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你推开孩子的房门,他还在床上躺着。你喊他起床,他把头蒙进被子里。你再喊,他烦躁地回一句:“不去了。” 你脑子里的火“噌”一下就上来了。吼他?骂他?还是直接掀被子把他拽起来?
先停一下。你现在做的任何一个冲动决定,都可能把事情搞得更糟。14岁这个年纪,不上学绝对不是因为懒,背后一定有事。你把他硬拖到学校,问题还在那里,明天他照样不去。
第一件事,也是最难的一件事:稳住你自己。别发火。你一旦发火,沟通的门就关上了。孩子心里想的是:“看吧,你根本不关心我为什么难受,你只关心我去没去上学。” 这天就聊不下去了。你得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告诉自己,这不是世界末日,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你不是警察,孩子不是犯人。你是家长,他是你的孩子。
冷静下来之后,今天就别逼他去学校了。对,你没听错。都到这个地步了,硬逼着去一天,除了增加你们的矛盾,没有任何好处。你可以平静地跟他说:“好,今天可以不去。但我们得聊聊到底发生了什么。” 给他一个缓冲,也给你自己一个缓冲。
接下来,就是找原因。别用审问的口气。千万别问:“你为什么不去上学?” 这种问题太直接,攻击性太强,他只会用沉默或者“我不知道”来回答你。
你要做的,是观察和旁敲侧击。
先观察。他最近有没有什么变化?
是不是晚上玩手机玩到很晚,白天起不来?
是不是跟某个同学闹掰了,不联系了?
是不是回家后总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不跟你们说话?
是不是提某个老师或者某门课的时候,表情特别不自然?
他身上的这些细节,都是线索。
然后,创造一个能聊天的环境。不是饭桌上,也不是他正在打游戏的时候。最好是你们俩都放松的时候,比如散步,或者晚上临睡前。坐下来,语气要温和。你可以这么开头:“我感觉你最近好像不太开心,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跟妈妈/爸爸说说,我们一起想办法。”
记住,你的角色是倾听者,不是法官。他说什么,你都不要立刻反驳或评价。
他可能会说:“学习没意思,不想学。”
你别马上接:“怎么会没意思呢?学习多重要啊!” 这么说就聊死了。
你应该接着问:“是觉得老师讲的听不懂,还是觉得学这些东西没用?”
他可能会说:“跟同学处不好。”
你别说:“那你多跟人家好好相处啊。”
你应该问:“是发生什么具体的事了吗?有人欺负你?”
14岁的孩子不去上学,原因基本就这么几类,你得像个侦探一样去分析:
-
学校里出了问题。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要么是学业压力,要么是人际关系。
学业压力:比如某一科突然跟不上了,考试考砸了,觉得怎么努力都没用,产生了巨大的挫败感。我认识一个孩子,就是因为数学跟不上,又不敢跟家里说,怕被骂。最后就干脆不去学校了,用逃避来解决问题。
怎么办?你需要跟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注意,不是去指责老师,而是去了解情况。问问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怎么样,哪一科比较吃力,有没有什么异常。如果是学习问题,那就解决学习问题。请个家教,或者你亲自辅导,帮他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关键是让他看到希望,让他觉得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人际关系:这个更麻烦,也更隐蔽。校园霸凌,可能不是动手打人那种,而是孤立、嘲笑、传谣言。这种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特别大。14岁的孩子自尊心极强,他会觉得这是奇耻大辱,根本不会主动告诉家长。
怎么办?你要仔细观察他是不是不愿意提起某些同学,或者社交媒体上有没有一些奇怪的留言。如果怀疑是霸凌,你必须严肃对待。直接联系学校,要求他们介入调查。同时,你要坚定地站在孩子这边,让他知道:“不管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你没有做错任何事。” 这种安全感,比什么都重要。 -
家庭内部的原因。
有时候,问题出在家里。夫妻关系紧张,天天吵架,家里气氛压抑,孩子会觉得家和学校都是地狱。或者家长对他的期望太高,天天把“你要考上好高中”挂在嘴边,这种压力会把他压垮。他不去上学,其实是一种无声的反抗:“你们那么在乎我的成绩,那我就干脆不学了。”
怎么办?家长需要反思自己。你们的婚姻关系是否健康?你们给孩子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试着把焦点从“成绩”转移到“他这个人”身上。关心他今天开不开心,关心他的兴趣爱好。周末带他出去走走,做点他喜欢的事。让他觉得,家是一个可以放松、可以喘气的地方。 -
孩子自身的身心发展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剧变。荷尔蒙让他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抑郁。他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都在重建,会感到迷茫和焦虑。有些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比如社交恐惧、抑郁症。他不去上学,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出门对他来说,就像上战场一样艰难。
怎么办?如果他长时间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失眠或者嗜睡、回避社交,你就要警惕了。这时候,不要觉得是孩子“矫情”或者“想太多”。你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这就像感冒了要看医生一样正常。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
外部环境的诱惑。
网络游戏、短视频,这些东西太吸引人了。如果孩子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成就感(比如学习不好、朋友不多),他就很容易沉迷到虚拟世界里去。在游戏里,他可以是英雄,可以获得尊重。这种正向反馈,是他在学校里得不到的。
怎么办?强制断网、没收手机,是最蠢的办法。这只会激化矛盾。你需要做的是“疏导”,而不是“堵塞”。首先,要和他建立规则。可以玩,但要规定时间。比如,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玩一小时。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帮他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乐趣和成就感。他喜欢打篮球,就鼓励他去打。他喜欢画画,就给他买画材。让他把精力投入到更有益的事情上,慢慢地,游戏对他的吸引力就会下降。
找到原因后,就是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
首先,降低你的期望。别指望他明天就能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你可以设定一个很小的目标,比如:“我们先不去学校,但明天上午跟我出去散个步,行吗?” 或者 “你可以在家自学,我们先从你最喜欢的那一科开始,每天学半小时。” 让他先动起来,打破完全封闭的状态。
其次,给他选择权和参与感。不要替他做所有决定。你可以和他一起商量:“我们现在面临这个问题,你觉得我们可以怎么做?你有什么想法?” 让他参与到解决方案的制定中,他才会更有动力去执行。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点:修复你们的亲子关系。很多时候,孩子叛逆,根源在于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和理解。他觉得你们只爱那个“听话的、成绩好的”他。你要用行动告诉他,无论他变成什么样,你都爱他。多拥抱他,多肯定他的优点,哪怕只是他帮你倒了杯水这种小事。
记住,你和孩子不是敌人,你们是战友。你们共同的敌人是那个让他痛苦、让他不想上学的问题。别把枪口对准你的孩子,要和他站在一起,把枪口对准问题。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也很考验你。但只要方向对了,一步一步走,总会走出来的。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