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在英语里什么意思?
一个最直白、最没悬念的答案是:悲伤。
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个学了三天英语的人,他都会这么告诉你。字典上也是这么写的。Sad,形容词,意为“感到或表现出悲伤或不快”。就好像在说,蓝色,就是blue。简单,直接,一个萝卜一个坑。
但语言要是真这么简单,就不会有那么多让人抓心挠肝、欲说还休的时刻了。一个sad,背后能藏着的情绪,那可是一整个光谱。
你考试考砸了,是sad。那种感觉挺具体的,有点懊恼,有点失望,可能还会掉几滴眼泪。这是最典型、最没有歧义的sad。
但你想想这个场景: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你无意中翻出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人笑得灿烂,可你们已经很久没联系了,甚至可能永远都不会再见了。你心里涌上来的那种感觉,酸酸的,麻麻的,有点暖,又有点凉。那是什么?那也是sad。但这种sad,跟考砸了的sad,能是一回事吗?它更像一杯温水里慢慢化开的一小撮盐,无色无形,但整个味道都变了。它不尖锐,但后劲足。
还有一种sad,是氛围感的。比如,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黄昏时分,天开始下起小雨。街灯一盏一盏亮起来,橙黄色的光晕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散开。你一个人走在街上,看着行色匆匆的路人,听着雨点打在伞上的声音。你可能并没有想起任何具体伤心的事,但整个世界就是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愁绪里。这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情绪,就是一种深刻的sad。村上春树的小说里,到处都是这种sad,一种属于都市人的、有点疏离又有点诗意的孤独感。
更有意思的是,sad这个词,有时候根本不是在说“悲伤”,而是在说“可悲”或者“可怜”。
你看到一个人为了博取关注,在网上发表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或者做一些很没底线的事情。你的朋友可能会摇摇头,轻声说一句:“That’s just sad.”
注意这个“just”。这时候的sad,带的不是同情,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甚至是一点点鄙夷。它翻译过来更接近于:“这人真是太可悲了。”“真够掉价的。”这里面的情感,复杂得很。它否定了那个人行为的价值,暗示着一种深刻的空虚和失败。这种sad,是冷冰冰的,带着审视的意味。它戳穿了表面的滑稽,露出了内里那个干瘪、不被满足的内核。
所以,你看,一个简单的sad,在不同的语境里,像个变色龙一样,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色彩。
它可以是小孩子的眼泪,直接而汹涌。
也可以是成年人深夜里的一声叹息,无声却沉重。
它可以是对逝去时光的怅惘,带着一丝甜美的忧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ittersweet)。
更可以是,对他人精神贫瘠的一种怜悯式论断。
现在的人们,似乎越来越不满足于简单的“happy”了。我们开始消费sad。
社交媒体上流行着各种“sad girl aesthetic”(丧女孩美学),照片要调成冷色调,眼神要迷离,配文要带着点若有若无的忧郁。好像不给自己贴上一点sad的标签,人生就不够深刻,不够有故事感。我们听“sad songs playlists”来熬过失眠的夜晚,在悲伤的旋律里寻找共鸣,仿佛在进行一场安全的、可控的情感潜水。
这种对sad的“追捧”,本身也挺sad的。它把一种真实而复杂的情感,简化成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