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是质数。句号。
这事儿没什么好商量的。它就是一个质数。
但问题不是“是”或“不是”,而是“怎么知道的”以及“知道了又怎样”。很多人上学时背过100以内的质数表,2, 3, 5, 7, 11… 一路背到97。但109超出了这个范围,考试一般不考,所以大部分人看到它就得愣一下。
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最笨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从2开始,一个一个去除。
你看,质数的定义很简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整除它的自然数。比如7,你只能写成 1 × 7,找不到其他整数相乘等于7了。但9就不行,除了 1 × 9,还有 3 × 3,所以9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那我们就用这个笨办法来试试109。
109 ÷ 2 = 54.5,有小数点,不行。
109 ÷ 3 = 36.333…,不行。
109 ÷ 4?等一下,如果一个数连2都除不尽,那它肯定也除不尽4、6、8这些2的倍数。所以我们只需要用质数去试就行了。这是第一个优化。
下一个质数是5。
109 ÷ 5 = 21.8,不行。
109 ÷ 7 = 15.57…,不行。
109 ÷ 11?9.9…,也不行。
…
这么试下去要试到什么时候?要一直试到108吗?当然不用。
这里有个特别好用的技巧,也是数学上判断质数的标准方法:开平方根。
你先估算一下109的平方根是多少。我们知道 10 × 10 = 100,11 × 11 = 121。所以109的平方根,肯定在10和11之间。具体是多少不重要,我们只要知道它比10大、比11小就行了。
现在,关键来了:我们只需要测试所有小于109平方根的质数,看它们能不能整除109。如果一个都不能,那109就一定是质数。
小于10点几的质数有哪些?掰着指头数一下:2, 3, 5, 7。
就这四个。
我们来一个个过一遍:
- 测试2:109的个位数是9,是个奇数,肯定不能被2整除。通过。
- 测试3:这里有个小窍门。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你把它的各位数加起来,看那个和能不能被3整除。1+0+9=10。10不能被3整除,所以109也不能。通过。
- 测试5:这个更简单。能被5整除的数,个位数必须是0或者5。109的个位数是9。通过。
- 测试7:这个没什么捷径,老老实实算一下。109 ÷ 7。10里面有1个7,余3。3和9组成39。39里面有5个7(5×7=35),余4。既然有余数,那就说明不能整除。通过。
好了,检查完毕。所有小于109平方根的质数(2, 3, 5, 7)都无法整除109。
结论:109是质数。
这个方法很可靠,比从2一直除到50多要快得多。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只用检查到平方根就行了?后面的数字不用管吗?比如,万一109能被13或者17整除怎么办?
这个逻辑其实很简单。你想,如果一个数 N
可以被一个大于它平方根的数 a
整除,那么 N = a × b
。
既然 a > √N
,那么为了让这个等式成立,b
就必须小于 √N
。
举个例子,比如36。它的平方根是6。
我们找一个比6大的因子,比如9。36 ÷ 9 = 4。你看,另一个因子4,就比6小。
再找一个,12。36 ÷ 12 = 3。另一个因子3,也比6小。
所以,一个合数,如果它有一个大于其平方根的因子,那它必然也有一个小于其平方根的因子。它们是成对出现的。
我们回头看109。我们已经证明了,在小于10.44的范围里,找不到任何109的因子(除了1)。这就等于排除了在大于10.44的范围里存在因子的可能性。因为如果那边有,这边也必然会有一个配对的,但我们一个也没找到。
所以,开平方根这个方法是绝对靠谱的。这是数学逻辑,不是什么经验之谈。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搞这么复杂干嘛?知道109是不是质数,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买菜能便宜一毛钱吗?
确实不能。但质数这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它几乎是你现代生活安全的基石。
你每次上网购物、登录银行账户、用微信发消息,背后都有一套加密系统在保护你的信息安全。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公钥加密算法,叫RSA,它的核心原理就建立在质数之上。
简单说一下它的工作方式,你就能明白质数有多重要了。
这个算法会选两个巨大无比的质数,我们叫它们 P
和 Q
。这两个质数可能都有几百位长。
然后,算法把这两个质数乘起来,得到一个巨大的合数 N = P × Q
。
这个 N
是可以公开的,谁都可以看到。它就是你的“公钥”的一部分。
加密的过程,就是用这个公开的 N
去把你的信息(比如银行密码)变成一堆乱码。
解密的过程,需要用回最开始的那两个质-数 P
和 Q
。只有拥有 P
和 Q
的人(比如银行的服务器),才能把乱码还原成你的密码。
这里的安全关键在于:把两个大质数相乘,得到N,非常容易。小学生用笔算都能做到。但是,给你一个巨大的合数N,让你把它分解回P和Q,极其困难。
这个过程叫做“因数分解”。对于一个几百位的数字,用现在全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去算,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万年才能算出来。
所以,只要没人能把银行的那个巨大的 N
分解成 P
和 Q
,你的信息就是安全的。
整个现代网络世界的安全,可以说就建立在“大数因数分解极其困难”这个数学事实上。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质数。
所以,我们讨论109是不是质数,不仅仅是在做一个小学数学题。我们是在触摸现代密码学的地基。109本身当然很小,但理解它的性质,是我们理解整个数字安全世界的起点。
而且,质数本身也充满了神秘感。它们在数字世界里的分布看起来毫无规律,但又遵循着一些深刻的统计定律。无数数学家为之着迷,黎曼猜想这样的顶级数学难题,研究的就是质数的分布。
还有些常见的误区,顺便也说一下。
误区一:奇数都是质数。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9、15、21、25、27… 随便就能举出一大堆是奇数但不是质数的例子。它们叫奇合数。2是唯一的偶质数,这倒是真的。
误区二:1是质数。
这个不对。质数的定义是“恰好有两个正因数”,也就是1和它本身。而1只有一个正因数,就是1。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它很特殊,自成一派。在数学上把它排除在质数之外,是为了让很多数学定理(比如算术基本定理)的表述更简洁。
误区三:越大的数越不可能是质数。
这个感觉上好像是对的,因为一个数越大,它“遇到”一个因子的机会似乎就越多。但数学上已经证明了,质数是无限多的。不管你找到一个多大的质数,总有一个比它还大。现在已知的最大质数已经有几千万位了,寻找更大的梅森质数甚至成了一个国际合作的计算项目。
所以,109这个数字,看起来普普通通。但通过判断它是不是质数的过程,我们实际上复习了定义,学会了高效的判断方法,理解了其背后的数学逻辑,还顺便触及了它在现实世界,特别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巨大作用。
这比单纯知道一个“是”或“不是”的答案,要有意思得多。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