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018考研英语(一)Text4真题解析

今天咱们聊聊2018年考研英语(一)的第四篇文章。这篇讲的是人工智能(AI)和人类专家决策的话题,有点抽象,但题目出的还算直接。

咱们直接看题。

第36题:According to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AI is__.
(A) changing the nature of our jobs
(B) undermining the authority of experts
(C) imperiling the credibility of science
(D) reforming the government’s functions

这道题是问前两段的核心内容。做这种题,先得定位,然后概括。

第一段上来就说,AI正在进入一个过去被认为是人类专属的领域:做判断。接着举了个例子,以前是医生诊断,现在AI也能做。然后引用了一个人的话,说我们正在用技术“democratize”专业知识,就是让专业知识大众化。

第二段是关键。它开头就说,“There is a growing anxiety that…” (一种日益增长的焦虑是…)。焦虑什么呢?“…the possibility of machines making better decisions than human experts is undermining confidence in deliberate thought and human choice.” 这句话就是题眼。它说,机器可能比人类专家做出更好的决策,这件事本身正在“undermine”(削弱)人们对深思熟虑和人类选择的信心。后面还补了一句,如果我们都依赖AI,那么专家这个群体存在的意义就会被质疑。

好了,信息找到了。咱们来分析选项。

(A) a changing the nature of our jobs (改变我们工作的性质)。
文章确实提到了AI进入了专家的工作领域,比如医疗诊断。但这只是一个例子,用来引出核心观点。核心观点是AI对“专家决策”这个概念的冲击,而不是对“工作性质”的笼统改变。这个选项有点偏,范围太大了。

(B) undermining the authority of experts (削弱专家的权威)。
这个选项和原文的核心句几乎是同义替换。原文说“undermining confidence in… human choice”,并且质疑“the very idea of an expert”. 当人们不再相信专家的判断,专家的权威自然就被削弱了。这个选项抓住了要害。

(C) imperiling the credibility of science (危及科学的可信度)。
文章完全没提到科学本身的可信度。恰恰相反,AI技术本身就是科学的产物。AI做得比人好,只会让人觉得科学更厉害,而不是怀疑科学。这个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D) reforming the government’s functions (改革政府的职能)。
政府职能这个话题,在前两段完全没有出现。后面几段虽然提到了FCC和USPTO,但那是后面的事了,不能用来回答前两段的问题。做题一定要严格遵守题目给的范围。

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很明确,就是 (B)。它的核心就是抓住了第二段开头那句表达“anxiety”的话。


第37题:AI-aided models can be used to ______.
(A) foster human creativity
(B) promote friendship
(C) generate statistical results
(D) spot connections

这道题是个细节题,问AI辅助模型能用来做什么。咱们得回到原文找具体的功能描述。

定位到第三段。这段讲的是AI模型的具体应用。开头就说,“The challenge is not that AI is winning, but that we are failing to cultivate the expertise to use it wisely.” 意思是,问题不在于AI赢了,而在于我们没培养出明智使用它的专业能力。

然后,关键信息来了。“AI can pick up on subtle patterns that humans miss. But AI can also go wrong… The solution is to use AI to help empower us, not replace us.” 解决方案是用AI来帮助我们,而不是取代我们。怎么帮助呢?后面举例了。

“AI-aided models can… generate theories that we w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AI辅助模型可以…生成我们从未想象过的理论。)
“AI can spot connections and patterns that are too complex for the human mind.” (AI可以发现人脑无法处理的复杂联系和模式。)

找到了这两句,咱们再回来看选项。

(A) foster human creativity (培养人类的创造力)。
原文说AI能“generate theories that we would never have imagined”,这看起来好像和创造力有关。但是,是AI自己生成理论,而不是它“培养”人的创造力。这是两个概念。AI是工具,它表现出了某种“创造性”,但文章没说它能反过来提升人的创造力。这个选项偷换了概念。

(B) promote friendship (促进友谊)。
这个选项纯属来搞笑的,文章从头到尾都没提过friendship。直接排除。

(C) generate statistical results (生成统计结果)。
文章说AI能“generate theories”,理论和统计结果不一样。统计结果通常是数据处理的产物,是形成理论的基础之一,但理论本身是更高层次的归纳和解释。原文强调的是AI能发现模式、生成理论,而不仅仅是跑个数据。这个选项把AI的功能说得太初级了。

(D) spot connections (发现联系)。
这个选项和原文“AI can spot connections and patterns”是原话重现,只不过少了“and patterns”。这是最直接、最准确的答案。AI的核心优势之一就是处理海量数据,从中找出人脑发现不了的关联。

所以,这道题答案是 (D)。细节题就是这样,找到原文的对应点,进行比对,谁最贴合原文就选谁。


第38题: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the FCC’s justification for its decision is one of ______.
(A) tolerance
(B) indifference
(C) disapproval
(D) praise

这道题是问作者对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那个决定的辩护持什么态度。态度题,得找带有感情色彩或者评判性的词。

定位到第四段。这段讲了一个具体的例子。FCC废除“网络中立”规定时,用了个老掉牙的经济模型来为自己的决定辩护。这个模型是20世纪的,很简单。

作者怎么评价这件事呢?他说,“That model is fine for a simplified world, but it is a poor guid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ternet.” (那个模型在简化的世界里还行,但对于复杂的互联网来说,它是个很差的指南。)
“a poor guide”,这是一个明确的负面评价。说明作者不认可这个模型。

接着作者又说,“The FCC’s model fails to account for the interconnection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FCC的模型没能解释数字经济的相互联系。)
“fails to account for”,又是一个负面评价。

最后,作者说AI可以做得更好,因为AI能分析这种复杂的关系。整个段落的逻辑是:FCC用了一个过时、简陋的模型,这个模型不行,而AI可以处理这种复杂性。通过对比,作者批评了FCC的做法。

现在来看选项。

(A) tolerance (容忍)。
容忍是“虽然我不喜欢,但我能接受”。作者这里明确说了“a poor guide”、“fails to”,这是直接的批评,不是容忍。

(B) indifference (漠不关心)。
作者花了整整一段来分析和批评这件事,显然不是漠不关心。

(C) disapproval (不赞成)。
这个词很准确。作者通过使用“poor guide”和“fails to”这些词,明确表达了他对FCC做法的不赞同、不认可。

(D) praise (赞扬)。
这个和作者的态度完全相反。

所以,这道题选 (C)。做态度题,关键就是去原文里找那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副词或者动词,它们直接暴露了作者的想法。


第39题:The USPTO’s new guideline is an attempt to ______.
(A) review patent Quinn’s application
(B) check the legality of AI-invented content
(C) ensure AI’s compliant use in business
(D) encourage patentable AI discoveries

这道题问的是USPTO(美国专利商标局)出台新指南的目的是什么。还是个细节题。

定位到第五段。这段讲的是另一个例子。一个人用AI创造了两个发明,然后去申请专利,申请人写的是AI的名字。这给USPTO出了个难题,因为法律规定发明人必须是“individual”(个人)。

USPTO是怎么应对的呢?“The USPTO issued new guidelines clarifying that AI cannot be listed as an inventor.” (USPTO发布了新指南,澄清AI不能被列为发明人。)

然后,一个叫Andrei Iancu的官员说了句话,这句话是关键。“But the new guidelines also make clear that AI-generated inventions can be patented if they are claimed by a human.” (但新指南也明确指出,如果由人类来申请,AI生成的发明是可以获得专利的。)他还说,我们需要建立一个“new framework”(新框架)来处理这些问题。

所以,USPTO的做法其实是两步走:
1. 明确规定AI不能当发明人。
2. 同时又给AI参与的发明留了个口子,只要是人来申请就可以。

这个指南的目的,就是在这个新情况下面,划出一条规矩,让大家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怎么做才能合规。它的核心是解决“AI发明”的合法性问题。

咱们看选项。

(A) review patent Quinn’s application (审查奎因的专利申请)。
审查奎因的申请是这件事的起因,但出台一个“新指南”是为了解决这类普遍性问题,而不是只为了处理这一个案子。指南是规则,个案是诱因。这个选项格局小了。

(B) check the legality of AI-invented content (审查AI发明内容的合法性)。
这个选项很贴切。AI发明的东西,到底算不算合法发明?能不能被授予专利?USPTO的指南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为“AI-invented content”的专利申请提供一个合法的框架。

(C) ensure AI’s compliant use in business (确保AI在商业中的合规使用)。
这个范围太大了。USPTO管的是专利和商标,它的指南只针对“发明”和“专利申请”这个特定领域,而不是AI在所有“商业”活动中的使用。

(D) encourage patentable AI discoveries (鼓励可申请专利的AI发现)。
指南确实说AI生成的发明可以被授予专利,这客观上可能有鼓励的效果。但指南本身的首要目的不是“鼓励”,而是“澄清”和“规范”。是先解决合法性问题,然后才谈得上鼓励。所以(B)选项描述的是更根本的目的。

因此,这道题选 (B) 最准确。它直接命中了USPTO出台指南所要解决的核心矛盾:AI发明出来的东西,在法律上怎么算。


第40题: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AI’s application is ______.
(A) ambiguous
(B) cautious
(C) approving
(D) scornful

最后一题,还是态度题,但问的是作者对“AI应用”的整体态度。这就需要结合全文来看了。

文章是怎么写的?
第一、二段:提出问题。AI很厉害,开始挑战人类专家的权威,这让人焦虑。
第三段:给出解决方案。作者说问题不在AI,在于我们。我们应该“use AI to help empower us, not replace us”,要培养“expertise to use it wisely”。这说明作者不反对AI,而是主张要明智地使用它。
第四、五段:举了两个例子(FCC和USPTO)。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现有的体系(经济模型、法律框架)在面对AI时已经落后了,我们需要做出改变和调整。

综合起来看,作者的态度是:
1. 他承认AI很强大,是未来的趋势。
2. 他看到了AI带来的挑战和问题(undermining experts, outdated models)。
3. 他认为我们不应该害怕或拒绝AI,而是应该积极应对,找到正确使用它的方法,并更新我们的配套体系。

这种态度,不是简单的支持或反对。

(A) ambiguous (模棱两可的)。
作者的观点很明确:要明智地使用AI,更新我们的体系来适应它。这不是模棱两可。

(B) cautious (谨慎的)。
这个词非常贴切。作者既看到了AI的好处(spot connections),也看到了风险和挑战(undermining confidence, poor guide)。他主张要“use it wisely”,这种提防风险、主张审慎使用的态度,就是“谨慎”。

(C) approving (赞成的)。
作者不是无条件地赞成。如果他完全赞成,就不会花那么多篇幅讲“anxiety”、“challenge”、“failing”这些问题了。

(D) scornful (轻蔑的)。
作者完全没有轻蔑AI。相反,他承认AI的能力超过人类。他批评的是人类没有准备好。

所以,作者的整体态度是谨慎的 (cautious)。他认可AI的力量,但更关心我们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这是一种很理性的态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2018考研英语(一)Text4真题解析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