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结构

咱们今天聊聊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你可能在书上看到过这个名字,听起来挺唬人的,但拆开看,它其实就是一个很常用的句型。很多时候我们说话、写文章,不知不觉就用上了。

它的核心结构就一句话:主语 + be 动词 (am/is/are) + 动词的过去分词 (past participle)

记住这个公式,你就掌握了百分之八十。剩下的就是往里面填词,再根据情况变一变。

我们一步一步来拆解这个公式。

第一部分:主语是什么?

在被动句里,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个主动句:

  • Tom cleans the room every day. (汤姆每天打扫房间。)

在这个句子里,Tom 是主语,他是“打扫”这个动作的发出者。the room 是宾语,是“打扫”这个动作的承受者。

现在,我们想把重点放在“房间”上,而不是“汤姆”。我们想说“房间每天都被打扫”。这时候,就要用被动语态了。

我们把承受动作的“the room”拎出来,放到句子的最开头,让它做新的主语。

所以,被动语态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主动句里的宾语,把它变成被动句里的主语。

第二部分:be 动词 (am/is/are) 怎么选?

这个简单,就是看主语是谁,然后做个匹配。这是最基础的语法了。

  • 如果主语是 I,就用 am
    • I am told... (我被告知……)
  • 如果主语是单数名词,或者 he, she, it,就用 is
    • The room is cleaned. (房间被打了扫。)
    • English is spoken here. (这里说英语。)
  • 如果主语是复数名词,或者 we, you, they,就用 are
    • The rooms are cleaned. (这些房间被打了扫。)
    • These cars are made in Japan. (这些车是日本制造的。)

这个环节出错的人不多,但有时候一着急就容易忽略单复数。比如看到 A list of names,主语其实是 A list (一张列表),是单数,所以后面应该用 is,而不是看 namesare。这种小细节注意一下就好。

第三部分:动词的过去分词 (past participle) 是什么?

这是最关键,也是很多人觉得最麻烦的地方。

动词有三种形式:原形 (infinitive),过去式 (past tense),过去分词 (past participle)。

比如: see (原形) -> saw (过去式) -> seen (过去分词)。

在被动语态里,我们永远用第三种形式,也就是过去分词。

过去分词分两种:

  1. 规则动词:这个最省事,直接在动词后面加 -ed 就行了,跟它的过去式长得一模一样。

    • clean -> cleaned
    • wash -> washed
    • use -> used
    • need -> needed

    所以,“门被锁了”就是 The door is locked.

  2. 不规则动词:这个没有捷径,只能靠记。这也是学英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就把常见的不规则动词表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每天看几眼。虽然笨,但真的有效。

    我们来看几个最常用的:
    * make (制作) -> made
    * do (做) -> done
    * see (看见) -> seen
    * write (写) -> written
    * speak (说) -> spoken
    * eat (吃) -> eaten
    * take (拿) -> taken
    * break (打破) -> broken

    所以,“这封信是Tom写的”就是 This letter is written by Tom. 你不能用 is write 或者 is wrote,那都是错的。

现在,我们把这三部分合起来,再看几个完整的例子:

  • Rice is grown in southern China. (米饭在中国南方被种植。)
    • 主语 Rice (不可数名词,算单数) + is + grow 的过去分词 grown
  • Many questions are asked in the class. (课上很多问题被提出。)
    • 主语 Many questions (复数) + are + ask 的过去分词 asked
  • I am paid once a month. (我每个月被支付一次工资。)
    • 主语 I + am + pay 的过去分词 paid

我们到底什么时候用被动语态?

知道了怎么造句还不够,关键是得知道什么时候用。用错了地方,就会让句子听起来很别扭。

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

1. 不知道谁做的,或者没必要说谁做的。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用法。动作的发出者不重要,或者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 My bike is stolen. (我的自行车被偷了。)
    • 谁偷的?我不知道。所以主语只能是“自行车”。
  • This bridge was built in 1980. (这个句子是过去时被动,但道理一样。这里为了说明先用一下) -> This bridge is cleaned every month. (这座桥每个月都会被清洁。)
    • 谁清洁的?是清洁工,但说出来很多余,我们关心的是桥本身的状态。
  • Mistakes are made. (错误难免会发生。)
    • 一句很地道的话,意思是“人总会犯错”。但它没有指责具体是谁犯了错,听起来更委婉,更客观。

2. 想要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有时候,我们想把听话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承受动作的人或物上。

  • 主动句:Millions of people watch this TV show. (几百万人看这个电视节目。)
    • 这句话的重点在“几百万人”。
  • 被动句:This TV show is watched by millions of people. (这个电视节目被几百万人观看。)
    • 这句话的重点变成了“这个电视节目”,强调它有多受欢迎。

再比如,你在介绍一个产品:“我们的手机是在深圳生产的”。
Our phones are manufactured in Shenzhen.
这样说,重点就在 Our phones 上。如果你说 Workers manufacture our phones in Shenzhen.,重点就跑到 Workers 身上了,听起来有点怪。

3. 用在客观、正式的文体里,比如新闻报道、学术论文、产品说明书。
在这些文体里,作者通常想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语气,不突出个人。

  • The data is collected through online surveys. (数据是通过在线调查收集的。)
    • 这比说 We collect the data... (我们收集数据……) 听起来更科学、更正式。
  • It is required that all employees attend the meeting. (所有员工被要求参加会议。)
    • “被要求”,而不是“我要求”或“公司要求”,语气更正式、不带个人色彩。

最后,我们再看看被动语态的否定句和疑问句。

这个也很简单,因为它有 be 动词。所有带 be 动词的句子,变否定和疑问都遵循同一个规则。

否定句:在 be 动词后面加 not

  • The door is locked. -> The door is not (isn't) locked. (门没锁。)
  • These emails are checked every day. -> These emails are not (aren't) checked every day. (这些邮件不是每天都查的。)

疑问句:把 be 动词提到主语前面

  • The report is finished. -> Is the report finished? (报告写完了吗?)
  • The windows are cleaned regularly. -> Are the windows cleaned regularly? (窗户定期清洁吗?)

如果是特殊疑问句,就把疑问词(What, Why, Where, When 等)放在最前面。

  • Where are these computers made? (这些电脑是在哪里制造的?)
  • Why is the meeting cancelled? (会议为什么被取消了?)

总结一下,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就是描述一个经常性、习惯性“被”怎么样的动作或状态。它的公式是 主语 + am/is/are + 过去分词。关键要搞清楚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并且要记牢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多在真实场景中找例子,比如看新闻标题、读产品说明,你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看多了,自己也就自然会用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结构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