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是什么意思?
一个字:有。
但如果你觉得答案就这么简单,那恭喜你,你已经踩进了英语学习里最大的一个坑,而且是那种爬了半天都找不到梯子的深坑。把have
简单粗暴地等同于中文里的“有”,大概就相当于把“牛逼”两个字翻译成awesome
,看似对了,实际上丢失了九成的神韵和全部的语境。
所以,have
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它不是一个词,它是一把瑞士军刀。你以为你只是拿它来切个水果(表示“拥有”),结果发现它还能开红酒(表示“经历”)、拧螺丝(表示“必须”)、甚至还有个放大镜(构成“完成时”)。你必须得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弹出哪一把工具。
咱们先从最没有迷惑性的那个刀片开始:拥有。
I have a cat.
我有一只猫。这太直白了,简直是教科书第一页的水平。这只猫是我的,我能摸,能喂,它掉的毛能粘我一身黑衣服。这种have
,是实实在在的,有物理形态的占有。I have a house.
,I have a headache.
——等等,头痛?头痛也是我“拥有”的吗?
你看,问题这就来了。headache
不是一只猫,你不能把它关笼子里,你只想赶紧摆脱它。所以这里的have
,味道就变了。它不再是愉快的“拥有”,而更像是一种状态的描述。你正处于“头痛”这个状态里。She has a fever.
她发烧了。He has a bad temper.
他脾气很坏。这些都不是实体,而是一种附着在人身上的属性或状态。我们不说She is a fever.
(她是发烧),这不合逻辑。我们说她“持有”着发烧这个状态。这个have
,已经从具体的“拥有”,悄悄滑向了抽象的“处于某种状况”。
接下来,弹出的第二把小刀,是经历和进行。
Let's have a drink.
我们去喝一杯吧。这里你能翻译成“让我们拥有一杯喝的”吗?技术上没错,但听起来像个机器人。这里的have
,已经完全脱离了“拥有”的静态感,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动作。它约等于drink
。Have a good time.
玩得开心。你是在“拥有”一段好时光吗?不,你是在经历它,享受它。这个have
充满了动态和过程感。We had a long talk.
我们长谈了一番。这里的had
(have
的过去式)就是talked
的同义替换,但它更强调的是“进行了一场谈话”这个完整的事件。它比单纯一个动词,多了一层“我们把这件事给办了”的仪式感。甚至吃饭,have breakfast/lunch/dinner
,都是在用have
来包裹“吃”这个动作,让它听起来更像一个日常的、完整的环节,而不是像动物一样单纯地进食。
然后,是一把非常重要、甚至有点锋利的小刀:必须,也就是have to
。
这简直是have
家族里的一个叛逆分子。它后面跟着动词原形,表达的意思和“拥有”没有一毛钱关系,而是指向一种客观的、不可避免的责任或义务。I have to go.
我得走了。为什么?可能是我约了人,可能是末班车要开了。这不是我主观上“想要”走,而是情势所逼。
对比一下must
。I must go.
这通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意志:“我(认为)我非走不可”。而I have to go.
更像是在摊手,表示无奈:“没办法,我不得不走”。My doctor said I have to stop smoking.
是医生这个外部权威要求我戒烟。如果我说I must stop smoking.
,那是我自己下定决心要戒烟。have to
的背后,总有一个外在的理由或环境的压力。它不是“我拥有去做某件事”,而是“我背负着去做某事的责任”。这种沉重感,和I have a cat
的轻松感,简直是天壤之别。
好了,现在我们要拔出这把瑞士军刀里最复杂、最强大的那个工具了——作为助动词,构成完成时态。
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我已经做完作业了。
She has been to Paris.
她去过巴黎。
这里的have
/has
,已经彻底虚化了,它不再有任何独立的中文意思,不再是“有”,也不是“吃”,更不是“必须”。它变成了一个语法功能的标志。它像一个幽灵,附着在后面的动词上,告诉听话人:这个动作在过去发生了,但它的影响和结果持续到了现在。
这才是完成时的灵魂。I finished my homework.
(我做完了作业)——这只是在陈述一个过去发生的事实。可能是一小时前,也可能是十年前。但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潜台词是:“所以,我现在可以玩游戏了”、“所以,你可以检查了”、“所以,别再催我了”。那个“完成作业”的动作,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产生了直接的关联和结果。
She went to Paris.
(她去过巴黎)——一个简单的过去事实。She has been to Paris.
(她去-过-巴黎)——这个经历成为了她的一部分,塑造了今天的她。她现在拥有了关于巴黎的记忆,她可以跟你聊卢浮宫,可以吐槽那里的地铁。这个“去过”的经历,是她人生履历的一部分,在“现在”依然有效。
所以,这个作为助动词的have
,其实是在搭建一座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它让过去的动作,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在时间长河里,留下了一道一直延伸到你脚下的水痕。理解了这一点,你才算真正摸到了have
的命脉。
最后,还有一个更高级的用法,像是瑞士军刀上那个你平时可能都不知道怎么用的小钻头:使役用法,让别人做某事。
I had my car repaired.
我让人把我的车修了。
I'll have my secretary call you.
我会叫我的秘书给你打电话。
注意到了吗?这里的结构是 have + 宾语 + 动词的过去分词/原形
。它表达的不是我自己做,而是“安排”或“导致”了某件事的发生。I repaired my car.
是我亲自动手修。I had my car repaired.
是我花钱找了修理工,我“拥有”了“车被修好”这个结果。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用法,充满了掌控感。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have
是什么意思?
它是一种关系。
可以是人与物品的拥有关系 (have a book
)。
可以是人与状态的依附关系 (have a cold
)。
可以是人与事件的经历关系 (have a party
)。
可以是人与责任的捆绑关系 (have to work
)。
可以是过去与现在的因果关系 (have seen the movie
)。
甚至可以是人与他人的支配关系 (have someone do something
)。
它如此灵活,如此无处不在,以至于你根本无法用一个单一的中文词去锁定它。它像水一样,渗透在英语的各种缝隙里,根据容器(语境)的不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
下次再看到have
,别再急着把它翻译成“有”。停一下,问问自己:在这里,它到底在连接什么和什么?它弹出的是哪一把小刀?是占有,是经历,是责任,还是时间的痕迹?
当你能感受到它在不同场景下那微妙的张力变化时,你才算真正开始懂have
了。这比背一万个“have a…”的词组,要有用得多。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