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class”是什么意思?这问题,简单,也复杂得要命。
最直接、最不用动脑子的翻译,当然是 “班级” 或者 “课程”。这大概是我们从初中英语课本上认识它的第一张脸。你脑海里可能会立刻浮现出那个画面:几十张年轻的脸庞挤在一间教室里,空气里漂浮着粉笔灰和旧书本混合的味道,讲台上的老师推了推眼镜,说:“Okay, class, open your books to page 20.” 这里的“class”,指的就是我们这个集体,这个“班”。或者,你的课程表上写着“Math Class”、“History Class”,这里的“class”就是“课”。“I have a class at 9 a.m.”,我早上九点有节课。简单,清晰,就像一个工具,用来标记我们的学习生涯。
我们还会说“Class of 2023”,指的是“2023届毕业生”。这依然是“班级”概念的延伸,一个以年份划分的、更宏大的集体。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天真了。
如果你只知道这个意思,那你在看英美剧、读英文小说时,绝对会一头雾水,甚至错过最精彩、最核心的文化密码。因为“class”这个词,它真正的灵魂,藏在另一个更深、更重的含义里——“阶级”,或者说 “社会阶层”。
坦白说,这才是“class”这个词最迷人,也最残酷的地方。
在深受阶级文化影响的英国,这个词几乎无处不在,却又常常以一种不言自明的方式存在。它像一根看不见的线,牵扯着你的出身、你的口音、你去的餐厅、你度假的方式,甚至是你对幽默的理解,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社会身份网络。你说一个词的方式,比如把“bath”这个词的“a”发成长音还是短音,就可能暴露你的“class”。上层阶级(upper class)、中产阶级(middle class)、工人阶级(working class),这不仅仅是财富的划分,更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的区隔。
想想《唐顿庄园》里楼上贵族与楼下仆人的天壤之别,那就是最直观的“class”展示。再想想《泰坦尼克号》里,Jack和Rose的爱情悲剧,本质上不就是一场跨越“class”的徒劳尝试吗?他在三等舱(third class)里自由奔放的欢呼,与她在头等舱(first class)里被繁文缛节束缚的窒息,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那道刻在骨子里的、名为 “阶级” 的 鸿沟,才是悲剧的根源。
所以,当一个英国人不动声色地评价某件事“very middle class”,他可能是在说这事儿很体面、很符合中产趣味,但也可能带有一丝微妙的嘲讽,觉得它有点装腔作势、有点可预测。这个词里的味道,太丰富了,需要你调动所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嗅觉去品。
而这个“阶级”的含义,又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了另一个特别妙的意思:“品味”、“格调”、“风度”。
当我们说一个人“has class”或者“is classy”,绝不是说他“有班级”或者“有阶级”,而是在夸他/她举止优雅、品味出众、非常有风度。这是一种超越了物质财富的赞美。一个出身贫寒的人,完全可以“have class”,因为他行事磊落,言语得体。相反,一个浑身名牌的暴发户,却可能被评价为“no class”,意思就是粗俗、没品、上不了台面。
“That was a classy move.”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事儿办得真漂亮/真有风度”。比如,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你赢了对手,但你没有奚落他,反而公开赞扬了他的努力,这就是一个“classy move”。它体现的是一种气度和格局。反之,“That was a classless act.”,那就是说这行为真够low的,真没品。我觉得,这比直接说“他没教养”要狠多了,因为它否定的是一种内在的、关乎格调的东西。
一个词,就是一个世界。你看,从“班级”这个平平无奇的起点,我们一路走到了关乎社会结构和个人修养的深水区。但还没完。
“Class”还有一个更基础、更科学的用法,那就是 “种类”、“等级”、“类别”。这是它的分类学意义。比如,生物学上,我们把动物分成界、门、纲、目、科、属、种,那个“纲”就是“class”。坐飞机、坐火车,我们买的票有经济舱(economy class)、商务舱(business class)、头等舱(first class),这里的“class”就是“等级”。它回归到了一个中性的、用来划分事物的工具属性。
最后,它甚至可以是一个动词。虽然不那么常用,但“to class”或者“to classify”,就是“把……分类/归类”。We class these books by genre.(我们按类型给这些书分类。)这个动词用法,巧妙地把所有名词含义的内核都点出来了——无论是分班级、分阶级、分品味还是分种类,其本质都是一种 “划分” 的行为。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class”是什么意思,你完全可以先告诉他“班级”和“课程”这两个最基本的答案。但如果你们想聊得更深一点,不妨和他聊聊《唐顿庄园》里的楼上楼下,聊聊一个人的口音和风度,聊聊那条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线。
这词儿,真是个语言的万花筒。它既可以简单到只是你日常的一节课,也可以复杂到成为剖析一个社会文化的锋利手术刀。理解了“class”的多重面孔,你对英语世界的理解,才算是真正地,上了一个台阶。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