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

坦白讲,高中语文这东西,很多人觉得它是一门玄学。分数高低,好像全凭感觉和阅卷老师的心情。某种程度上,这话有几分道理,但又不全对。语文学不好,绝对不是因为你笨,很可能是你的姿势从一开始就错了。它不是数学物理,靠刷题就能堆出个金字塔;它更像一门手艺,需要 “养”,需要用时间去煨,去炖,最后才能熬出那锅浓醇的汤。

忘了那些“总分总”的陈词滥调吧,也别再指望背几篇范文就能包打天下。我想说的,是一些更根本的、更“野路子”的东西,一些能让你真正和语文学科 “和解” 甚至 “相爱” 的法门。

核心就两个字:语感

什么是语感?就是你看到一句话,不用经过大脑的语法分析,就能本能地感觉到它“对不对”、“美不美”、“力道足不足”。这玩意儿怎么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老师灌输给你的。它完完全全,来自于 海量且高质量的输入

你的课本,说实话,那只是“标配午餐”,饿不死你,但也别指望吃出什么花样来。你得自己“加餐”,而且得是米其林级别的盛宴。

怎么吃?

第一,别把阅读当任务。把那些印着“中学生必读”但你一看就想睡的书先放一边。去找你真正感兴趣的。你喜欢江湖?那就去读金庸古龙,读他们的荡气回肠,也读他们遣词造句的精妙,看一个“凛冽”是怎么写出剑气的。你喜欢科幻?那就去啃刘慈欣,看他如何用最朴素的文字,搭建出最宏伟的宇宙图景,那种想象力的奔腾,本身就是最好的语言范例。

关键在于,读的时候不能当个纯粹的看客。你要变成一个“小偷”,一个“拆解师”。看到一个让你拍案叫绝的句子,别光顾着爽。停下来,把它抄下来,然后像拆卸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去 拆解 它。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那个同义词?这个比喻妙在哪里?如果我来写,我会怎么写?然后,最关键的一步来了—— 模仿

你模仿的不是人家的思想,而是人家组织语言的“骨架”。今天模仿汪曾祺的淡雅,明天学学鲁迅的峭拔,后天试试钱钟书的机锋。一开始会很别扭,像穿着不合身的衣服,但慢慢地,这些大师的“内力”就会化为你的东西。你的语言武器库,就是这么一点点充实起来的。你的语感,就在这一次次的拆解和重组中,被悄悄地打磨得无比敏锐。

再说说文言文。我知道,这玩意儿是很多人的噩梦。一堆“之乎者也”,看得人头大。我的建议是:放弃逐字逐句的翻译。你把它当成一门外语,不,当成一门方言来学。你学粤语,不是靠背字典吧?是靠听,靠说,靠 浸泡 在那个环境里。

文言文也一样。找那些经典的篇目,《逍遥游》、《赤壁赋》、《陈情表》……放声去读!读出它的节奏感,读出它的韵律美。你读多了,即便有些字不认识,你也能大致“猜”出那句话的味道。那种感觉,是“晓畅”还是“悲切”,是“豪迈”还是“婉约”。当你能感觉到文字背后的情绪时,那些所谓的“实词虚词”,不过是帮助你确认这种感觉的工具罢了。把文言文当成一首歌来听,而不是一道数学题来解,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

输入说完了,该聊聊输出了,也就是让无数人抓破头皮的 作文

高中作文最大的敌人是什么?是 “假大空”。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宏大的主题,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信。一个连扶老奶奶过马路都没干过几次的学生,却在纸上大谈特谈“奉献”与“牺牲”,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所以,作文的第一要义,是 写真话,动用你的 真情实感

这不意味着你要把自己的隐私全盘托出。而是说,你要写你真正观察到和思考过的东西。你写不出感动中国的壮举,但你可以写楼下那只每天等你喂食的流浪猫,写它眼神里的警惕和依赖;你写不出家国天下的情怀,但你可以写你和父亲的一次争吵,写那之后空气里凝固的尴尬和沉默背后的爱;你甚至可以写你书桌上的一道划痕,写它背后那个无聊下午的全部思绪。

细节,细节是魔鬼,也是天使。宏大的道理人人会说,但独特的、只属于你的细节,才是击穿人心的利器。别怕你的生活“平淡”,再平淡的生活,只要你用心去观察,都能挖出金子来。这需要你平时就做一个有心人,带着一个“作家”的眼睛去看世界。你的素材本,不应该是名人名言的堆砌场,而应该是你思想火花的捕蝶网。今天看到的一片云,明天听到的一个故事,后天冒出的一个古怪念头,都记下来。这些,才是你作文里最宝贵的 “思想的肌肉”

有了真东西,再谈技巧。凤头、猪肚、豹尾,这些老话没错,但别理解得太死板。

“凤头”不是让你一开头就排比句加名人名言,而是要能 “一把抓住” 读者的衣领。可以是一个悬念,一个场景,一个直击灵魂的追问。要的是“意外感”。

“猪肚”也不是让你把素材胡乱堆砌,而是要有清晰的逻辑链条。你想表达一个观点,那就用不同的论据,从不同的侧面去支撑它,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带读者抵达你思想的核心。

“豹尾”呢?不是让你强行升华,喊一句空洞的口号。一个好的结尾,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定格,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或者是一种情绪的余音绕梁。像钟声一样,敲完了,嗡嗡声还在空气里回荡。

最后,说点实在的,关于应试。

那些字词音形义,没什么捷径,就是 “磨”。但可以巧磨。利用字根、字源去记,把一串形近字、同音字编成个小故事,都比死记硬背强。

古诗词鉴赏,别再背那套“手法+意象+情感”的万能公式了。你要理解这三者是个有机体。比如“感时花溅泪”,看到“花溅泪”这个反常的现象(手法是拟人),自然就联想到了诗人悲伤的情感(情感),而“花”本身就是承载这种情感的载体(意象)。你把这个逻辑链条理顺了,答案自然就出来了,而不是生硬地拼凑术语。

现代文阅读,尤其是小说和散文,最考验的就是共情能力。做题的时候,你要 “钻进作者的脑子里去”。问自己:他写这片云,真的只是为了写云吗?他让主角在这里停顿了一下,是想表达什么?你要像个侦探,从字里行间寻找作者留下的线索,去破译他内心的密码。

归根结底,高中语文的学习,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它锻炼的不仅仅是你的应试能力,更是在塑造你的感受力、表达欲和审美观。当你能从一首唐诗里读出明月光,从一篇散文里闻到故乡的菜籽油香,当你能用文字准确地描摹出自己内心最细微的波澜时,你会发现,分数,不过是这场修行中最不值一提的副产品。

这门学科的终极魅力在于,它让你成为了一个更丰富、更有趣、更会表达的“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