涂,这就是应收账款在作祟。
它还能帮你做决策。比如,一个客户给你一张很大的订单,但要求有90天的账期。另一个客户订单小一点,但承诺现款现结。你接哪个?这时候,你就算一下前面那个大订单在90天内占用的资金成本,看看它高出来的利润,到底能不能覆盖掉这个成本,甚至还有富余。如果不能,那这张大订单就是个“毒苹果”,看着诱人,吃下去会要了你的命。
我还想再提一个和这个公式息息相关的概念: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这个天数越长,意味着你的钱被客户占用的时间越久,你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就会越高,最终算出来的资金占用成本也就越高。它们是环环相扣的。所以,盯着DSO,想办法把它降下来,是所有财务和销售人员的头等大事。
怎么降?
* 优化你的信用政策,不是什么客户都给一样的账期。
* 把销售提成和回款挂钩,而不是和开票额挂钩。你试试看,销售人员催款的积极性马上就不一样了。
* 定期出具账龄分析报告,对那些超过90天、180天的“老大难”账款,要像对待敌人一样,成立专案组去攻克。
所以,别再把“应收账款资金占用成本”当成一个冷冰冰的财务公式了。它有温度,有脉搏,它关乎你企业的生死存亡。你对它有多重视,你的现金流就有多安全。记住,利润只是观点,而现金才是事实。别让自己赢了场面,却输掉了底裤。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