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答案,一句话的事儿:D档就是Drive(前进),R档是Reverse(倒退),N档是Neutral(空档)。
你以为就这么简单?要是光知道这三个英文单词就能把自动挡开明白,那马路上跑的就都是舒马赫了。这几个字母,说是自动挡的灵魂,一点也不夸张。可我瞅着,九成的人,灵魂还都处于蒙昧状态。他们不叫开车,叫“移动沙发”。
咱们先聊聊那个最最常用的,几乎要被焊死在上面的D档。Drive,前进。多直白,多友好。对很多新手,乃至开了好几年车的老“菜鸟”来说,车子点火,挂上D档,然后就是油门、刹车,再油门、再刹车,直到熄火。他们信奉一个至高无上的教条:“D档走天下”。方便啊,省心啊,大脑完全可以空出来想中午吃什么。
可你真当变速箱是傻子吗?你把它当傻子,它迟早把你撂在半路上。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长长的、看不到头的下坡路,比如去山里玩,或者从某个变态的地下车库出来。很多人怎么开?挂着D档,一路轻点刹车,甚至重踩刹车。车速快了就踩,慢了又松,一路这么“点”下去。开着开着,你可能会闻到一股焦糊味,那是你的刹车片在尖叫、在抗议、在燃烧生命。你再踩刹-车,会发现踏板行程变长了,软绵绵的,车子像一头失控的野牛,减速越来越吃力。这就是“刹车热衰减”,鬼门关前面的一道开胃菜。
这时候,真正会开车的人,早就不用D档了。他们会切换到S档(Sport,运动模式),或者干脆利落地推到M档(Manual,手动模式)自己减档,再不济也会用上L档(Low,低速档)。核心逻辑是什么?利用发动机的“反拖”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动机制动,来控制车速。车子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拽着,稳稳当当往下走,刹车系统只是辅助,轻松惬意。这才是人和机器的交流,而不是把所有压力都甩给那几片可怜的刹车片。
所以你看,D档是个“君子”,很随和,但它处理不了所有复杂路况。你不能指望一个穿着西装的绅士去给你爬山涉水。上大坡也一样,D档可能会显得有点“思考人生”,在高转速和低转速之间犹豫不决,频繁升降档,车子一顿一顿的,没劲儿。这时候,一个S档或者手动降一档,转速拉起来,动力瞬间就来了,那感觉,爽!超车也是一个道理,别傻等着深踩油门等那个所谓的“kick-down”(强制降档),那有延迟,危险。提前切个S档,动力随叫随到,干净利落。
说完D档,再来看看R档。Reverse,倒车。这个档位,简直是所有新手司机的噩梦放大器。停车场里,因为一个R档引发的剐蹭、碰撞,每天都在上演。
最大的问题,就是油门控制。很多人倒车,要么就是靠怠速一点点挪,急死人;要么就是一脚油下去,车“噌”地一下往后窜,吓得赶紧一脚刹车踩死,车上的人前仰后合。记住,倒车不是赛车,R档的齿比通常很大,动力响应非常直接,你得用对待“炸药包”的态度去对待倒车时的油门。用脚尖最前端,毫米级的精度去控制。
还有一个要命的坏习惯,就是车还没停稳,就急吼吼地从D档推到R档,或者从R档推回D档。每次听到变速箱“咔”的一声巨响,我的心都跟着一颤。那不是机械的正常啮合声,那是齿轮在打架,在哀嚎。每一次这样的冲击,都在缩短你变速箱的寿命。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车必须,我说的是必须,完全静止下来,刹车踩稳,然后再去切换D-R或者R-D。给机器一点尊重,它才能为你服务得更久。
别迷信你的倒车影像和雷达。那玩意儿有盲区,会骗人。你的脖子、你的左右后视镜,才是最可靠的伙伴。倒车时,人要“动”起来,左看看右看看,前后扭扭脖子,别跟个僵尸一样死死盯着中控屏。
最后,我们来聊聊那个最被误解、最被滥用的N档。Neutral,空档。
关于N档最大的一个流言,就是“空档滑行省油”。这真是个从化油器时代穿越过来的古董谣言。我得大声疾呼:现在的电喷车,空档滑行不仅危险,而且费油!为什么?因为带档滑行时,比如你挂着D档松开油门,行车电脑检测到你不需要动力,会自动停止给发动机喷油,这时候车轮反过来带着发动机转,瞬时油耗是0。而你一旦挂入N档,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断开连接,为了不熄火,它必须自己喷油维持怠速运转,反而更费油。
更重要的是安全!N档滑行,你失去了发动机的制动能力,车子会像一块脱缰的肥皂,特别是在下坡时,控制难度直线上升。万一需要紧急加速躲避障碍,你还得先挂回D档,这个时间差,可能就是天堂和地间的距离。
那么N档究竟什么时候用?
它的主要作用是“临时中断动力”。最常见的场景就是等红灯。这个也有争议,有人说短时间(比如30秒内)没必要,踩着刹车挂D档就行。但我个人习惯,只要看到红灯超过30秒,我就会果断挂入N档,拉起手刹。为什么?第一,让我的右脚歇会儿,不用一直跟刹车较劲。第二,减少变速箱油温的升高,让变矩器稍微喘口气。第三,也是为了安全,万一我走神了脚一松,或者被后车追尾,车子不会猛地向前窜出去。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必须用N档,那就是当你的车抛锚了,需要被拖车,或者需要人力推车的时候。这时候挂N档,才能让车轮自由滚动。
所以,你看,D、R、N,这三个简单的字母背后,藏着的是对汽车机械原理的理解,是对驾驶安全的敬畏,更是人与车之间沟通的艺术。别再满足于“会开”了,尝试去“开好”,去理解你的座驾。当你能根据不同的路况,自如、准确地运用这些档位时,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人车合一”的驾驶乐趣。那不是简单的从A点到B点,那是一场你和机器之间,默契配合的舞蹈。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