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by什么意思英语

要用一个词来定义 by,太难了。真的。

这根本不是一个单词,这是英语世界的“元气”,是构成其骨架的最基本粒子之一。你问我 by 什么意思,就好像在问空气是什么味道,水是什么形状。它没有固定的味道和形状,它渗透在一切表达里,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所以,别想着一劳永逸地“背下来”,咱们得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感受它。

最开始,我们接触 by,大概都是从被动语态里。那会儿老师在讲台上敲着黑板,唾沫横飞,“The cake was eaten by me.” —— 蛋糕被我吃了。这里的 by,像一个伸出的手指,精准地指向了动作的发出者,那个“始作俑者”。它有一种宿命般的归属感,告诉你这件事儿,就是“他/她/它”干的。没有 by,那个蛋糕就是被幽灵吃了,悬案一桩;有了 by,案子就破了,凶手昭然若揭。

所以,你可以把这第一层理解为“施动者之 by”。它回答了“Who did it?”这个问题。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a stone.(窗户是石头砸破的。)A masterpiece painted by Van Gogh.(一幅梵高绘制的杰作。)它带着一种“追根溯源”的劲儿。

但你很快就会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

你走出校门,跳上一辆公交车,售票员问你去哪儿,你朋友在旁边可能会说,“We are going there by bus.” —— 我们公交去。你看,这里的 by 味道就变了。它不再是那个指认凶手的手指了,它变成了一条路径,一种方法。它在回答“How?”这个问题。

这就是它的第二层皮肤:“方式途径之 by”。

你如何支付?I’ll pay by credit card.(我信用卡付。)你如何联系?Contact me by email.(通过邮件联系我。)你如何学习?She learned English by watching movies.(她通过看电影学英语。)

这个 by,特别有画面感。它不是抽象的“使用”或“通过”,它几乎就等同于那个工具或方法本身。说“by bus”,你脑子里浮现的就是公交车摇摇晃晃的车厢;说“by email”,你仿佛能听到新邮件的提示音。它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表达,把动作和工具死死地捆绑在了一起。这里有个小小的陷阱,很多人会和 with 搞混。记住一个很糙但有效的感觉:by 后面跟的,通常是一种“方式”或“系统”(by bus, by air, by sea),而 with 后面跟的,更像一个具体的、能抓在手里的“工具”(write with a pen)。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能帮你解决80%的困惑。

好,我们继续深入。

想象一个下雨的午后,你坐在咖啡馆,不想被人打扰。你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你就可以说,“I’m sitting by the window.” 我在窗边坐着。

这里的 by,又换了一张脸。它成了一个“定位器”。它在回答“Where?”这个问题。它表示“在…旁边”,但它和 near, beside, next to 这些词的情感色彩完全不同。

  • Next to 是紧紧挨着,没有缝隙,像连体婴。
  • Beside 也是在旁边,但可以有点距离,像两个并肩站着但没贴在一起的人。
  • Near 就更宽泛了,在附近就行,隔条马路都算 near。
  • by 呢?by 有一种最微妙的亲近感。它不一定非得紧贴着,但它暗示了一种“触手可及”或者“在…影响范围内”的感觉。坐在 by the window,意味着窗外的光、风景、声音,都和你有关。住在 by the sea,意味着海风、涛声、咸湿的空气,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它有一种诗意,一种关联感。它不只是一个冰冷的坐标。

所以,这是它的第三重身份:“空间关联之 by”。

还没完,我们生活中最让人焦虑的东西——deadline(截止日期),也离不开 by

老板甩给你一个任务,然后说:“I need this by Friday.” 这句话什么意思?是周五当天交,还是周五之前?答案是:最晚周五(包括周五当天)

这就是 by 的第四个化身:“时间节点之 by”。它划定了一个最终期限,一个不能再晚的时刻。You have to be home by midnight.(你必须在午夜前回家。)灰姑娘的水晶鞋和南瓜马车,就是被这个 by 给打回原形的。它有一种不容置喙的强制力,像一根时间上的红线,你不能越过。这和 until 不一样,until 强调的是一个动作“持续到”某个时间点,而 by 强调的是一个动作必须在某个时间点“之前或之时完成”。感觉完全不同。

我们继续。

你看到一份财报,上面写着:Sales increased by 10%.(销售额增长10%。)或者你听到朋友抱怨:I missed the train by a minute!(我一分钟错过了火车!)

这里的 by,变成了一个“度量衡”。它在衡量一个差距、一个变量。它回答的是“How much?”这个问题。它 quantifying(量化)了那个变化或差异。She is older than me by two years.(她我大两岁。)这里的 by 像一把尺子,精准地量出了那个“差额”。

所以,这是它的第五重人格:“差额尺度之 by”。

当然,还有一些更零散但极其常见的用法。比如,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的作者。A song by Taylor Swift.(一首泰勒·斯威夫特创作的歌。)这里的 by 几乎就是“作者”的同义词。还有那些已经凝固成化石的短语,你别去想为什么,记住就对了。比如:

  • 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聊天时最完美的转场词,自然不做作。
  • by accident / by chance:偶然,意外地。充满了命运的巧合感。
  • by and large:总的来说,大体上。给出一个笼统的结论时,显得不那么绝对,很地道。
  • step by step:一步一步地。强调过程和耐心。

你看,by 就是这么一个千人千面的家伙。它既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既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逻辑的。它像水一样,你把它倒进什么样的容器(语境),它就呈现出什么样的形状(意思)。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by 什么意思英语?”

我的答案是:by 是英语世界里最底层的“关系连接词”。它不指向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构建一种关系

  • 它构建了施动者动作的关系。(was broken by a stone)
  • 它构建了方式行为的关系。(go by bus)
  • 它构建了主体空间的关系。(sit by the window)
  • 它构建了事件时间的关系。(finish by Friday)
  • 它构建了变化尺度的关系。(increase by 10%)

与其去记下一长串孤立的中文意思,不如去感受它在每个句子中扮演的那个“连接者”的角色。当你能感觉到它在连接什么,你就真正懂了 by 的灵魂。下一次在阅读或对话中再遇到它,别急着去套用“被”、“通过”、“在旁边”这些僵硬的翻译,试着去感受一下:在这个场景里,它到底把哪两样东西给“拴”在了一起?

当你能回答这个问题时,by 对你来说,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它会成为你手中一把无往不利的瑞士军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by什么意思英语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