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边际技术替代率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

咱们来聊聊“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简称MRTS)这个词。听起来特别学术,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它背后的逻辑,每个开工厂、做生意的人天天都在用。

说白了,它要回答的就是一个老板心里经常琢磨的问题:我为了生产同样多的东西,在“多雇一个人”和“多买一台机器”之间,到底应该怎么换?或者说,我如果想省钱,辞掉一个工人,需要增加多少机器才能保证产量不掉下来?

这个“换”的比率,就是边际技术替代率。

咱们把它拆开看,就没那么吓人了。

  • 边际 (Marginal): 在经济学里,“边际”基本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意思。不是看总量,是看动态的、新增加的那一个单位带来的变化。
  • 技术 (Technical): 这个指的是生产技术。因为我们讨论的是生产过程,用什么技术、什么配方把原材料变成产品。这就和消费者买东西的“边际替代率”(MRS)区分开了,那个是关于个人偏好的,这个是关于生产技术的。
  • 替代率 (Rate of Substitution): 这个好理解,就是替换的比例。用A换B,到底一单位A能换几单位B。

所以合在一起,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的意思就是:在保持总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可以替代掉多少单位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比如资本/机器)。

为了让你彻底搞明白,我举个具体的例子。

假设我开了一个面包坊,生产面包需要两个东西:工人和烤箱。工人就是劳动力(Labor,简称L),烤箱就是资本(Capital,简称K)。

我的目标是每天生产1000个面包。

现在,我的面包坊里有10个工人和5台烤箱,正好每天能生产1000个面包。

突然,有个工人辞职了,现在只剩9个工人。产量肯定要下降。但我的目标是雷打不动的1000个。怎么办?我得想办法用烤箱来弥补。

我发现,如果我多买一台烤箱,变成6台烤箱,这剩下的9个工人就能利用新设备,提高效率,最终产量又回到了1000个。

在这个例子里,我用“1台烤箱”的增加,替代了“1个工人”的减少,同时产量不变。这里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1台烤箱/1个工人 = 1。

但事情没这么简单。经济学里一个核心规律叫“边际收益递减”。这个规律在这里同样适用,而且它导致了MRTS的一个重要特性: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什么意思?还是那个面包坊。

假设一开始,我很有钱,买了20台烤箱,但只雇了2个工人。这俩工人忙得团团转,很多烤箱都闲着。这时候,如果我再多雇一个工人(从2个变3个),这个新来的工人能立刻用上闲置的烤箱,生产力爆棚。他一个人可能就能顶替掉好几台烤箱的工作量,也许是3台。因为这时候,“人”是稀缺资源,“机器”是过剩资源。所以,增加一个稀缺的工人,能替代掉很多过剩的机器。这时候的MRTS就很高。

反过来,假设我的面包坊地方小,只有1台烤箱,却挤了20个工人。这台烤箱24小时连轴转都忙不过来,工人们都在排队等着用。这时候,你再多雇一个工人(从20个变21个),他能干嘛?只能跟着排队,几乎创造不了任何新产量。在这种情况下,你想用工人去替代烤箱,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就算再加10个工人,也顶不上半台烤箱的作用。因为“机器”是稀缺资源,“人”是过剩资源。这时候的MRTS就非常低。

这就是“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当你拥有的一种要素越来越多,另一种要素越来越少时,你愿意用那个“多余”的要素去换“稀缺”要素的比例会越来越不划算。

在图表上,经济学家用一条叫“等产量线”(Isoquant)的曲线来表示这个概念。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都代表能生产出同样产量(比如1000个面包)的不同工人和烤箱的组合。这条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并且是凸向原点的。

为什么是凸的?就是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曲线的斜率就代表了MRTS。在曲线的左上方(机器多、人少),曲线很陡,斜率很大,说明MRTS高。在曲线的右下方(人多、机器少),曲线很平缓,斜率很小,说明MRTS低。

讲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东西好像还是有点理论化。它到底有什么用?

用处太大了。它直接关系到老板怎么做决策才能最省钱。

一个理性的老板,目标永远是“成本最小化”。假设现在工人的工资是每个月5000元,一台烤箱的租金是每个月10000元。

现在,老板通过计算发现,在当前的生产组合下,他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是3。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他增加1个工人,可以替代掉3台烤箱。

我们来算一笔账:
增加1个工人的成本:5000元。
减少3台烤箱节省的成本:3 * 10000 = 30000元。

你看,老板多花5000元雇个人,就能省下30000元的机器租金,净赚25000元,而且产量一点都不少。他会怎么做?他肯定会立刻去招人,然后退掉几台烤箱。

他会一直这么做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他会一直调整,直到“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

工人工资(w)= 5000
烤箱租金(r)= 10000
价格之比 w/r = 5000 / 10000 = 0.5

当老板调整到他的MRTS也等于0.5时,他就达到了成本最低的生产组合。MRTS=0.5意味着,增加1个工人,只能替代0.5台烤箱。

我们再算账:
增加1个工人的成本:5000元。
减少0.5台烤箱节省的成本:0.5 * 10000 = 5000元。
成本增加和成本减少正好抵消。这时候,再调整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已经没有省钱的空间了。这个点就是生产1000个面包的最低成本点。

所以,MRTS这个概念,本质上是给企业主提供了一个决策工具。它告诉企业,在生产技术给定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市场上劳动力和资本的价格,动态调整自己的生产要素组合,最终找到那个花钱最少、效率最高的“黄金组合点”。

它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而是对现实世界中企业决策行为的一个精准描述。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边际技术替代率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